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珀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3: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琥 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必要条件。
3.根据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味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明白人们推测琥珀来历的依据,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石形成的过程,培养热爱与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图片导入法)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请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关于琥珀的信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琥珀》,说的正是图片中的这颗琥珀,那么到底围绕它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会认的字、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后鼻音“嗡、澎、晌、挣、详”,前鼻音“渗、番、餐”,翘舌音“脂、拭、渗、晌、挣、刷”,平舌音“餐、测”,鼻音“怒”和边音“辣”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脂、拭、晌、挣、测、详”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怒、吼、划、辣、刷”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识记。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怒”的心字底的卧钩托上,三点相呼应。
“吼”左部的“口”小且偏上。
“脂”左部的“月”要写得瘦长,上下拉伸。
“拭”右部的斜钩力挺饱满。
“餐”下部的“食”撇捺开张,笔画流畅。
“划”的竖画垂直,注意长短变化。
“晌”左窄右宽,左部的“日”宜写长。
“辣”左窄右宽,右部的“束”撇捺舒展。
“渗”右下部的三撇间距相等,方向相同,注意长短有变化。
“挣”左窄右宽,右部“争”中间的横最长,竖钩的竖宜长。
“番”的撇捺舒展盖下,下部“田”稍扁。
“埋”左窄右宽,注意右部“里”字形对称。
“刷”左宽右窄,注意右部竖画长短变化。
“测”的三部紧凑,三点水呈弧形。
“详”右部的“羊”两点呼应,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易错提示:
“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拭”右边的“式”不要多写一撇。
“餐”注意上部的写法。
“晌”左部是“日”,不要写成“口”。
“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撇,而不是竖。
“渗”右部的三撇长短不同,不要写得相同。
“详”的三横长短有变化,不要写得相同。
(3)多音字。
挣
扎
(4)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旨:脂(脂肪)—指(手指)
式:拭(擦拭)—试(考试)—轼(苏轼)
向:晌(晌午)—响(响声)
争:挣(挣扎)—筝(风筝)—睁(睁眼)
则:测(推测)—侧(侧身)—厕(厕所)
羊:详(详细)—样(模样)—洋(海洋)
(5)重点词语释义。
约莫:大概。
柔嫩:软而嫩。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火烫着一样。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包裹:包扎。
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
逼近:靠近、接近。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流失或剥蚀。
生机:生存的机会,生命力。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为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12):写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的过程。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感知了课文内容。那么,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思考,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系统学习课文,解决大家的疑问。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怒吼 松脂 擦拭 早餐 划船 晌午 热辣辣 渗出 挣扎 轮番 埋没 冲刷 推测 详细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让同学们课下提出疑问,这一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把握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明白作者推测的依据。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品析:“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明确: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很久很久以前”说明时间长;“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说明琥珀形成的具体时间不确定,只能推算出大概时间,实际上交代了琥珀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2)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供线索,埋下伏笔。文中第一次出现“太阳”。阳光是使松脂融化的原因,也是形成琥珀的一个条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3)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那么详细地描写蜘蛛的动作?
明确:“划动”“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也交代了它们离得那样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琥珀形成的条件之一。
(4)提问:前六段中有几处描写了太阳?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明确:共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是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体现出来的,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写松脂滴落做铺垫。
(5)自读第7自然段,体会“刚好”一词的妙用。
明确:“刚好”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琥珀形成的机缘巧合。就在蜘蛛还没来得及扑住苍蝇,而苍蝇也没来得及飞走的一刹那,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一齐包在里头,事情来得突然,促成了这块琥珀的形成。
(6)思考:第8自然段中,作者把松脂比作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把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感彩。既形象地道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深深惋惜之意——连老松树都流下了泪珠。
(7)品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时间的漫长,又表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这漫长的时间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8)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四个条件:时间长、陆沉水浸、松树腐烂、泥沙淹没。
2.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1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波涛把泥沙卷到岸边暗示泥沙中掩埋的东西也会一齐被卷到岸边,比如那块琥珀。此句与第2自然段“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相照应。
(2)第17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
明确:因为琥珀的形成需要上百万年,具有极高的美学和研究价值。另外,苍蝇和蜘蛛本是一对天敌,却同时被包裹在一块琥珀里,这种概率是极低的。
3.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
明确: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可以推测”说明了什么?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
明确:“可以推测”说明这个生动的故事是根据那块琥珀推测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块琥珀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明确:首先,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落,盖住原来的,慢慢积成一个松脂球。其次,几百万年过去,陆地发生巨变,森林被淹没,松脂球被埋泥沙下经历几百万年时光形成化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根据一块小小的琥珀就能推测出发生在几百万年前的故事,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亲眼目睹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啊!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形成,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多关注如此有趣的科学。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琥 珀极其罕见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