《项脊轩志》导学三单(含部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项脊轩志》导学三单(含部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8: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难点:
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三、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嘉靖十九年(1540)中了举人,会试八次不中,35岁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时,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后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明代归有光为世人传诵的作品,是抒写家人父子之情的文字,即所谓“抒写怀抱之文”。《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三文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些文章,有的叙写母亲勤俭持家的种种事迹,有的叙写小婢女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也有叙写家人骨肉情深的。虽不出平常琐事,却无不真切感人。
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考九次,60岁方中进士,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9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惨恻。
2.文学成就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3.解题 《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预习评价
一、给划横线的注音
枇杷:( ) 扃牖:( )  婢:( ) 渗漉:( ) 修葺:( )
栏楯:( ) 迨:( ) 异爨:( ) 老妪:( ) 先妣:( )
呱呱:( ) 阖门:( ) 象笏:( ) 长号:( )
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以当南日( ) 2.而母立于兹( )
三、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室仅方丈 ( ) 2.三五之夜( )
3.余自束发 ( )
四、解释句中的活用字
1.乳二世 ( ) 2.执此以朝 ( ) 3.吾家读书久不效( ) 4.垣墙周庭:( ) 5.南北为一 ( ) 6.雨泽下注( ) 7.使不上漏 ( ) 8.东犬西吠 ( ) 9.前辟四窗 ( ) 1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11.多可喜,亦多可悲 ( ) 12.借书满架( )
五、一词多义
1.每:①每移案( ) ②妪每谓予曰( )
2.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 )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3.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 ②然余居于此( )
4.过:①日过午已昏( ) ②大母过余曰( )
③从轩前过( )
5.为:①始为篱,已为墙( ) ②轩东故尝为厨( )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④庭中通南北为一( )
6.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②能以足音辨人( )
③以手阖门( ) ④执此以朝( )  
7.谓:①且何谓阁子也( ) ②妪每谓余曰( )
8.日:①不能得日( ) ②日过午已昏( )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
9.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②他日汝当用之( )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
10.始:①室始洞然( ) ②始为篱,已为墙( )
11.置:①顾视无可置者( ) ②内外多置小门( )
12.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②先大母婢也( )
13.归:①吾妻来归:( )     ②吾妻归宁:( )
六、特殊句式
1.使不上漏( )
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3.令人长号不自禁( )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6.妪,先大母婢也。( )
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8.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9.室西连于中闺( )
10.其制稍异于前( )


《项脊轩志》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问题1 本文抒情达意的线索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问题2 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问题3 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4 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项脊轩志》问题拓展—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渗漉(lù) ?????老妪(ōu)??? ?珊珊可爱(shān)
? B.修葺(qì) ?????栏楯(dùn) ??? 万籁有声(lài)
? C.先妣(pǐ)??? ??阖门(hé)??? ?冥然兀坐(wù)
? D.垣墙(yuán)? ?? 偃仰(yǎn)? ?? 呱呱而泣(gū)
2.下列划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 B.往往而是(到处)
?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 ????D.大类女郎也(太像)
3.下列划线字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B.妪,先大母婢也
?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
5.下列文句中划线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6.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7.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对别人尊称,“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二、文言文阅读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淅州刺史。
