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6 *哈姆莱特(节选)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之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爱好戏剧,20岁后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经典觅珠】
莎士比亚的名言
1.年轻人的爱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全靠眼睛。
2.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4.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6.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二、背景回眸
一部“复仇”的悲剧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拓展链接】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向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初读任务】
1.下列对戏剧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
B.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
C.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
D.哈姆莱特反复对奥菲利娅说了五遍“进尼姑庵去吧”这样的话仅是为了装疯。【解析】选D。一方面是在装疯,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2.概述课文节选的这一场的情节。
【明确】国王怀疑哈姆莱特内心有疑虑和秘密,他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被哈姆莱特识破。国王打算把哈姆莱特送到国外去。【语言建构】
一、音形识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他的行书风华婉转,潇洒流畅,主要取法于颜真卿、赵孟、潘龄皋等大家,博彩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B.周岂衣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经济专业的学生,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文学上的天赋。C.闲暇时,她只找些几百字上千字的短小有趣的文章来消谴,鸿篇巨制她是从来不看的。
D.如今的阻击枪的有效射程已经提升到了上千米,从这一点,足以看出科技进步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解析】选B。A项,博彩众长——博采众长;C项,消谴——消遣;D项,阻击——狙击。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也许别人会以为你是一时侥幸,但是成功没有_____,
也没有理所当然。(偶然·偶尔)
2.我的目标就是世锦赛冠军,我从不_____自己的目标。
(掩饰·掩藏)
3.中泰双方参训舰艇在波峰浪谷中不断_____队形。
(变换·变幻)偶然掩饰变换4.扫雷,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军事任务。每年的4月4日
是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致敬用血肉之躯
排残雷的战士们。( )
5.中国有着5 000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诞
生了无数的宝物。但是,有三样至宝是举世瞩目,没有
替代品的。只可惜,现如今全都不知所踪了。
( )√×。辨析:语境指没有替代品,应用“举世无双”。【审美鉴赏】
鉴赏点一:分析表达技巧,赏析戏剧的语言艺术
1.话剧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一例说明。【明确】个性化的语言和由表现人物个性决定的恰当的台词方式是话剧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如:
国王 (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
这段台词真实地暴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把国王的虚伪、丑恶和内心的不安揭开了给人看。2.国王窥视的部分多次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请你至少找出三处,并说明其本体和喻体。
【名师导引】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即不出现被喻事物的名称以及“如”“像”等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而直接借用作为比喻的事物来代表被喻事物。【明确】第一处,“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本体是死亡,喻体是“睡眠”;第二处,“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本体是死亡,喻体是“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第三处,“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本体是哈姆莱特,喻体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鉴赏点二:分析人物心理,鉴赏戏剧冲突
3.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4.戏剧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为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
(1)在这场戏中,主要外在冲突是否表现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冲突?为什么?
(2)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上有什么特点?
(3)在这种情况下,哈姆莱特坚持个人复仇。结合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不是。因为哈姆莱特的直接复仇对象是国王。他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应为主要冲突。奥菲利娅因不明真相,并以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而无法与哈姆莱特沟通,矛盾仍从属于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是被人利用。
(2)差距悬殊:强大(强大到一个封建集团),弱小(弱小到一个人)。(3)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强调个人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对人的自我极大的肯定。这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思维锤炼】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结合文中的描写,请说说哈姆莱特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又该怎样来看待他性格中的忧郁和延宕。 【点拨】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很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综合素养实践】
莎士比亚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士比亚的语言深沉含蓄,极富有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100字左右)参考示例:
我,一个与孤单、寂寞做伴的我
我,一个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哭泣的我
我,一个小丑一般的我
很清楚不管怎么样心里的孤独也不会消除但仍旧奢望我是会被眷顾的一个
有一天阳光会照到我的身上
让我感受到温暖,快乐
让我的心灵得到一丝的安慰
不知这是不是奢望
也许注定要一个人走下去
写完属于自己的这部书…… 课时素养评价 六
*哈姆莱特(节选)
(50分钟 45分)
一、语言应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有一首歌曲叫《山那边》,歌词________ 悠扬,荡气回肠。?
