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基础巩固】
1.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答案】C
【解析】河流的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所以7月份的珠江水体自净能力最强。
(2018年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易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题。
2.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总氮 ②总磷 ③径流量 ④化学需氧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
①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 ②推广“处方”农业 ③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2.C 3.D
【解析】第2题,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径流量的多少,一般径流量越大,流域水质越好;二是河水中总氮、总磷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总氮、总磷含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总氮承载力明显过大,严重影响水质。综合考虑,径流量和总氮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第3题,从图中可知总氮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污水防治力度,也能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质。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期中测试)叶绿素a是藻类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高低与该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数量等密切相关,也与水环境质量有关。因此,通过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下图为“某年杭州西湖水体中叶绿素a与水环境质量关系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据图可推测甲要素是( )
A.降水量 B.光照强度
C.气温 D.营养物质
5.据图判断西湖水质一年中最差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下列措施中,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湖中藻类大量繁殖的是( )
A.合理种养水生动植物 B.引外部河水稀释
C.彻底清除湖底淤泥 D.建设环湖截污沟
【答案】4.C 5.B 6.A
【解析】第4题,藻类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即受光照、水温、氮磷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叶绿素a是藻类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与光照强度和水温关系密切。图中甲要素在夏季数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说明其最可能是气温而非光照强度。营养物质的月份变化较小;降水量大会抑制藻类生长,C项正确。第5题,据图可知,夏季西湖的透明度最低,叶绿素a值最大,故水质最差,B项正确。第6题,合理种养水生动植物可以消耗水体中的藻类及湖水中的氮磷含量,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湖中藻类大量繁殖,同时还可以完善西湖的生态系统。引外部河水稀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西湖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但水温一旦适宜,藻类仍会大量繁殖,而且,若引水的水质较差,可能会加剧西湖水体富营养化;彻底清除湖底淤泥,不符合实际情况;建设环湖截污沟能够防止氮、磷等物质进入西湖,但不能抑制湖中已有藻类的大量繁殖。
(2019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期末测试)下表是“我国2012年与201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单位:%)。读表,完成第7~8题。
7.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
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
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
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
8.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
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 ④过往油轮产生石油泄漏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由表可知,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13.1%;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但仍在10%以上;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劣质海水比例依然不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占比虽在下降,但涉及海域面积较大,不容忽视。第8题,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废水、废液的直接排放及石油的泄漏。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主要影响生物多样性,但对海水污染影响不大;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环境,但对海水污染影响不大。
【精炼提升】
9.(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说明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并分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原因:沿岸地区经济发达,海洋生产和沿海的工农业活动排放污水多;海域污染严重,污染范围广,渤海海域比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弱。 措施:整治渤海海域及其附近的生产活动,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放污水的行为;对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
【解析】由于渤海沿岸地区有京津唐、辽中南等工业基地,开发时间长,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各类经济活动排放污水多,海域污染严重,污染范围广;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海,海域比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弱。这些都导致了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对渤海综合治理可能采取的措施要从渤海的污染源头考虑,对渤海海域及其附近的生产活动进行监管,对污水排放严格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对水域水情加大巡查力度,惩治乱排放;对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
10.(2018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柳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江河水质总体转好,但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下图为“2016年11月全国主要江河水系污染指数指标统计图”。
指出我国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提出保护我国地表水水质的合理措施。
【答案】污染源:农药化肥、农药污染;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主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与消费;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建立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依法治污。
【解析】读“2016年11月全国主要江河水系污染指数指标统计图”可知,水污染的物质主要为化学物质的污染,因此污染源主要来自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保护水质的措施可以从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与消费;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建立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依法治污等方面分析。
11.(2019届湖北名校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下排污指企业非法通过渗渠、渗井、渗透池以及岩溶通道等,向地下直接排放工业废水、污水,地下排污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水利部《地下水动态月报》显示,超八成地下水遭受地下排污威胁,地下排污没有排污口,排污过程较为隐秘,给区域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资源、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地下排污问题被广泛关注的原因。
【答案】目前,我国地下排污现象广泛存在;我国水资源数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地下排 污隐秘性强,不易监管;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快,地下排污量大;长期以来对污染企业的社会监督机 制不完善等;地下水若被污染,会危害整个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还会造成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从我国目前地下排污广泛存在,地下水资源的数量、更新速度、地下水污染的来源、监管力度、危害大等方面分析即可。
12.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2)简述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3)地下水污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建设美丽家园中的“碧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北方地区以城市和工矿区水污染为主,南方地区以农村水污染为主。
(2)自然原因: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人为原因:重工业污染的排入及油气资源的开采。
(3)影响经济发展;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4)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课件41张PPT。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水污染的概述
1.水污染是指水体因?__________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__________,导致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引起天然水体污染的物质称为水体污染物,向水中排放或者释放污染物的发生源或场所称?_____________。某些物质自净能力化学物理生物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水体污染源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急性或慢性中毒诱发癌症农作物物种变异水生生物 在什么情况下水体会发生污染?
