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第2课时 单元 第八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图表,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运用图片,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和使用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中东地区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地区各地的文化差异。
难点 正确看待和使用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水贵如油——? 中东的水资源 用了四个字导入新课,简洁、易懂。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
讲授新课 板书:四、匮乏的水资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阿拉伯半岛上河流稀少。 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读"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 量”图,请学生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麦地那全年各月气温均在15℃以上,降水各月 均低于50㎜,有些月份如6、7月没有降水。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少雨。
转承:现在请你们看看这幅“中东的水资源”图 上面的注释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
补充:的确如此,由于气候干旱,使得各国常因为水资源而发生争端。比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会听到“约旦河西岸”这个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的冲突中,就有许多次是为了争夺约旦河。
提问: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完成教材第51页的活动题。你能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总结:阿拉伯人喜爱白色,是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骆驼生理结构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独特性:很会找水、存水;由于气候炎热,极少下雨,所以,夜晚人们常把铺放在安放在屋顶上。以上习俗,都是为了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干燥的环境的结果。
转承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讨论。
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设施图片等。 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东人均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技术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滴灌和温室大棚造就了现代农业,其用水在30年以来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
小结:我们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与以色列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以色列学习。
板书五、多元的文化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大家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中东的人种、宗教建筑及民居图。
总结: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地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现在,中东的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阿拉伯人分布在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分布在以色列,但仰犹太教:波斯人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本区的宗教纷争。
阅读材料: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 正是由于这里干旱的气候,才使得水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回答略。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讨论略(包 括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此处设计了拓展性思考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了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动荡不安的根源从地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板书 四、匮乏的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 2.气候特点 五、多元的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0张PPT)
第八章第一节第2课时匮乏的水资源 多元的文化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水贵如油——
中东的水资源
?
新知讲解
第八章第一节第2课时匮乏的水资源 多元的文化
新知讲解
四、匮乏的水资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阿拉伯半岛上河流稀少。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
新知讲解
读"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请学生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麦地那全年各月气温均在15℃以上,降水各月均低于50㎜,有些月份如6、7月没有降水。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少雨。
新知讲解
现在请你们看看这幅“中东的水资源”图,上面的注释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
由于气候干旱,使得各国常因为水资源而发生争端。比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会听到“约旦河西岸”这个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的冲突中,就有许多次是为了争夺约旦河。
新知讲解
干旱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你能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阿拉伯人喜爱白色,是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新知讲解
骆驼生理结构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独特性:很会找水、存水
新知讲解
由于气候炎热,极少下雨,所以,夜晚人们常把床铺放在屋顶上。
新知讲解
房屋用土夯实,构筑高大墙体或用石头堆砌;墙体厚实、形状方正,窗户较小,厚实的墙体可以挡住强烈的阳光,使屋内相对凉爽。
新知讲解
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讨论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新知讲解
滴灌
温室大棚
以色的节水农业
新知讲解
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东人均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技术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滴灌和温室大棚造就了现代农业,其用水在30年以来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
喷灌
新知讲解
我们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与以色列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以色列学习。
新知讲解
中东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白色人种
民居
宗教建筑
五、多元的文化
新知讲解
阿拉伯人分布在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
波斯人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
新知讲解
犹太人分布在以色列,但仰犹太教。
土耳其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多信仰伊斯兰教。
新知讲解
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哭墙和清真寺
阅读材料:
新知讲解
公元前10世纪,犹太人就把耶路撒冷作为他们王国的都城,后来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犹太教的圣殿。所以,犹太教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城。现在,圣殿早已被毁,只保存了一段石墙 -哭墙。它成为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崇拜物。
新知讲解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信奉的主--耶稣受苦、埋藏、复活升天的地方。所以,基督教徒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新知讲解
伊斯兰教传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一天夜里被从梦中唤醒,来到耶路撒冷,踩在一块圣石上,“登霄”接受“天启”, 当夜又回到麦加。因为这个传说,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圣城。
新知讲解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
课堂练习
1.中东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其人种主要是(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电视新闻中常见中东地区的国家领导人,他们往往身着白色长袍,头上围着头巾。这种传统服饰的作用主要是 ( )
A.防寒保暖 B. 遮风挡雨 C,遮阳挡风 D. 抵挡风雷
3.中东是世界上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 资源贫乏 ④宗教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C
D
课堂练习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又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狁太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错综复杂。据此完成4~5题。
4.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B.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C.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D.里海及其沿岸地区
5.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尊为“圣城”的城市是(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大马士革
6.限制中东各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石油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B
C
B
拓展提高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中东主要的宗教有哪些?
中东地区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
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中东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
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动荡不安的根源从地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板书设计
四、匮乏的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
2.气候特点
五、多元的文化
作业布置
教材四十九页活动:3、4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