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雷雨(节选) 课件(42张PPT)+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 雷雨(节选) 课件(42张PPT)+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7:20:10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5 雷雨(节选)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剧坛泰斗——曹禺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景行行止】
坦然面对批评
1987年,77岁高龄的中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家里突然挂起了一对装裱起来的批评信,信是小曹禺十来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所写。信中黄永玉中肯而犀利地批评了曹禺解放后的创作:“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之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晚年的曹禺将挚友黄永玉的批评信装裱悬挂,其实是想勉励自己再写出好的作品来,可惜,年事已高,即使他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只能是成为未竟的心愿。 二、背景回眸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拓展链接】 作品简介
《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鲁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鲁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鲁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严寒去跳河。周朴园又娶了蘩漪,并生下了儿子周冲。 鲁侍萍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理关系的故事,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蘩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鲁侍萍因蘩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最终归于毁灭。【初读任务】
1.周朴园一直用着鲁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关窗子的生活习惯,你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明确】①周朴园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年对鲁侍萍所犯下的罪恶,他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鲁侍萍的怀念。
②当年周朴园和鲁侍萍确实感情深厚,难免会留恋过去的感情生活,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了,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2.根据课文中的时间和地点提示,概括鲁侍萍的人生遭遇。
【明确】【语言建构】
一、音形识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选B。A项,离间(jiàn);C项,伺候(cì);D项,挣
扎(zh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詹姆斯·柯登一家出街散步,妻子温柔贤惠,女儿活泼可爱,其乐融融。
B.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家长们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经常和孩子谈心,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烦燥情绪。
C.意大利中小企业协会推出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意大利经济滞后主要与意大利银行的政策发生严重错误有关:银行的政策太混帐。
D.16日,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中国区主管在上海车展表示歉意,称事件相关经销商的销售咨格已被暂停。【解析】选A。B项,烦燥—烦躁;C项,混帐—混账;D项,咨格—资格。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切实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固然要将好的经验、
好的传统传承下去,但也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在改革
创新上多下_____、多做尝试。(功夫·工夫)
2.店大欺客的现实再次证明,很多时候受了_____时,我
们讨回公正的成本相当高。(委屈·委曲)功夫委屈3.青少年要加强自我修养,因为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多情绪不稳
定,容易因讲哥们儿意气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方经过调查后,发现砸车者是物业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他
们是受物业经理支使干了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析:“意气”侧重指志趣和性格。此处不合语境,应用“义气”。×。辨析:望文生义,应用“指使”,即受到物业经理的蛊惑才去做此事。﹒﹒﹒﹒5.漫长的人生路上,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
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 )
6.心怀梦想,阿龙大学毕业后和女友及一帮同学来到深
圳创业,他虽然在这里无亲无故,但事业却风生水起。
( )√×。辨析:“无亲无故”使用错误。句子中说他在深圳有女友、同学,并非孤身一人。 ﹒﹒﹒﹒7.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
只身到外面去求学深造,当然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
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审美鉴赏】
鉴赏点一:把握戏剧冲突
1.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周朴园与鲁侍萍母子的矛盾,结合具体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两人之间的爱情纠葛,鲁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动作和语言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明确】周朴园三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的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2)周朴园在得知来者正是鲁侍萍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先概括说明,然后再摘引原文语句印证。恐吓。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哄骗。“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收买。拿出五千块钱支票给侍萍(3)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对立,暴露了旧社会的昏暗、腐恶。鉴赏点二:赏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
2.课文中,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有怎样的态度?从中能看出周朴园的哪些本性?【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剥削工人、凶暴残忍的本性。3. 周朴园不但没有认鲁大海这个儿子,反而开除了他,这展示了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
【明确】说明在周朴园的眼里,没有什么亲情和血缘关系,有的只是利益,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和残忍。4.周朴园作为这部戏剧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社会意义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是虚伪矫情的资本家。作者通过对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的血肉关系。【思维锤炼】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点拨】一方面,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部作品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的雷雨般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备选要点】
课文开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一段描写,有何作用?【点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结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对剧情发展起铺垫作用;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把读者带入戏中。【综合素养实践】
1.下面是《雷雨》中的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 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 (失色) 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师导引】本题结合话剧语境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简明。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回答出理由。不管是哪种理由,都应紧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
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示例二)乙句更好。①凸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2.有人说周朴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资本家,有人说周朴园是一个思念旧情的男人。请你用三百字左右写写对周朴园的评价,要结合课文,有理有据。
答案:略课时素养评价 五 
雷雨(节选)
(45分钟 50分)
一、语言应用(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男子____________自己的金毛犬扑咬过路的残疾人,还拍视频取乐,引网友热议。?
