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已知直线a‖b,
请找出下图中的同位角;
请量一量下图中的五个角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通过测量发现:∠1=∠2,∠3=∠5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有如下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的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60°,求∠2的度数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3,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解答.
∵a∥b,∠1=60°,
∴∠3=∠1=60°,
∴∠2=180°-∠3=180°-60°=120°.
小贴士: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探究点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5=∠3.
证明:∵AB∥CD(已知)
∴∠5=∠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1(对顶角相等)
∴∠5=∠3.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有如下性质: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的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3.如图,∠A=∠D,如果∠B=20°,求∠C
解析:∵∠A=∠D,
∴AB∥CD.
∵AB∥CD,∠B=20°,
∴∠C=∠B=20°
小贴士: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性质2,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探究点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4.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5+∠4=1800.
证明:∵AB∥CD(已知)
∴∠5=∠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1=1800.(邻补角的定义)
∴∠5+∠4=1800.(等量代换)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有如下性质: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的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5.如图,BD平分∠ABC,CD∥AB,若∠BCD=70°,求∠ABD的度数
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C+∠DCB=180°,进而得到∠AB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CD∥AB,
∴∠ABC+∠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CD=70°,
∴∠ABC=180°-70°=110°.
∵BD平分∠ABC,
∴∠ABD=55°
小贴士: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3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是与角度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平行线能判断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角平分线也是与角度大小联系在一起.在解题时要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例6.如图,已知∠1=85°,∠2=95°,∠4=125°,求∠3的度数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5=∠1=85°,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解:∵∠5=∠1=85°,
∴∠5+∠2=85°+95°=180°,
∴a∥b,
∴∠3=∠4=125°.
小贴士: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3和平行线的的性质1。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5=∠1=85°,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是解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四)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