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促织 变形记 课件(28+33张PPT)+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4 促织 变形记 课件(28+33张PPT)+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7:20:1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促  织  【助读博览】
魅力作家
“写鬼写妖”的文言小说家——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贡献:他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
篇小说集,它不仅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
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诗、《红楼梦》
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
  作品: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简称《聊
斋》),另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
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经典觅珠】
前人评《聊斋志异》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2.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 舍
3.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清)王士祯《题聊斋志异》蒲松龄励志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初读任务】
1.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并画出不懂的词句。
2.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明确】促织,即“虫”。3.在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围绕课文标题“促织”,给课文每段文字拟写一个小标题。
【明确】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
——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审美鉴赏】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2.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这样写是不是太夸张、太虚幻了?
【明确】(1)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魂化蟋蟀且轻捷善斗,这是不可能的。神产生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的无法超脱。成名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 (2)小说中成名的力量如此微弱,虫却因为附着了统治者的权威而神勇无比,命贱既不如虫,则人变为虫便成为当然的社会逻辑。
  (3)结尾“裘马过世家焉”的“喜剧”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这岂不荒唐可笑!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4)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于任何一种动物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幻化成一只促织。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影射了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可怕!3.作者给小说安排了一个喜剧的结局,会不会削弱小说的批判力量?【明确】不会,因为:
  (1)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接着成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 (2)成子魂化蟋蟀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
  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4.《促织》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辛酸、深广的忧愤。作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
【明确】(1)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会根源。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是何等的荒诞! (2)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整套封建官僚机构。由上而下的众多的贪官污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3)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里,善良、质朴是不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质,而自私、奸诈、凶恶成了人们竞相学习的“生存品质”。【综合素养实践】
1.阅读下面一则与课文《促织》相关的《野史》,完成后面题目。
  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蒲松龄的高超之处在于想象丰富,构思灵巧,能将简单的原始材料演化出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在写作技法上值得我们借鉴。
(1)与《野史》相比,《促织》一文想象构思了很多情节。但同学们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符合生活现实吗?请把小说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节找出来。【明确】①问卜;②魂化蟋蟀;③喜剧性的结尾。(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些情节?
【明确】①这些通过想象虚构的情节推动整个故事不断向前发展;②以非现实的手法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败;③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旨。 作者在结尾时的虚幻情节,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美好的愿望,也不仅仅是为了引人入胜,更不仅是为了离奇而离奇,而是通过这种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2.下面是一幅摄影图片,请根据你对图片意蕴的解读,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能够体现意蕴的词;②根据意蕴展开想象并加以描写;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字数不少于60字。答:这是一只________的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孤独
  苍茫的夜色,远处的电线孤独地挂在天穹,与黑色融为一体的鸟静静地立在那儿,无声,无息,偶尔扇动着翅膀,掀起阵阵凉风,哀鸣声不间断地从它的喉间发出。良久,它仿佛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与孤独融为一体,犹如一位思考者。示例②:孤单
  灰色的天空背景下,它就像一个孤独者,双眼凝视着这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堂,还记得往日,它与小伙伴在湛蓝的天空下畅谈着未来美好的梦想,它们拥有矫健的双翅,能在天空下自由飞翔,但如今只剩它自己了,人类的密网无处不在,它不能也不敢随意地飞翔,今后它又该飞向何方呢?示例③:自由
  微风中,它独自站立,俯视着地面上的一切,目光高傲而清冷。因为没有鸟笼的束缚,与自由相比,优越的生活显得那么渺小。心之所向,双翅一挥,便可在天地间留下无拘无束的痕迹,去往梦想的远方。课件33张PPT。*变形记(节选)【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先驱——卡夫卡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犹太裔小说家。18岁入
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他生活在
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
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
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成就: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主要作品: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经典觅珠】
1.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2.幸福并不取决于财产。幸福只是定向问题。这就是说,幸福者看不见现实的黑暗边缘。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4.我们清醒地穿过梦境:我们自己只不过是过去的岁月的一个幽灵。
5.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二、背景回眸
绝望中的痛苦挣扎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他们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人和人之间关系非常冷漠。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时代的卡夫卡,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正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拓展链接】