②他很________ 自己的话,可是我们问他话的时候,他回答起来却是毫无拘束。?
③奔驰驻北京总裁回应奔驰漏油事件是________ 的事件,不是广泛问题!?
A.婉转 吝啬 偶尔
B.委婉 吝啬 偶然
C.婉转 吝惜 偶然
D.委婉 吝惜 偶尔
【解析】选C。婉转:可以形容言辞委婉含蓄,也可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声音动听。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吝惜:顾惜;不舍得。吝啬:过分爱惜财物而不用;小气。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时候。
(2019·保定高一检测,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的舞台上,它们历久弥新,印证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莎翁写戏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会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 )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逐步增加悬念,使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莎翁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粹而丰富,从典雅的书面语言到粗俗的市井俚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剧本中不少台词,成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莎翁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C.莎翁写戏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D.莎翁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
【解析】选A。注意“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先后顺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B.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思想深度与丰富性、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C.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思想深度、丰富性与情节生动性、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D.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思想深度、丰富性与历史内容、情节生动性完美的融合。
【解析】选A。注意“生动性”“丰富性”“思想深度”“历史内容”的并列关系。
4.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解析】选A。不是排比,是比喻。
【知识拓展】
比 喻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她长得像她妈妈”不是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5.(2019·杭州高一检测)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4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处的“下定义”实际就是把短句转化成长句。短句变长句为句式变换的常见形式之一。一般是找出关键句子作主干,其余分句依据内容分作修饰成分。组合时要注意逻辑顺序,且把重复成分删去,不能漏掉原文的信息,同时还应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组织答案。
答案: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种类。
6.《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请你为本文写一个导语。不超过10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训练语言的生动性。课文导语要能够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兴趣,所以导语应该诗意盎然,内容简洁概要。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争名逐利的世界,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这是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这是一幕令善良与丑恶的心同时震颤的戏剧,这是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
二、阅读鉴赏(15分)
(2019·菏泽高一检测)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完成7~9题。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铁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掘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起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去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7.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罗密欧抱有一丝希望,认为朱丽叶可能还没死,于是带上锄头和铁钳去掘墓。
B.帕里斯发现了罗密欧,想把罗密欧抓住去见官,因为他认为是罗密欧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让朱丽叶伤心而死。
C.罗密欧不想再犯一次罪,劝帕里斯不要激怒自己,赶快离开,保住性命。
D.作者安排罗密欧与帕里斯决斗的用意之一是表明家族世仇也会伤及无辜。
【解析】选A。罗密欧没有抱一丝希望,他认为朱丽叶确实死了,带上锄头和铁钳掘墓是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8.开篇写了罗密欧对他的仆人所用的一连串命令甚至夹有恐吓的语言,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人物的心理,因为此时罗密欧认为自己心爱的人儿已经死了,而自己想要以死殉情。抓住这一点,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①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的巨大悲痛和由此引起的激动、暴怒。②表达罗密欧为爱赴死的决绝,不想让别人干扰自己。
9.说说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矛盾看法。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了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坟墓埋葬了心爱的人,阻隔了见面,罗密欧对此心生怨恨;而死亡可以让自己与心爱的人团聚,似乎又是光明。从这看似矛盾的看法中可以看出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和对生活的绝望。
参考答案:①罗密欧无理地咒骂坟墓(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②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③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充分说明罗密欧对朱丽叶爱得非常深,凡是朱丽叶所在的地方都是美丽的天堂;也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三、素养提升(10分)
10.莎士比亚的语言总是因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富有各自的特点,也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丰富多彩,如哲学的议论、抒情的独白、粗犷诙谐的对话等,尤其是比喻、隐喻等形象化语言的运用,让人物性格化,栩栩如生。如剧中哈姆莱特的语言:直率,善用比喻,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请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300字左右。(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例文】示例: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时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
母亲是……母亲是世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