【答案】当外界某些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就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出现水污染。预防治理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染源水体处理设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洞庭湖和太湖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太湖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特点,应注意防止湖水(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2.根据上题的内容,针对治理太湖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该流域内禁用含磷洗涤剂 ②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⑤限制当地工业的发展速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 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整治措施主要是减少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和加强湖水的净化能力。3.下列有关石油污染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B.鱼身光滑,石油对鱼类无影响
C.油膜覆盖在海面,水中缺氧,鱼类死亡
D.石油分解产生有毒物质,鱼类中毒死亡
【答案】B
【解析】泄漏的石油会平铺在海面上,一方面阻碍了水和空气中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石油分解的有毒物质会使水生物中毒,同时海鸟、海兽的毛、皮如果沾染了石油会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4.(2018年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期末)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赤潮指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氧气含量,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①正确。赤潮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②错误。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降低影响,③正确。“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不合实际,④错误。 5.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答案】A
【解析】通过放养各种食藻鱼类,抑制水中藻类植物过度生长,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下列关于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②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③流动速度快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 ④流动速度较慢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水污染的形成与危害1.水污染的类型
(1)化学性污染: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包括:①无机污染物质;②无机有毒物质;③有机有毒物质;④需氧污染物质;⑤植物营养物质;⑥油类污染物质。
(2)物理性污染:①悬浮物质污染;②热污染;③放射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2018届广东省湛江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横跨苏、浙两省,湖泊面积2 427.8 km2,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约为2m,最大水深不超过3m。20世纪60年代以后,太湖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迅速退化,目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已下降为劣V类。
简述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湖泊周边居民的影响。【答案】原因: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大量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入河湖;围湖造田、养殖失衡、河道和湖岸的水泥化等导致水生植被退化,湖泊自净能力下降。
影响:湖泊水质恶化,影响供水安全;“水华”频发,渔业减产;富营养化的湖泊产生废气,空气质量下降;湖泊景观观赏功能丧失;湖泊面积萎缩,蓄洪能力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横跨苏、浙两省,太湖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迅速退化,目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已下降。说明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排污,二是自净能力下降。太湖所在苏浙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大量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入河湖;且围湖造田、养殖失衡、河道和湖岸的水泥化等导致水生植被退化,湖泊自净能力下降。因此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应从整体性角度考虑。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水污染防治(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多选)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思维导图】
【答案】(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1.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是预防、治理和管理。具体分析如下:2.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处理城市工业污水的方法。一是污水处理与发展副业相结合,生活用水为发展农村副业服务,如把生活废水用于养猪、养鸡等牲畜;二是污水处理与发展能源相结合,把农村的人、畜粪便以及污染水体的有机物用于发展农村沼气,既解决了污染,又发展了能源;三是把污水处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把人、畜粪便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把富含氮、磷、钾等的污水收集在一起,经过沉淀等过程,用于农业生产;四是大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特别提醒】 赤潮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1)赤潮发生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易发生赤潮。
②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大量繁殖。
③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④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N和P,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营养盐。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中N和P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2)预防赤潮的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3)治理赤潮的措施。
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赤潮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生物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使赤潮生物分离出来。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2018年佛山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己有20多年历史。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深海网箱养殖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外海受到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体流动性较好,利于污染物的分散,降低污染浓度,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深海水域的水质好,养殖的水产品的品质好,可获得更高的价格优势。
解析:该题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寻找深海养殖的优势。“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少,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污染物质可以很快地扩散,利于污染物扩散。1.教材P60 图4-1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解读说明:本图主要用意在于说明水污染的严重性。大量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废弃物(污水、固体垃圾等)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变了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特征,从而影响了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2.教材P61 图4-2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示意图 教材P62 图4-3 水体富营养化
解读说明:由两幅图可以看出,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富含氮和磷,使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变成了臭水。
3.教材P62 图4-4 城市污水处理厂
解读说明:本图以一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面貌,说明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前必须进行治理,且要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保护水资源;有的可以循环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同时也说明,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做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教材P60 活动思考
提示:(自上而下依次为)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教材P61~62 活动探究
提示:1.河流湖泊中藻类迅速生长,表明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较低,水中鱼类死亡,水质变臭。
2.工厂、农业和生活活动向河、湖中排入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死亡,水质恶化。
3.略
教材P63 活动实践
提示:本题的解答可针对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或用物理法,或用化学法、生物法,或用物理化学法进行处理。第四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
1.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缓雾霾的有( )
①机动车限行 ②加强个人防护 ③污染企业整改
④提倡秸秆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机动车限行、污染企业整改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效减缓雾霾的产生。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 250米的盆地中(见下图),该市有2 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回答第2~3题。
2.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3.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答案】2.A 3.A
【解析】第2题,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墨西哥城位于盆地中,多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3题,通过实施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治理工厂废气,减少污染源。
(2018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月考)下图a为 2011~2013 年北京市朝阳区 PM 2.5月平均浓度的变化,图b为2011~2013 年北京市朝阳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 2.5浓度的日变化。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a中( )
A.冬季浓度较高是燃烧天然气造成的
B.冬季浓度较高是由于冬季对流较强
C.夏季浓度低是由于大气易出现逆温层
D.5月份浓度最低的原因之一是多风
4.图b中( )
A.PM 2.5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为白天高、夜间低
B.受早高峰影响06~07 时左右均有一个小波峰
C.采暖期浓度的日较差较大可达到62 μg/m3
D.非采暖期15 时前后达最低值是因为此时气温最高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大气污染与排放和天气有关。据图a可知,北京市朝阳区PM 2.5月平均浓度冬季较高的原因是燃煤造成的,A项错误;冬季气温低,对流较弱,B项错误;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浓度会高,加剧大气污染,C项错误;5月份浓度最低的原因之一是多风,D项正确。第4题,据图b可知,PM 2.5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为白天低、夜间高,A项错误;受早高峰影响06~07 时左右均有一个小波峰,主要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B项正确;采暖期浓度的日较差较大,浓度最大值可达110,最小值可达55,所以日较差为55 μg/m3,C项错误;非采暖期15 时前后达最低值是因为此时污染物排放最少,D项错误。