众人眼中的卡夫卡
1.马克斯·布罗德:他虽然想做一团火,但他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
2.鲁道夫·福克斯:人们经常可以碰到单独一人的卡夫卡,在布拉格的马路上,在花园草地上。假如有人陪伴他,丝毫也引不起他的兴奋。他愿意避免谈及自己,在别人讲话时,他则全神贯注。即使在疾病开始折磨他时,他仍然保持着微笑的面容。他的面部表情中有一种古埃及谜一样的东西。 3.朵拉·格利特:卡夫卡懂得从一切事物中提炼其闪光的一面。就像是人们走到了阳光照耀的海边,海面上颤抖着成千上万发亮的小浪花——由于刺眼,人们不得不闭上眼睛,以寻找较弱的光线。【初读任务】
1.读完文章后,请你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参考提示:讲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连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参考提示:荒诞、可笑、奇怪、难以置信。3.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的情节处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参考提示:①情节荒诞:人一夜之间变虫。
②情节淡化:几乎找不到具体情节,有的只是大段心理描写以及一些琐屑的细节。【语言建构】一、音形识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选C 。A项,“穹”应读qiónɡ。B项,“薄”应读bó。D 项,“颤”应读zhàn。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中国百童大秀不仅是一场国内青少年艺术教育的视觉盛宴,更
是一档音乐剧与秀融合的一次创新,也是艺人、制作人、教育工
作者和企业家的多圈层人士_________的盛典。(萍水相逢·不期
而遇)
2.在职场中,越_________地说话、办事,反而越不受欢迎,因为大
家都喜欢与那些愿意担当的人打交道。(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不期而遇小心翼翼3.华为P30Pro支持15W华为无线快充,这样的充电效率
可以保证,_____你的手机因为忘记充电而关机,在出门
之前,利用洗漱的几十分钟,就能够获得足以应付整个
白天使用的电量。(即使·既然)
4.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有远近之分,有些只是泛泛之交,
有些可以很知心,还有些完全可以当作家人。(
)即使√。辨析:“泛泛之交”指交情不深的朋友。符合语境。5.近日,一段视频在抖音上特别火,视频中一位交警
谨小慎微地牵着一位老奶奶的手,一步步搀扶老人过马
路,老人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辨析:从语境看,交警十分谨慎地牵着一位老奶奶的手过马路,并非过分谨慎而畏缩,不合语境。【审美鉴赏】
鉴赏点一: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变形记》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明确】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格里高尔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2.《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明确】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成平常时,平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鉴赏点二:探究小说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3.请问《变形记》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1)《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
  (2)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4.为什么小说的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明确】细节描写很真实,尤其是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有“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很准确,让人觉得可信。【思维锤炼】
1.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一形象,请概括格里高尔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这些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点拨】(1)①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就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发生什么事啦?”
  ②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2)这些心理描写把不同时空的情节高度地集中起来,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使故事更加逼真。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点拨】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想到公司领导时的紧张与愤懑,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在现实重压下的身体变异和性格冲突。3.谈谈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变形艺术手法的运用。
【点拨】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备选要点】
   在本文中,传统小说的那种写景状物、安排故事的写作方法十分少见,而往往用意识流手法,即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点拨】①《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②而这个“甲虫”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庞杂的。他的心理活动是从变成甲虫后的此时出发,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去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有来自现实的真实感受,也有由恐惧、焦虑、痛苦与绝望而生的幻想、幻觉,与自由联想相伴的时空倒错、逻辑混乱、随意性与跳跃性比比皆是,明显具有意识流的特征。【综合素养实践】
1.《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变成虫,试将二者进行比较。
参考示例:《促织》是现实主义作品,无意间触及“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促织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变形记》是现代主义作品,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现代社会中人成为废人,人被异化的现象。2.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请你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不少于100字。参考示例:今天考试不及格,心里忐忑地回到了家,一回到家就看到了妈妈,心里想着:“要不要告诉妈妈我的成绩呢,如果告诉妈妈,我会被她批评的。”我又想了想:“不行啊,如果不说的话,被妈妈知道我的成绩发下来了还不告诉她,就更惨了。”我又想起老师的话:“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无论你对或错,相信爸爸妈妈都会原谅你的。”我决定了,我要跟妈妈说,我缓缓向妈妈走去。课时素养评价 十五
 促织 *变形记(节选)
(50分钟 50分)
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B.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窥父不在,窃发盆
C.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
【解析】选D。D项,都为“看”的意思。A项,分别为“考取”“买”的意思。B项,分别为“挖开”“打开”的意思。C项,分别为“宛然”“整齐的样子”的意思。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民日贴妇卖儿”的“日”不同的一项是 (  )
A.岁征民间
B.取儿藁葬
C.试使斗而才
D.得佳者笼养之
【解析】选C。C项,“才”指有才能。这里指勇猛善斗。“日”和其他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中的“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居为奇货
B.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C.欲居之以为利
D.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解析】选D。D项,介词,表被动,“被”。其他三项都是动词。
4.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1)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人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2)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
(3)(他)想留着它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买主。
5.名句默写。(8分)
(1)故________ ,________ ,不可忽也。?