②农民工也应当学法懂法,遇到恶意欠薪行为,犯不着____________用事,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合法依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指使    义气   委曲
B.支使 意气 委屈
C.支使 义气 委曲
D.指使 意气 委屈
【解析】选D。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支使:命令人做事。意气:意志和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受;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
B.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C.具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往往被视作思想的净土、道德的高地,充溢着一种大象无形的灵性氛围、文化光芒和神圣精神,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的期待和无尽的向往。
D.为加大违法成本,草案二审稿提高罚款额度,规定生产销售假劣疫苗最高可罚3 000万元左右人民币。
【解析】选B。A项,句式杂糅,可以把“形成的”去掉;C项,主客倒置,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或在“人们”后面加“来说”;D项,“最高”和“左右”语意矛盾,去掉“左右”。
3.下列关于各句中的画线部分属于何种戏剧语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②鲁侍萍 (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③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A.①对话 ②旁白 ③独白
B.①舞台提示 ②独白 ③对话
C.①独白 ②旁白 ③对话
D.①背景介绍 ②对话 ③旁白
【解析】选B。戏剧语言包括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舞台提示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心理提示等。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①是舞台提示,提示演出时周朴园扮演者的动作。②结合文意可知是鲁侍萍的独白。③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问话。
4.有些文学人物的评论,虽一言两语,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保尔·柯察金——用行动诠释生命的钢铁战士。请参照示例,对《雷雨》中“周朴园”这一形象写一句简短的评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总体上把握相关作品的内容,根据内容对其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做概括即可。
答案: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
5.下面的剧本选段,是男主角(生角)与女配角(丑角)的对白。作者为增强喜剧效果,给丑角设计了五处特殊的潜台词。如果按语言得体的一般要求,应分别怎样修改?(5分)
[生]敢问小姐芳龄?
[丑]我芳龄二八。
[生]小姐,小生送来一首拙作,可曾赐和么?
[丑]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
[生惊介]这等小姐的佳篇,请赏脸念一念。
[丑]我的佳篇一时忘了,无法赏脸念一念了。
[生又惊介]自己作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记一记。
[丑]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待我想来……
答: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①第二个“芳龄” “年龄” ②第二个“拙作” “大作” ③第二个“赐和” “应和” ④第二个“佳篇” “拙作” ⑤第二个“赏脸” “献丑”,或删去
【技法点拨】
得体修改三步骤
6.(2019·郑州高一质检)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个字。(7分)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火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1925年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 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主体是“故宫”,事件“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 “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等。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组成一句话新闻即可。
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或: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 /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二、阅读鉴赏(15分)
(2019·鄂州、黄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 村 绝 唱
薛志成
  先前,村里的“破五”戏是在村头桃树坡坡底的老戏台演的,晌午登台,初七晚上收箱。当晚,全庄出动了,包括拄拐子一摇一摆的和热怀里吃奶的。
  “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突然,蹦出来一段高腔儿。
   哇!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愣了?当然,也“吓”傻一大片满戏场里胡窜的孩子。我便是其中一个,傻到大脑断片,呆呆地立在人群缝隙里。
   初八中午,六七家热心人端来暖锅犒劳戏子。老戏台里十八九人吃得正香,四五只麻雀忽地从中梁扑腾腾飞出来。几根鸟毛悠悠荡荡飘向暖锅来,还有三两点白里掺红的鸟屎淅沥啪啦地掉在一个人发梢上,着实恶心。偌大的村子,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呀,便有几位长者召集村里人,商议重修戏台,遂请阴阳选址择日。说也巧,仍在老地方。三月天,村里尽是青一缕、红一缕的衣衫,还有光的膀子,横一道、竖一道的,刻了碑文。西北风早等不及了,刮跑劳作的汉子随心喝嗨的唱段。八九句越过对面山腰,一两句又返了回来,强弱交织、快慢相合,这不是她要听的折子戏吗?
  戏台如期落成。台上灯火通明,演员大柱俨然一个单通再世。顿、挫、踢、走、摆头、龇牙、咧嘴、皱眉无一不逼真入境:“我今日挨了时朋友不见,一个个到了做袖手旁观。大料想唐营里无人敢斩,叫敬德你把爷送上西天。”引得台下喝彩声连连。
  我头一次见莫大的戏场拥满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就好奇地问父亲,说是邻村里踩着黑夜前来蹭戏的。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再看看一帮戴小帽的老汉,眼角湿润,口一直大张,不知何时,山羊须上直掉满口水了呢!
