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7 12: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课件及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思考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1.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 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淀粉的消化 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 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4.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通过对消化道的各部分的吸收情况总结,得出所吸收的物质。 讲授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5.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
6.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四)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消化特点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
3.含有多种消化液
吸收特点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作业
课后反思


消化腺:胃腺、肠腺(小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大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