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吗?符合国情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中出现的失误①总路线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 口号:超英赶美“大跃进”工业上:大炼钢铁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③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中的土高炉农业上——虚报产量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好大的南瓜呀!虚报产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定能做得到。”
“一天等于二十年”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超英赶美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大食堂 大锅饭 不要钱 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大刮共产风,搞平均主义。人民公社化运动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在此期间的1959——1961年,我国又遭受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再加上当时的苏联政府又背信弃义撕毁了援助我国的合同,撤回全部援华专家,因此,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特别困难的时期。 国民经济调整(七千人大会)①措施: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②成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
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因:教训:左倾错误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时间1966年夏——1976年10月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③“文化大革命”3.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4.动乱局面(1)红卫兵运动砸校牌毁文物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的迫害。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迫害致死196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市含冤死去。批斗刘少奇批斗文学人士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①粉碎林彪反革命
集团——“九.一三事件”②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976.10)5、结束: 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三、建设成就主要产品的增长新兴工业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王进喜
“铁人”雷 锋
解放军好战士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模范人物1967年6月
第一颗氢弹爆炸1970年4月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1.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195719611965C达标训练2.“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