2016年12月16日,国内多家媒体纷纷以“重度雾霾今起持续6天,北方23城启动雾霾红警”为标题报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预测预报:16日下午开始,将一直持续至21日,持续时间长达6日,且18~19日污染最严重;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6省市。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等23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据此,完成第5~6题。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重度雾霾”天气的主要依据是( )
A.寒潮来袭,导致空气中尘埃集聚在冷锋前端
B.温带气旋控制我国华北等地,大风导致的扬尘
C.企业为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加大生产力度,排放的污染物增加
D.大气层结变得稳定,空气运动减弱而导致尘埃等集聚
6.16日至21日的重度雾霾,可能导致该地区( )
A.高速公路被封 B.建筑物易遭受腐蚀
C.降水量增加 D.越冬作物遭遇冻害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预测雾霾天气的主要依据就是看气流。对于城市而言,每天排放的污染物都是大量的,如果空气流动比较频繁,污染物质容易扩散,大气质量较好,如果遇到静稳天气,大气层结变得稳定,空气运动减弱,从而会导致尘埃等集聚,因此就会产生重度雾霾。第6题,重度雾霾会导致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因此可能导致高速公路被封,A项正确;雾霾不会导致建筑物易遭受腐蚀,B项错误;雾霾严重,会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保温作用加强,越冬作物不会遭遇冻害,D项错误;雾霾发生时,多是大气层结变得稳定,降水减少,C项错误。
(2017年河北省安平中学期末)上海市在2012~2014年对PM2.5进行采样,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来源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下面甲图为“上海市雾霾‘元凶’来源统计图”,乙图为“本地来源统计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与京津冀地区相比,上海市的燃煤“贡献率”较低,工业生产“贡献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完成了能源结构调整
B.京津冀地区工业生产落后
C.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比重高
D.上海工业水平、发展水平较高
8.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从原来的21.5%上升到约26%,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 )
①限制区外煤炭能源的使用 ②增加区外森林面积 ③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
④加强区外污染联防联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上海工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高,燃煤“贡献率”较低。第8题,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和区外污染的联防联控。
【精炼提升】
9.(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8年聊城市把燃煤和扬尘治理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出重拳、下猛药,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仅2018年上半年,聊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5.1%,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2 824万元,居全省第1名。下图是“聊城市2015年和2018年空气中PM2.5逐月统计图”。
(1)说出聊城市空气中PM2.5较低的季节,并从自然角度分析其原因。
(2)2018年聊城市空气中PM2.5全年低于2015年,请简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夏季。 受夏季风影响,风力较大,便于污染物扩散;降水较多,稀释大量污染物;降雨使地面湿润,也不容易引起扬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2)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空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实施,政府部门的扶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聊城夏季PM2.5较低,是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风力较大;便于污染物扩散;降水较多,稀释大量污染物;降雨使地面湿润,也不容易引起扬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第(2)题,聊城2018年比2015年PM2.5低的原因要从意识、政策等角度分析。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空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实施,政府部门的扶持,都会导致大气污染程度降低。
10.(2019年山东微山县第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形成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蔓延到广东等省。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的类型,以及该类酸雨的主要成因。
(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
(3)简要说明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
【答案】(1)硫酸型酸雨。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中含硫,硫经过燃烧形成SO2,再在空气中氧化遇水形成硫酸。
(2)北方降水量少,难以形成酸雨;南方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南方多酸性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
(3)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土壤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腐蚀破坏建筑物。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黄标车是指未达到国一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未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截至2014年9月,湖北省约有55万辆黄标车,武汉市保有量约11.74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38%,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污染贡献率分别达到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36%、43%、52.6%,颗粒物的污染贡献率达到80%左右。加速淘汰黄标车是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和图说说汽车尾气能带来哪些大气污染。
(2)试就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案】(1)光化学烟雾、酸雨、霾。
(2)措施:①加强法规建设,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②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轻交通拥堵;③汽车产业加强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净化汽车尾气;④改进汽车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汽车;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
【解析】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汽车尾气中排放的烟尘颗粒,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光化学反应,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有加强法规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提高能源利用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和采用城市公共交通等。
12.(2018年宁夏银川市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伯特·纳尔逊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新想法:将食盐(含氯)粉末洒入大气层,用以缓解全球变暖危害。另外,纳尔逊还研究了使用SO2等物质缓解全球变暖的可能性。
分析食盐粉末撒入大气对流层顶部或平流层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原因。指出使用食盐(含氯)和SO2可能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
【答案】原因:对流层顶部或平流层,不受云层云系影响,白色食盐粉末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缓解全球变暖状况。
环境问题:食盐中的氯离子可能破坏臭氧层,SO2可能加剧酸雨危害。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将食盐粉末撒入大气对流层顶部或平流层不会受对流层大气运动的影响,白色食盐粉末可以长期保留起到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食盐(含氯)可能在太阳辐射和高温的影响下形成氯离子,氯离子可能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层空洞;SO2和水汽发生作用可能形成酸雨危害。
课件45张PPT。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概述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________的正常含量,并且?__________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从其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________污染源和?________污染源两大类。人为污染源又可分为?________污染源、?________污染源和?________污染源等。大气持续一定天然人为工业生活交通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5.6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紫外线浅蓝色逆温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其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答案】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绿化净化粉尘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答案】(1)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2)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3)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4)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1.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答案】B
【解析】北方春季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是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重要原因。2.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城市中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含硫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3.消除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回收利用酸性气体
B.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燃料技术
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减少能源的利用
【答案】B
【解析】化石燃料燃烧后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酸性气体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故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燃料技术是消除酸雨的根本措施。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由此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光化学烟雾
B.红外辐射增强
C.河湖水pH值降低
D.紫外辐射增强
【答案】D
【解析】空调、冰箱的大量使用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增多,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5.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成都平原
B.三江平原
C.潘帕斯草原
D.恒河三角洲
【答案】A
【解析】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重工业发达,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多;地形为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多年平均月变化示意图”,其中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表明空气污染程度越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请按照污染程度的大小顺序,将三种空气污染物进行排序。