  此后,大柱常带戏班子和后生去戏台,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吹吹唢呐、哼哼调儿、吼吼曲子、记记唱词、走走台子,摇摇帽翎、抖抖袖子、舞舞大刀竹节鞭,高兴甚哉!这些常规训练,也总会吸引一群群村民前来凑热闹。
  他的唱功越来越好,名气很快传到四邻八舍,一唱就是十几年。上世纪末,打工潮、进城热如股狂风,席卷了高原每一个角落。年轻力壮的汉子离开了黄土地,迈向县城小镇,或摆摊开店,或汗洒钢筋水泥架。一年下来,腰包里满是鼓鼓的钞票,彩电有了、家庭影院也有了。大柱几个看得脸红心热,也卷起行李一走了之。戏没人唱了,戏箱埋在灰尘里。但元宵节要装社火给庙上还愿啊,放在谁家好呢?出主意的人多,爱要的人很少,都怕沾些不清不白的话儿。无可奈何,还是会长轮流当,戏箱轮流放,今年在我家,明年去你家。
  几年过去,戏场乱草丛生。麻雀、耗子都兴冲冲地搬进戏台,成天不安宁。挺聪明的家伙,“你们人下台,我们就登台嘛,总不能让它闲着!”
  2005年夏,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戏台塌了。坍塌声淹没在珠雨里,碎在村民熟睡的梦中。几时几分,无人知晓,晓得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雨里没完没了的梦,没人用心考究。
  塌了?我始终觉得只是个谣言。
  三两天后一大早,我从县城一路颠簸到村头,太阳已晒得老高,火辣辣的热。我蹒跚在稀泥尚存,遍地牛羊蹄印的桃树坡,不想见到的一幕死死地映入眼帘:戏台早已是土、瓦和朽木被雨水和成的一大堆泥。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口子。
  塌了,是福?终归是没娘的娃,死了没人疼,旁人今天说着,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戏台没了记忆里的模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不思量,自难忘。多年已去,一片废墟,无处话凄凉。戏台的影子在我心里积攒成殇。
  今日清明,去了一趟曾沉浸在秦腔里的山村,给长眠于黄土里的亲人烧把纸钱,扫扫墓。微风拂来,桃之夭夭,坡面早已沟壑万千,如高原上坐在家门口,手拿针线、心头惦念外出丈夫或儿女的村妇那皱纹累累的泪脸。
  哎,往日的戏子,今何在?
  去世的,如“沉香”他娘,一个好小生,恋戏。我不敢问“沉香”,想必戏和他娘的尸骨一起埋在黄土坑里。健壮的,如大柱,不需多说,嗜戏。外出奔波创收,小老板一个,闲暇之时泡在咸阳广场的自乐班里。
  如我一代80后,半个秦腔迷,夜夜都在做发财梦。有戏更好,当作视听盛宴,享受享受;没戏也行,不再挂念。至于90后,都是超时髦,好的全是周杰伦、庄心妍、张杰、华晨宇、邓紫棋之类腔调。
(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8月,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二段对秦腔代表性唱词的摘引,突出了秦腔鲜明的高腔特点,直接呈现出秦腔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B.俨然单通再世的演员大柱,尽管“嗜戏”,最终还是在打工潮的席卷下忍痛割爱,外出奔波创收,最终成为一名小老板。
C.文章在对乡村戏台的盛衰情状的对比描写中,写出了秦腔这种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慢慢走向衰落的过程。
D.本文叙述往事条理清晰,描写场景如在眼前。结尾对往日的戏子看似平淡、随意的交代,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思考。
【解析】选A。唱词是表现秦腔的戏剧内容的,“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不是唱词“直接”表现的,文中主要是通过观众镇愣、呆立的情态描写侧面烘托的。
8.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特点鲜明,请举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愣了”,“口一直大张,不知何时,山羊须上直掉满口水了呢”,用富有地方色彩的口语化语言烘托秦腔的感染力。
句式整齐,富有韵律。如“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高兴甚哉!”以颇有节奏感的语言表现秦腔的独特表演形式和热闹场景。
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比喻句“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口子”,以及引用苏轼的《江城子》,表现了戏台坍塌后,作者内心的感伤。
(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标题“山村绝唱”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山村绝唱”,概括了秦腔表演因时代变迁而逐步退出山村人们生活的现实。(标题含义)
开篇写村民对秦腔的热爱,全民修戏台,到最后戏台悄无声息地倒塌,秦腔遂成绝唱。文章在对比中凸显出悲凉的意味。(标题与文章内容)
本文借山村秦腔表演在光阴流变中日渐湮灭,表达了作者对秦腔无处可寻的惋惜之情。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让人感叹,发人深思。(标题与情感态度及主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素养提升(1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中国自古就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两种做法,孰是孰非,难有定论。周朴园曾经深深地伤害了鲁侍萍,而侍萍不接受他的道歉,选择默默离开。巴黎圣母院横遭火劫,但在一片悲戚和同情声中,却有一种不同的声音显得分外刺耳:“我无法同情巴黎圣母院,因为我想到了159年前的圆明园。”
请你谈一下对巴黎圣母院大火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优美,不少于300字。
【参考例文】
巴黎圣母院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
  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