(2)闻之:________ ,________ 。信夫!?
(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 ,________ 。?
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1)天子一跬步 皆关民命 (2)一人飞升 仙及鸡犬 (3)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6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杰出小说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文段共六句话,第一、二句写了蒲松龄的名号、籍贯、身份。第三、四、五句写他入仕不成,创作《聊斋志异》。第六句写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就。那么蒲松龄的身份可到第一、二句中归纳概括为“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在字数限制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将信息补充得更具体。而他的成就则从第六句中加以归纳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蒲松龄身份的具体说明可为“文言小说圣手”。
参考答案:(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小说家(或“清代山东小说家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
  (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
7.(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程图的解读,答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箭头的指向。第(1)问,社区工作室收集民意,把“难事”转移到红色议事厅,红色议事厅再去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落实,这就是它的“职能”。第(2)问考的是“评价”,且提供了评价的角度“为老百姓办实事”,“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以及“反馈及满意度回访”,能保证“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落到实处。
答案:(1)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2)示例:“红色议事厅”的工作很实在。①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②协调相关部门、人员解决难事,很切实;③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能落实。
【名师点拨】
如何读懂漫画?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看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1)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概括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2)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行为。
(3)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丁 前 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
B.谓其意在得直 直:通“值”,偿值
C.丁益异之 异:奇特
D.殊不言赠别 殊:完全
【解析】选C。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解析】选B。“申言”意思是“再三说起”,“言”后不是说的话,故不能在“言”停顿,可在“始忆之”停顿,可排除A、D两项。“居之”后省略了表处所的介词“于”,介词“于”的宾语是“温室”,故应在其后停顿;“设筵”的目的是“相款”,即款待他,中间不可停顿,由此可排除C、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解析】选B。“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从后文杨某求助于丁前溪可看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
  (2)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
  (3)从你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
1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旅馆避雨时,得杨妻的资助,不忘恩情。等杨某去他家时,鞋都来不及穿跑出来迎接,行礼请客人进屋,置办酒席款待杨某,替他做新衣服、鞋帽,解决盘缠筹集百两银子,并为杨家送去布匹和粮食还有婢女。
附【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候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娘子在。家贫不能给您丰厚的招待,希望您能见谅。”(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前溪)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主人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给年轻人),年轻人不接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钱进去(请示女主人)。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娘子说: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向您)索要报酬呢?”丁前溪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前溪,主人回来后,请转告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
  (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正遇上灾荒饥年,杨家(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某)听从了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穿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就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某觉得丁前溪很讲义气。但一想到家中断炊的情形,便增添了忧愁,只盼望主人能快点接济点钱粮赶回家去。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前溪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某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于是就送他回家。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你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某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赌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赌博、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最难能可贵的,倒是杨某的妻子。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培优自选】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杨妻“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
A.慕郭解之为人
强付,少年持入
B.适娘子撤屋上茅耳
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
D.妻漫劝诣丁,从之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
【解析】选B。A项,两句均写丁前溪。C项,后一句不能表明丁前溪知恩图报。D项,前一句不能表现杨妻尽心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