(2)分别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极大值出现的月份和原因。【思维导图】
【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二氧化硫:12月份或1月份;原因:冬季燃煤取暖。可吸入颗粒物:4月份;原因:春季沙尘天气较多。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危害过程如下图所示:2.主要的大气污染成因和危害【特别提示】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2018年安徽省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季节变化图。研究表明颗粒物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飘尘,是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简述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冬春季节南、北方城市空气质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时空分布特征:空气污染程度夏秋低,冬春高;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比南方严重。
原因:冬春季节,北方地区降水少于南方;植被覆盖率低,距离冬季风源近,易受沙尘影响;冬季气温低,普遍燃煤取暖,加剧了北方冬季的污染 。【解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分析。生产指工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有燃煤、交通等。读图,从时间来看,11月~次年5月(冬春季节)污染严重,5~10月(夏秋季节)污染程度轻;从空间来看,北方比南方要严重。主要因为北方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沙尘天气较多;同时北方冬春季节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增加了污染物 。读下图,回答问题。大气污染防治(1)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几种措施。
【思维导图】
【答案】(1)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含量高的城市分布在内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交通管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调整能源战略、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布局等。其中,主要途径是调整能源战略,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3.我国的酸雨防治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科研、资金、技术投入,通过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以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在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防治方面初见成效。
【特别提醒】 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一般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当大气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层(等温层可视为逆温的一个特例)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的垂直运动。若逆温层存在于空气中某高度,由于是上升的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的下面,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2019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河北省钢铁、水泥、石化、火力发电、皮革等行业集中,石家庄、张家口、邢台、唐山、保定、衡水、廊坊等城市经常上榜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尤其在冬季空气污染更加严重。(1)简析河北省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2)简述河北省摘除大气污染“黑帽”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自然原因:污染严重城市大都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冬季风的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人为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耗能工业比重大;冬季取暖燃煤频繁,污染物排放量大。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排放时过滤粉尘;植树造林;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 1.教材P65 图4-6 光化学烟雾对植物叶片的危害
解读说明: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对动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等。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出现红褐色斑点,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2.教材P66 图4-7 温室效应形成示意
解读说明: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大气吸热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大部分又还给地面,使地面保温,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
3.教材P68 图4-8 城市道路绿化
解读说明:图中道路两旁都有绿化带,绿化带具有放氧、吸毒、除尘、杀菌、降噪、防风沙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还是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良好交通隔离带,可以提高机动车速,减少尾气排放量。绿化而美好的交通环境还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情绪,减少交通事故。教材P64 活动探究
提示:家庭煤烟和工业废气属于人为污染源,火山爆发属自然污染源。家庭做饭、取暖排放煤烟具有间断性,但间隔时间短;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具有持续性,一般每时每刻都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火山爆发排放污染物具有偶发性,爆发时间不确定,间隔时间很长。教材P65 活动实践
提示:①大气污染指标:pH<5.6;SO2、NOx为产生酸雨的酸性气体;TSP为总悬浮颗粒物,它起凝结核的作用,吸附酸性水汽凝结形成酸雨。
②酸雨的形成: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NOx和SO2等,它们遇水汽形成H2SO4和HNO3,这些强酸随雨、雪等降落。当pH<5.6时,就形成酸雨。③酸雨可能产生的危害: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④酸雨的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教材P66 活动探究
提示:1.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
2.(1)引起海平面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随之升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因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教材P67 活动探究
提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燃煤产生大量的烟尘、烟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防治大气污染也要从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入手。通过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同时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
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不同,对此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相应的措施。例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放出SO2等有害气体,通过回收可以制硫酸,焦化厂废气中含有氮,回收后可以制取氮肥。这既减少了大气污染,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教材P69 活动思考
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使用量日益增多,尤其在城市,机动车数量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加上城市道路拥堵,使机动车运行缓慢,尾气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加剧。所以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势在必行。例如: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实施尾气净化技术,绿化城市道路,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推广无铅汽油、酒精汽油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当前,小汽车逐步走入普通百姓家庭,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有利于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但是加剧了环境污染。当前我国的“小车热”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不同群体站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提倡的是适度消费。第四章 第三节
【基础巩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有关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其他类型的污染一样,污染途径单一
B.固体废弃物污染以迁移转化为主,其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
C.因为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我们不必过分注意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危害
D.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可避免大气二次污染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垃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产生有毒气体从而污染大气,造成地区性大气污染,但不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第2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固体废弃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并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弃物,会产生粉尘、Cl2、HCl等物质,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2016年4月,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迁入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专家调查发现新址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根据材料,完成第3~4题。
3.不属于污染物进入学生身体的主要途径的是( )
A.蚊虫等生物传播 B.通过食物链富集
C.呼吸被“毒地”污染的空气 D.接触被间接污染的水体
4.土壤污染往往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原因是( )
①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 ②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 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 ④土壤中的污染物易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污染物进入学生身体与环境有关,而与食物无关,因此通过食物链富集不正确。第4题,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且污染物不易被清除,还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大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滥挖
6.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中长期占70%以上,所以大量开采使用煤炭造成大量煤矸石的排放。第6题,煤矸石大量长期堆放会诱发多种灾害。
江西省鹰潭市把农村垃圾处理视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经过两年多的强势推动,95%的自然村有效治理了垃圾污染问题,其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用垃圾做原料养蚯蚓,用这些蚯蚓养殖青蛙,实现了生态处理垃圾。据此回答第7~8题。
7.下列关于蚯蚓处理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符合生物循环原理
B.能处理所有现代工业垃圾
C.垃圾处理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
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8.蚯蚓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保护环境
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
C.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污染