弘机仕贞观时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比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擢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儒贵,乃修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象,自为赞,敦劝生徒,繇是大化。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治之,毋奏。”迁司农卿。
帝尝言:“两都,我东西宅,然因隋宫室日仆不完,朕将更作,奈财用何?”弘机即言:“臣任司农十年,省惜常费,积三十万缗,以治宫室,可不劳而成。”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二官,督营缮。初作宿羽、高山等宫,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诏即其地营宫,所谓上阳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天子陂池台榭皆深宫复禁,不欲百姓见之,恐伤其心。而今列岸謻廊亘王城外,岂爱君哉?”弘机猥曰:“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仁杰非之。俄坐家人犯盗,劾免官。
初,东都方士朱钦遂为武后所宠,奸赃狼藉。弘机白:“钦遂假中宫驱策,依倚形势,亏紊皇明,为祸乱之渐。”帝遣中使慰谕,敕毋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永淳中,帝幸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检校园苑,将复任之,为后掎而止。终检校司农少卿事。
(节选自《新唐书·韦弘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B.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C.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D.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牛,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的省称,掌执千牛刀,为君王护卫。
B.生徒,指唐代的科举制度中,经学馆选拔后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者。
C.两都,又称“两京”,即两个京城。唐代“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D.中宫,即宫室的中心,文中代指宫中的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弘机处处留心,不辱使命。他出使西突厥时遇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于是撕下衣襟记录下沿途各国的风俗、物产,撰写了《西征记》,回国后呈给皇帝,皇帝大为赞赏,升任他为朝散大夫。
B.韦弘机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他主管东都营田苑时,对犯法的宦官,杖打后才奏报,皇帝赞叹,赐给他五十匹绢,说:“以后有犯法的,直接处置他们,不用奏报。”
C.韦弘机节财省用,为君解忧。皇帝想要修整宫室,苦于财力不足。韦弘机提出用他担任司农卿期间节省的三十万缗营造宫室,皇帝非常高兴,下诏由他督造了多个宫殿。
D.韦弘机仗义执言,得罪武后。他告发受武后宠幸的方士朱钦遂贪赃枉法,因此得罪武后。太宗欲复韦弘机之职,受到武后阻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

(2)帝遣中使慰谕,敕毋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
  泛媒介时代,相当多的年轻人乐于做直播、看直播,唱歌、游戏、逛街、撸串等各种内容的直播    ,火得一塌糊涂。(    )。一者,直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尚未明确。“全民直播”近一两年才兴起,势头很猛,但一度    、乌烟瘴气。为了“吸粉”、赚钱,“老虎”“馒头”“蜜直播”等直播平台相继涉黄,越来越多的主播靠发嗲索要礼物……要说这样的直播是“正业”,不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城市文明,恐怕都不会接受。美国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    ,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直播也好,其他新兴业态也罢,都不能陷入娱乐至死的    ,否则可不就是一种“不务正业”吗?因此,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找出问题根源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属  鬼门关
B.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属 死胡同
C.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庸 鬼门关
D.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庸 死胡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火”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B.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这种“火”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C.这种“火”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也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
D.存在一定的时代性,但这种“火”也有边界不清的问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支持其健康发展,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B.对于网络直播,我们能否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C.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D.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8. 2020疫情的新闻中,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天津医科大学还有救护车的徽标中都有缠绕的针蛇图案,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蛇图案的寓意。









《项脊轩志》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一、给划横线的注音
枇杷:( pípa ) 扃牖:(jiōng yǒu ) 婢:( bì )
渗漉: ( lù ) 修葺:( qì ) 栏楯:( shǔn )
迨: ( dài ) 异爨:( cuàn ) 老妪:( yù )
