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折形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7 16: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哪种承受力大些,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承受力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2.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
蛋壳实验时力度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书、鸡蛋壳、双面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身边的物体,研究各种形状的特点及作用
1.谈话:(播放课件:快乐谷水上乐园)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的建筑在哪里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建筑都有哪些形状呢?谁来说说?师板书生说的形状。
讲述:同学们说得好。这些不同的形状在构成建筑物时,主要起什么作用呢?它们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说明它们很……?
师:这些形状用立体图可以怎么表示呢?(稍停,让生思考。)是不是可以这样表示呢?(课件展示:三棱柱、四棱柱、多棱柱、圆柱体)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建筑物了解常见的形状,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与科学联系起来。]
二、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1.谈话:物体承受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形状与承受力
2.预测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大小一样吗?哪一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3.组织分工、设计对比实验
(1)师:(指各形状)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要想真正说服自己和别人,怎么办?
师:老师给你们提供彩色纸折形状、用沙子做重物。请你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怎么做?既然是对比实验,要怎么设计比起来才公平?折形状时要注意什么?放重物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展示)
(2)学生发表意见、师补充。
师:各小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生小组汇报,师演示。
师:如果每个组都做这么多种形状,时间不够,怎么办?
师:(展示实验记录单)你们每组选择两种最想研究的形状作承受力大小的对比。一种形状做两次。每折完一种形状,先预测它能承受几杯沙子?把它记录下来,再开始做实验。一种形状测完后,再做另一种形状,两种形状都做完的组派代表上来,将每种形状承受沙子较多的杯数填写在老师的电脑上。分工好的小组把抽屉里的实验材料拿出来,将报纸铺在桌上,以免沙子洒到桌上。比一比哪些组做得又快又好。
4.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大家都来观察(大屏幕),从这张实验记录汇总表上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先来算一算各种形状承受力大小的平均值。学生算出平均值,教师在电脑上填写。
师:从这些平均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从上往下看,相同的形状为什么不同的组测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反思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师:谁来小结一下,从这张汇总表上你发现了什么?
6.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圆柱体的承受力比较大。(因为加在圆柱体上面的力会均匀地分散开,所以它的承受力很大。)
师:你们的实验结果与预测一样吗?说明什么?
生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实验公平性的引导,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有效的实验数据。]
三、拓展应用——鸡蛋承受力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蛋)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个没煮过的蛋,如果请一位同学站上去,你们猜这些蛋会破吗?生:破,说理由;生:不破,说理由。谁敢上来试一试?
生上台表演。 生说蛋没破的原因。
师:请大家看一段有关壳体建筑的视频。播放壳体建筑课件。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生谈体会。
师:看来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科学奥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很有收获,是不是?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物体,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知识,看谁的发现最多?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蛋壳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形状的关注,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探索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形状 承受力
圆形承受力最大
神奇的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