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任何垃圾处理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有些不能被蚯蚓分解的物质也是无法处理的。第8题,蚯蚓垃圾场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从而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D项与环境问题无关。
【精炼提升】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7年1月5日,温州西向生态填埋场进入试投用阶段,该项目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核心工程。今后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后的飞灰固化和需要应急处置的各类生活垃圾将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消纳。困扰温州多年的市区“垃圾围城”,终于有了破局之策。
简述温州出现“垃圾围城”现象的主要原因及西向生态填埋场投用对市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原因: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生产排污量大;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力差。
有利影响: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解析】垃圾围城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原因是垃圾排放量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和生产排污量大,垃圾的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力差,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生态填埋场的有利影响为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
10.(2017届河南省扶沟二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农村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垃圾因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农村的真实写照。目前,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为37%,其中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9%。要破解“垃圾围村”的顽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破“围”
(1)指出农村垃圾的危害。
(2)请你提出整治农村垃圾措施。
【答案】(1)危害: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引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农作物品质下降;垃圾阻塞河道,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垃圾中有害物质经风化渗漏,污染土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垃圾扬尘和焚烧,污染大气;危害人体与牲畜健康。
(2)整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管理,防止城市向农村违规排放垃圾等。
11.(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享单车在中国大地不断推广,在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 2018年底,在上海市静安区某违规停放的非机动车堆放现场,数万辆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网友称其为“共享单车坟场”。据了解,该区曾经通知各家单车企业前来交涉,但至今未有一家企业前来领取。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十分严重,后续处置困难。
简述“共享单车坟场”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为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不利影响:堆放共享单车,占用城市用地;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 建议:政府增加并规范单车的停放范围,减少随意停放现象;企业与政府开展积极合作,实现共享单车的有效回收和替代;及时维修、维新共享单车,提供更多的服务。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占用城市用地,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具体建议可根据具体问题本身对应提出,合理即可。
12.(2019年河南省名校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虽然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但是对猪的致病性强,致死率高,发病范围广,引起了人们对养猪场的环境保护的关注。养猪场产生的猪粪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简述养猪场粪便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提出对养猪场粪便的处理建议。
【答案】(1)养猪场粪便产生异味,污染大气;养猪场粪便随意堆放占用土地;养猪场粪便在雨水浸泡情况下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养猪场粪便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
(2)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生物发酵工艺,将养猪场粪便制成复合有机肥,用作农田肥料;将养猪场粪便转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用作能源;采取措施对养猪场粪便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菌和蚊虫滋生;合理规划养猪场粪便的堆放范围,远离水源地和农田等。
课件39张PPT。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一、固体废弃物污染概述
1.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各类?________、?________废弃物质。固态半固态2.随着?_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3.?_____________如果处理不当,其有害成分就会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__________地影响到?__________;同时占用大量?________。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间接人体健康土地 哪些方法可有效减少垃圾数量?
【答案】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资源减量无害分类密封压缩资源 固体废弃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危害人类?
【答案】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当地空气、地下水、土壤遭受间接污染,人们通过呼吸、饮用水、农业生产等活动,可诱发多种疾病。此外,占用宝贵土地资源,影响环境卫生等。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 )
A.数量增加,品种减少
B.数量减少,品种增加
C.数量增加,品种增加
D.数量减少,品种减少
【答案】C
【解析】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均在增加。2.下列关于固体废弃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废弃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垃圾
B.城市中固体废弃物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C.固体废弃物的种类、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D.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C
【解析】固体废弃物的种类、组成是在变化的,这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特点。
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被纸包装代替,下述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
【答案】C
【解析】传统的塑料包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到目前为止仍是重要的包装材料。因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塑料包装被纸包装取代,是因为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4.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商品消费量的迅速增加
③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 ④农业革命的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农业革命与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增长无关。5.废旧电池被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C
【解析】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所含的少量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因此,废旧电池的回收主要是为了防止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废弃物有多种污染途径,其中以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为主
B.固体废弃物中的毒素可能在食物链中传递,但其毒性会减弱
C.固体废弃物不会影响土壤,只是使毒素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D.海洋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石油运输城市垃圾的特点【思维导图】
【答案】A1.固体废弃物污染带来的危害
如果处理不当,其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露天存放和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具体如下:2.固体废弃物的类型【特别提醒】 城市垃圾的特点有位城市管理专家曾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北京的垃圾一个月没人清理,将会是什么样子?答案不言自明:简直是无法想象!也有经济学家提出过另一个假设:如果把北京垃圾中可以利用的成分回收起来,将意味着什么?结论是:那将是一笔重大的财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答第1~2题。1.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
A.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将垃圾进行填埋
C.将垃圾运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D.将垃圾的有机成分用来生产二次新能源
2.以下关于垃圾的正确说法是( )
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少
B.实行垃圾的混杂放置回收,是变垃圾为资源的最好办法
C.尽量减少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是减少垃圾的最佳办法
D.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其焚烧、填埋、远离城市等一方面会产生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会导致资源浪费,都有其不利之处,因此,最好是将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分离出来,用作二次新能源。第2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多。垃圾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因此减少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增加物品的循环利用和使用次数,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量。垃圾混杂放置会使有用成分被浪费掉,因此为了便于回收,便于对其中有用成分的再利用,应实行分类放置。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并非所有都可以回收利用。目前,许多城市周边地区垃圾堆积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严重的污染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该方式简捷省钱,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占用土地资源 ②污染土壤 ③污染地下水 ④垃圾堆积方位需要研究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2)垃圾回收和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研究性课题,为此,许多国家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其好处是(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活空间
④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⑥便于宿舍楼区的合理布局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思维导图】
【答案】(1)C (2)D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首先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用的废纸、废塑料、玻璃瓶、废金属等与其他废物分开,这样既可以使物尽其用,又可以减少垃圾。剩余的无利用价值的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固化法和回收法五类方法进行处理。(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统计图”。(1)目前图示省区农村生活垃圾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 和 。
(2)图示垃圾主要处理方式的危害有哪些?