先妣: ( bǐ ) 呱呱:( gū ) 阖门:( hé )
象笏:( hù ) 长号:( háo )
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以当南日 ( “当”通“挡”,抵挡。 )
2.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的。 )
三、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室仅方丈 ( 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
2.三五之夜 ( 古义:农历十五;今义:数词,表大概数目 )
3.余自束发 ( 古义:十五岁,成童;今义:把头发扎起来 )
四、解释句中的活用字
1.乳二世 ( 名词作动词,喂养,哺乳 )
2.执此以朝 ( 名词作动词,上朝 )
3.吾家读书久不效 (名词作动词,有成效,取得效果)
4.垣墙周庭 ( 名词作动词,垣墙,砌墙 )
5.南北为一 ( 数词作名词,一体,整体 )
6.雨泽下注 ( 名词作状语,朝下 )
7.使不上漏 ( 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
8.东犬西吠 ( 名词作状语,朝西 )
9.前辟四窗 (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1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名词作状语,亲手,亲自 )
11.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作名词,高兴的事,悲伤的事 )
12.借书满架 ( 形容词作动词,堆满 )
五、一词多义
1.每:①每移案 ( 副词,每当 )
②妪每谓予曰 ( 副词,常常 )
2.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 ( 动词,得到,获得 )
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副词,能够,可以 )
3.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②然余居于此 ( 连词,然而、但是 )
4.过:①日过午已昏 ( 动词,过去 )
②大母过余曰 ( 动词,探望、拜访 )
③从轩前过 ( 动词,走过、经过 )
5.为:①始为篱,已为墙 ( 动词,是 )
②轩东故尝为厨 ( 动词,是 )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向,表动作行为的方向 )
④庭中通南北为一 ( 动词,成为 )
6.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连词,用来 )
②能以足音辨人 ( 介词,凭借,根据 )
③以手阖门 ( 介词,用 )
④执此以朝 ( 连词“而”,表修饰 )  
7.谓:①且何谓阁子也 ( 动词,叫 )
②妪每谓余曰 ( 动词,告诉 )
8.日:①不能得日 ( 名词,光线、阳光 )
②日过午已昏 ( 名词,太阳 )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 名词,天 )
9.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结构助词,的 )
②他日汝当用之 (代词,它,代象笏 )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结构助词,取独,不翻译)
10.始:①室始洞然 ( 副词,才 )
②始为篱,已为墙 ( 副词,起初 )
11. 置:①顾视无可置者 ( 动词,放置 )
②内外多置小门 ( 动词,设置 )
12. 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副词,以前 )
②先大母婢也 ( 形容词,去世的 )
13. 归:①吾妻来归 ( 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 )    
②吾妻归宁 (动词,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六、特殊句式
1.使(之)不上漏 ( 省略句 )
2.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 省略句 )
3.令人长号不自禁 ( 宾语前置 )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被动句 )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判断句 )
6.妪,先大母婢也。 ( 判断句 )
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状语后置 )
8.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状语后置 )
9.室西连于中闺 ( 状语后置 )
10.其制稍异于前 ( 状语后置 )







《项脊轩志》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问题1 本文抒情达意的线索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2)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作者用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寄托,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问题2 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并且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修轩之后的景色描写上,还加入了作者悠闲快乐的读书生活,突出了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问题3 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写母亲祖母是即事抒情和直抒胸臆(两次柔情的热泪)结合,写妻子除即事抒情外,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托物抒情,读来感人,余味无穷。
前面是青年时期(18岁)所作,感情真挚热烈,相对直白,后面补充部分是而立之年(33岁左右)所作,感情深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问题4 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项脊轩志》问题拓展—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组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 )
? A.渗漉(lù) ? 老妪(ōu)yù???珊珊可爱(shān)
? B.修葺(qì) ? 栏楯(dùn)shǔn 万籁有声(lài)
? C.先妣(pǐ)bǐ??阖门(hé)??? 冥然兀坐(wù)
? D.垣墙(yuán)? 偃仰(yǎn)? ??呱呱而泣(gū)
2.下列划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C )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B.往往而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清闲烦闷,无事可做)??
D.大类女郎也(太像)
3.下列划线字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B? )
①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 ②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
③乳二世(名词作动词)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
⑤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 ⑥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
?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与“垣墙(于)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 A.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 (省略句)
? B.妪,先大母婢也 (判断句)
?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状语后置)
D.其制稍异于前 (状语后置)
5.下列文句中划线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 )
? A.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B.借书满架? (书籍∕写字) 或凭几学书
? C.日过午已昏?(经过∕看望) 一日,大母过余曰
?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然后∕已经)今已亭亭如盖矣
6.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C )
A.“三五之夜” (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 (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 (旧指女子出嫁)
7.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对别人尊称,“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先”字有一个义项是对死者的尊称.当说到已死的某些亲人时,常加上“先”字,如先父,先母、先大母(祖母)、先师等)
二、文言文阅读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淅州刺史。
弘机仕(做官)贞观时为左千牛(武官官职,执"千牛刀"常备君主身边,所以得名"千牛备身"。而"千牛刀"的名称,则典出《庄子》,意为"锐利可斩千牛"。)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册封授予)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阻塞,阻碍),三年不得归。裂(撕下)裾(衣襟)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比还(等到回来后),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擢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身处穷乡僻壤),不知文儒(讲究礼乐教化的儒生)贵,乃修学官(学校的房舍;学校;主管学务的官员),画孔子、七十二子(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汉晋名儒象,自为赞(赞文,旧时称颂人物的一种文体),敦劝(敦促劝勉)生徒,(自,从)是大化(教化大行)。契苾何力讨高丽,次(驻扎)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输运)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赞赏),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治之,毋奏。”迁司农卿。
帝尝言:“两都(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我东西宅,然因隋宫室日仆(败灭)不完,朕将更作(重新改造),奈财用何?(怎么办)”弘机即言:“臣任司农十年,省惜常费,积三十万(古代计量单位),以治(修筑)宫室,可不劳(省略“百姓”)而成。”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掌管土木营建)二官,督营缮(修缮、修建)。初作宿羽、高山等宫,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意动用法)之。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引颈远望)良久,叹其美,诏即其地营宫,所谓上阳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天子陂池台榭皆深宫复禁,不欲百姓见之,恐伤其心。而今列岸(沿岸)謻(yi泛指宫殿的旁门)廊亘(绵延)王城外,岂爱君哉?”弘机猥(谦辞,犹言辱)曰:“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辅佐君王)者,则思献替(献可替否,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事。我乃府藏臣,守官(奉行职守)而已。”仁杰非之。俄坐(因为)家人犯盗,劾免官。
初,东都方士朱钦遂为武后所宠,奸赃(不法受贿赂)狼藉(声名极坏)。弘机白:“钦遂假(假借)中宫(皇后)驱策(驱使),依倚形势,亏紊(欠缺和混乱,使动用法)皇明,为祸乱之渐(征兆)。”帝遣中使慰谕(宽慰晓瑜),敕(命令)(他)毋漏言(失言,乱说话),逐(放逐、流放)钦遂于边,后恨之。永淳中,帝幸(天子出行)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平民,百姓)检校园苑,将复任之,为后掎(牵制)而止。终检校司农少卿事。
(节选自《新唐书·韦弘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B.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C.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D.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千牛,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的省称,掌执千牛刀,为君王护卫。
B.生徒,指唐代的科举制度中,经学馆选拔后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者。
C.两都,又称“两京”,即两个京城。唐代“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D.中宫,即宫室的中心,文中代指宫中的宦官。
(中宫是指皇后居住之处,也可借指皇后。注意区分“中宫”与“中官”,后者代指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韦弘机处处留心,不辱使命。他出使西突厥时遇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于是撕下衣襟记录下沿途各国的风俗、物产,撰写了《西征记》,回国后呈给皇帝,皇帝大为赞赏,升任他为朝散大夫。
B.韦弘机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他主管东都营田苑时,对犯法的宦官,杖打后才奏报,皇帝赞叹,赐给他五十匹绢,说:“以后有犯法的,直接处置他们,不用奏报。”
C.韦弘机节财省用,为君解忧。皇帝想要修整宫室,苦于财力不足。韦弘机提出用他担任司农卿期间节省的三十万缗营造宫室,皇帝非常高兴,下诏由他督造了多个宫殿。
D.韦弘机仗义执言,得罪武后。他告发受武后宠幸的方士朱钦遂贪赃枉法,因此得罪武后。太宗欲复韦弘机之职,受到武后阻拦。(高宗欲复韦弘机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