(3)与内蒙古相比,四川焚烧垃圾产生的危害更 (填“大”或“小”),简述其原因。
(4)简述我国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科学措施。【答案】(1)填埋 焚烧
(2)占用耕地,影响土壤质量;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大气;传染病毒。
(3)大 原因:四川多为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四川阴雨天气较多,空气较湿润,焚烧的烟雾与水汽混合加大污染程度;四川人口稠密。
(4)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增加堆肥比重。 1.教材P72 图4-11 卫生填埋场剖面示意
解读说明:本图主要介绍了卫生填埋场的修建、垃圾渗滤液及垃圾产生的沼气的处理,对填埋场的绿化和监视。由此可以看出,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填埋结束后,土地可以重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它具有一般填埋方法不具有的优点。
2.教材P74 图4-1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模式
解读说明:本图是固体废弃物正确处理利用的好办法,可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具体的是采取技术措施,回收有用物资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这是未来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发展趋势。教材P71 活动实践
提示:垃圾越境转移事件中,最著名的也许是1987年初从长岛的艾斯利普起航的所谓垃圾驳船事件。这艘驳船在海上游弋了6个月之久,欲寻找一个能够接纳其3 186吨商业垃圾的港口。在返回长岛前,这艘船到过北卡罗来纳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罗里达州、墨西哥、伯利兹、巴哈马群岛以及其他港口,均被命令出港。对许多人来讲,它的可笑航程象征着一个危机:旧的垃圾场填满了,而垃圾数量仍在持续迅速增长。一年多之后,一艘名为“奇安海”的货轮载着费城焚烧厂的15 000吨毒性灰尘从加勒比海出发往西非和东南亚航行,寻找一个卸货港口。经过两年的航行之后,这艘船终于卸下货物,卸货地点不详。
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市政官员开始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协商,希望对方定期接受海运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岛上的居民中有许多人受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的大气核试验计划的伤害,一般来说不会接受这种危险的进口,但是却因为贫穷而被迫接受。
垃圾越境转移现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将垃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转嫁污染。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这些垃圾在倾倒、堆置和利用过程中,污染了大气、水源和土壤,最终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死亡率的上升。并且有些废弃物还是“隐形杀手”,其危害是潜伏的、长期的,待及发现,危害已相当严重。教材P73 活动思考
提示:从上至下为:缩小废弃物体积,消除某些有害物质 回收过程中可能加重污染 不占用土地,填埋后的土地可重新利用 造成部分资源成为废弃物 可产生有机肥料
教材P74 活动实践
提示:1.选购简易包装或不包装的产品,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资源。
2.略第四章 第四节
【基础巩固】
1.噪声值最大的声源是( )
A.电锯 B.锅炉车间
C.拖拉机 D.喷气式飞机
【答案】D
【解析】不同声源的噪声值大小不同,影响有异。拖拉机、电锯等产生的噪声值一般在100分贝左右;锅炉车间的噪声值在120分贝左右;而喷气式飞机的噪声值往往超过140分贝,可使墙体震裂、门窗破坏等。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声地图。如下图所示,假如此图为某城市噪声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声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第2~3题。
2.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
3.图中A和B两处噪声量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是( )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答案】2.A 3.B
【解析】第2题,根据图示,A、B两个地区是噪声最大的两个地区,A的等噪声量线呈闭合状态应是工厂,B的等噪声量线平行对称分布应是公路。第3题,图中A和B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缩小,最有可能是绿化带的作用,因为绿化带可以减弱噪声。
4.下列地区的噪声标准要求的噪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疗养区>居住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工业区
B.高级别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工业区<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
C.工业区>文教机关区>居住、工业、商业混杂区>疗养区
D.居住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工业区
【答案】4.B
【解析】交通干线两侧车辆噪声大,噪声标准要求的噪声值也大。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中,住宅区噪声标准要求的噪声值最小。
5.许多居住区居民装修工程,常常被限制在中午12:00~2:00,晚上18:00至次日6:00,不许进行装修活动,这是为了( )
A.减少装饰大气污染 B.减少装饰废水污染
C.减少噪声扰民 D.提高装修工程质量
【答案】C
【解析】装修活动常常产生巨大噪声污染,严重扰民。
6.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新建住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功能要求的是( )
①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②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③隔音效果好、噪声低 ④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⑤公共用地中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声低”“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都符合绿色建筑要求。②⑤说法错误,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公共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等,这些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而是绿色社区的组成。
7.每年高考期间山东省各高考考点,严禁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施工作业,除施工外,下列对考生还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是( )
①航空警报 ②卡拉OK ③露天大型聚会 ④电影录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电影录音在隔音效果好的录音棚中进行,航空警报、卡拉OK、露天大型聚会都会产生噪声污染。
8.有效而经济的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是( )
A.从技术上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
B.通过行政管理控制噪声
C.在噪声源和接收者之间设置声音传播的屏障
D.进行个人防护
【答案】D
【解析】A、B、C项措施有效,但成本较高。
【精炼提升】
9.读“某声波震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物理性质看,该声波属于哪种污染物?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该声波会对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造成危害。
(3)如果该声波图采集于某幼儿园附近,该声波对园内孩子有何危害?
(4)说出降低该污染物危害的三条途径。
【答案】(1)噪声。
(2)生理 心理
(3)影响儿童智力发展。
(4)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解析】第(1)题,图中的纵坐标(波幅)和横坐标(频率)是题眼;图中声波的波幅和频率均不规则,属于物理性质上的噪声。第(2)题,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的声音。第(3)题,强噪声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4)题,控制噪声应从声源、接受者和传播途径三个方面进行。
10.地铁、高架桥、铺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的施工现场均为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场所。某些施工现场紧邻居民区,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噪声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针对建筑施工出现的噪声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
【答案】 (1)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2)改进施工设备,研制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改变高噪声的施工方法;限制高噪声机械的使用和调整高噪声施工的时间;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等。
【解析】 第(1)题,噪声污染的危害可从对人体健康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方面回答。第(2)题,针对建筑施工出现的噪声污染问题,可从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回答。
11.(2019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2018年11月,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51 724件。从污染类型来看,噪声污染举报占比30.1%,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且噪声举报主要来自城市。
(1)指出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2)举例说明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1)汽车鸣笛;建筑工地施工;工厂机器设备噪声;商业演出或商家宣传等。
(2)居民区禁止或减少汽车鸣笛;建筑工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隔离带、绿化带降低噪声;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环保监管。
【解析】第(1)题,城市人多、车多、建设多、活动多,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工具、城市建设、生产活动、商业活动等。第(2)题,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措施要既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也不影响各类经济活动为前提,可以对交通工具噪声进行区段管制;建筑工地施工时间与休息时间错开;建立噪声隔离带;法制管理等。
12.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从声源看,漫画中的噪声属于________噪声。
(2)按规定时间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3)从控制噪声的途径看,按规定时间装修是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家庭噪声日趋严重,怎样防治家庭噪声?
【答案】(1)生活
(2)避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和学习,以及可能对部分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
(3)声源控制
(4)防治家庭噪声: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家庭装修时,采用吸声材料或隔声材料等降低或阻隔噪声,做好个人防护。
【解析】 第(1)题,装修属于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第(2)题,装修将产生极大的噪声,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和学习,并可能对部分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第(3)题,按规定时间装修,从声音的源头控制噪声的产生。第(4)题,防治家庭噪声应从声源、传播途径和家庭成员防护等方面进行。
课件35张PPT。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概述
1.从?________性质看,噪声是由声源做?________和?________性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从?____________角度看,还要考虑到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状态。物理无规则非周期嘈杂刺耳环境保护生理心理工业生活头痛脑涨失眠听力胎儿发育儿童智力建筑物 有人说,优美的音乐有时也是噪声,该说法有道理吗?
【答案】从噪声的概念看,只要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就是噪声。那些影响了人们工作、休息、交谈、学习等的音乐,就会使人厌烦,也被认为是噪声。设计技术行政管理噪声源接受者隔声屏障吸声吊顶护耳器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生活噪声?
【答案】人人都要自觉降低噪声,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按喇叭;文明施工。此外,还应针对不同声源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隔声屏障等技术手段。居民楼不要沿街建;应多植树种草等。读“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标准表”,完成第1~2题。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区域:居住区,工业区,工业、商业、居住混杂区,交通干线
两侧区1.据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上述区域分别属于( )
A.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
B.类别1、类别3、类别2、类别4
C.类别2、类别3、类别1、类别4
D.类别1、类别4、类别2、类别3
【答案】B
【解析】类别0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类别1适用于居住区,类别3适用于工业区,类别2适用于工业、商业、居住混杂区,类别4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区。
2.上表中,同类别的噪声标准夜间小于昼间,原因是( )
A.夜间的噪声小 B.夜间人们多在室内
C.夜间噪声干扰大 D.夜间的噪声源少
【答案】C
【解析】夜间是大多数人们的休息时间,夜间噪声对人们干扰大。
3.下列防治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声源控制途径的是( )
A.城市高架桥上设置隔声屏障
B.体育馆内安装吸声吊顶
C.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D.部分城市禁止城区内鸣喇叭
【答案】D
【解析】城市高架桥上的隔声屏障及体育馆内的吸声吊顶均属于从建筑设计上控制噪声的传播,但高架桥、体育馆不是噪声的声源,不属于声源控制。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属于接受者的防护措施。城区禁鸣喇叭是通过行政管理控制声源产生噪声。4.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进行声源控制
【答案】B
【解析】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隔音,以减轻交通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
5.我国部分城市规定在城区禁止鸣喇叭,是控制交通噪声的重要手段。该手段属于( )
A.声源设计控制 B.声源技术控制
C.声源行政管理控制 D.传播途径控制
【答案】C
【解析】喇叭属于噪声源,城市规定在城区禁止鸣喇叭属于对声源的行政管理控制。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机床轰鸣、建筑打夯、舞厅之音、汽车鸣笛分别属于( )
A.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
B.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交通噪声
C.工业噪声、生活噪声、施工噪声、交通噪声
D.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思维导图】
【答案】B1.噪声的来源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1)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2)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给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4)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都称为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在80分贝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2.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影响面相当广泛,其强度不同,危害程度也有差异。
(1)使人产生头痛、脑涨、多梦、失眠、心慌和全身乏力等。
(2)强噪声可以使人听力受损。
(3)极强噪声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妨碍儿童智力发育。
(4)噪声振动对建筑物也有影响。关于噪声危害的正确叙述是( )
A.强噪声可以使胎儿致畸、妨碍儿童智力发展
B.噪声使人脑涨、失眠、心慌、乏力
C.强噪声可以使门窗破裂、墙体震裂
D.噪声的影响同其他污染一样,其危害是持久性的
【答案】B
【解析】噪声可以使人产生头痛、脑涨、多梦、失眠、心慌和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强噪声可以使人听力受损;极强噪声还会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畸形,妨碍儿童智力发育。建筑布局也要考虑使噪声的影响最小,如利用地形或地物做隔声屏障,使噪声得到降低。读下图,回答(1)~(3)题。噪声控制途径(1)上图中,建筑物的布局最恰当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上图中隔声屏障的设置,属于( )