辅弼:辅佐君主的人。献替: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指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守官:奉行职守。
(2)帝遣中使慰谕,敕毋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
慰谕:劝慰晓谕。漏言:泄露密言或情况,引申为失言。后:武后)
三、语言文字运用
  泛媒介时代,相当多的年轻人乐于做直播、看直播,唱歌、游戏、逛街、撸串等各种内容的直播    ,火得一塌糊涂。(    )。一者,直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尚未明确。“全民直播”近一两年才兴起,势头很猛,但一度    、乌烟瘴气。为了“吸粉”、赚钱,“老虎”“馒头”“蜜直播”等直播平台相继涉黄,越来越多的主播靠发嗲索要礼物……要说这样的直播是“正业”,不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城市文明,恐怕都不会接受。美国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    ,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直播也好,其他新兴业态也罢,都不能陷入娱乐至死的    ,否则可不就是一种“不务正业”吗?因此,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找出问题根源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属  鬼门关
B.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属 死胡同
C.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庸 鬼门关
D.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庸 死胡同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结合“相当多的年轻人乐于做直播、看直播”分析,两个词语都可以。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根据语境,应选“泥沙俱下”。附属:①某一机构所附设或管辖的<学校、医院等>;②依附,归属。附庸:①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②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附庸”。鬼门关:迷信传说中的阴间与阳间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比喻绝路。根据语境,应选“死胡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种“火”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B.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这种“火”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C.这种“火”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也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
D.存在一定的时代性,但这种“火”也有边界不清的问题
(结合“唱歌、游戏、逛街、撸串等各种内容的直播”异常火爆分析,主语应该为“这种‘火’”,排除B、D。结合“一者,直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尚未明确”分析,后面应该是讲“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排除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支持其健康发展,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支持其健康发展”,然后“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
B. 对于网络直播,我们能否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表意错误,应将“能否”改为“应该”。)
C.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D.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缺少主语,应将“我们”移到“应该”前面,删除“对”“来说”,并在“网络直播”前加“对于”)
8. 2020疫情的新闻中,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天津医科大学还有救护车的徽标中都有缠绕的针蛇图案,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蛇图案的寓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徽标详解:以针蛇形图案为中心图案。其释义为针灸代表着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蛇杖图案则代表西方医学。针蛇图案体现了中国“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世界通用的急救服务标志--蓝色生命之星。生命之星以代表医学的蛇杖为中心,共有六条臂。 蓝色生命之星交叉的六条臂象征着急救医疗系统的六大功能:发现、报告、反应、 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转至院内救治。
世界卫生组织徽志为五大洲球形图上针管穿过蛇,绕以橄榄叶。在古希腊传说中,蛇用于治病,针象征神医。“蛇缠手杖”--作为医学的标识和徽记,称之为“蛇徽”。权杖上的蛇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 橄榄叶则是和平的标志。


针蛇图案中针灸的针代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药学,蛇形图取材于在国际上广泛用于表示医疗卫生的蛇杖图案,代表西方医学。针蛇图案充分体现我国“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背景图案为中国地图,寓意卫生部的工作范围遍及全国,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经纬线寓意中国卫生事业是世界医药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心外围图案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同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标志着卫生工作是保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外圈图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中英文。





天津医科大学“校徽”为正圆形,中心图案取天津医科大学英译文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三词首字母——“TMU”,经艺术变形处理,上下顺次排列,镶嵌于正菱形背景中。其中,“T”变形为“杖”,与盘绕其上之灵蛇共同构成世界公认的医学标识,象征维护人类健康的医学事业之神圣。“M”变形为展翅奋飞的“海鸟”,与下角简捷的水波纹相呼应,意寓天津医科大学位于渤海之滨,同时象征学人肩负使命,全面发展。“U”变形为书籍之侧影,被衔于“海鸟”之喙下,引喻敏而好学,锲而不舍。校徽整体色彩为品蓝,中心图案为金黄色,其余为纯净的白色,象征医学事业深邃睿智,浩瀚无垠,需精益求精,孜孜以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