A.声源控制 B.传播途径控制
C.接受者的防护 D.很难确定
(3)与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 ②机动车安装消声器 ③体育馆安置吸声吊顶 ④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思维导图】
【答案】(1)B (2)B (3)C【特别提醒】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吸声:吸声主要是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这主要用在室内空间,如厂房、会议室、办公室、剧场等。因为在室内,壁面会使声源发出的声音来回反射,结果使得噪声比同一声源在空旷的露天里(自由空间)要高。如果使用吸声材料,就会吸收反射声,使室内噪声下降。
(2)隔声:用屏蔽物将声音挡住,隔离开来,如墙壁、门窗,可以把室外的噪声挡住,不让它传到室内来。
(3)消声:利用消声器来降低声音的传播。通常用在气流噪声的控制方面。(4)隔声屏障:当前环境噪声控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措施,它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当声波遇到障板时会发生反射,并在障板后形成声影区,可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障板隔声的效果同声源和接收点、障板的远近和障板高度有关。(5)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区域划分:要根据不同使用目的的建筑物的噪声标准,来安排建筑物的场所和位置,从而确定哪些地方适于建学校,哪些地方适于建医院,哪些地方适于建住宅,哪些地方适于建工厂……为此,在建筑施工前,首先应该进行噪声环境的预测,看是否能符合该建筑的环境噪声标准。在兴建噪声较大的工矿企业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预测评价,估计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建筑布局:建筑布局也要考虑使噪声的影响最小,如利用地形或地物做隔声屏障,使噪声得到降低,如下图是在建筑布局上如何考虑使噪声影响最小的实例。为了防止教师授课时相邻教室之间的相互影响,应该( )
A.教师低音授课 B.关闭教室门窗
C.师生佩戴护耳器 D.教室间不应相邻
【答案】B
【解析】降低噪声危害从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的防护三方面考虑。A、C、D项均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只有B项是实际可行的。1.教材P75 表格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
提示:本表格表示了不同类别的地区在白昼和夜间的噪声标准,以此说明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环境噪声标准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人所处的不同的行为状态来制定的。
2.教材P76 表格 一些声源的噪声值和对人的影响
提示:由表格可以看出,噪声值在60分贝以下时,环境是比较安全的;而60分贝以上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交谈、听力,甚至使听觉受损、耳聋。从表中提供的声源来看,以喷气式飞机的噪声值最高,达140分贝以上,其产生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它能使墙体震裂,门窗破坏,对人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教材P76 活动思考
提示: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或家用机械等走入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如收音机、电视机、家庭影院、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缝纫机等,它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噪声值,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各项活动,如影响睡眠和休息,妨碍交谈和学习等。防治家庭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如购买噪声小的家用机械(电风扇、空调、洗衣机、排气扇等)或降低音量开关(收音机、电视机、家庭影院等);其二是家庭装修采用吸声材料或隔声材料等,降低或阻隔噪声;第三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用耳塞、耳罩、耳棉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的危害。
教材P77 活动思考
提示:略第一章 第一节
【基础巩固】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 )
A.地球 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人类 D.生物圈
2.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工环境 ④生物环境 ⑤太阳系 ⑥银河系
A.①②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材料中所指的“环境”即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3.下列属于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
A.原始的热带雨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地区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A、C、D项均为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而独立存在。而城市聚落是一种社会环境,人类只有不断向其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废弃物,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
4.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是( )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 D.推广使用沼气
【答案】A
【解析】围湖造田会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环境质量下降。
5.下列不是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组合的是( )
A.丘陵缓坡梯田
B.天然草地人工牧场
C.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
D.原始林人工林
【答案】C
【解析】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环境,保护区内保护的是其自然状态,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250万亩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8题。
6.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
7.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
8.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______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答案】6.D 7.B 8.C
【解析】第6题,环境要素仅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整个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而并不是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环境,如宇宙、太阳系等。第7题,环境质量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第8题,羊群无限制地增加,将直接导致植被的破坏。
【精炼提升】
9.结合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中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材料二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家园。
(1)如何理解人文遗迹、人文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2)图甲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图乙中的组成要素与图甲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4)图丙与图甲相比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怎样?
【答案】(1)人文遗迹、人文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得来的,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2)组成要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3)图乙中出现了农田、房屋、道路等,它们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它们构成了社会环境。
(4)出现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10.(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草原是我国陆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面积将近4亿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规范草原牧区放牧秩序,陆续对分户到家的草原牧场建设草原围栏(一般高度为1.2~1.5 m,用铁丝网编织而成,有些围栏上还加有带刺的铁丝)(下图),围栏单位面积一般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围栏总面积超过100万km2。近年来,草原围栏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有些地方已开始拆除围栏。
简述草原围栏对草原野生动物和草场资源可能造成的危害。
【答案】影响野生动物迁徙,繁衍;野生动物在迁徙觅食或为了躲避天敌而跳跃时,极易被围栏挂死或刮伤;围栏使家畜活动范围缩小,植物种子传播受到影响,植物种类减少;围栏内草地受牲畜高强度啃食,践踏和排泄物覆盖加剧退化;围栏建设施工过程中对草地产生破坏。
【解析】草原系统是一个整体,人为地设置草原围栏破坏了草原的完整性,使得草原被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围场,不利于草原上野生动物的迁徙、繁殖;由于设置的围栏较高还加有带刺的铁丝,野生动物在迁徙觅食或为了躲避天敌而跳跃时,极易被围栏挂死或刮伤;围栏单位面积一般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围栏内范围小,限制家畜活动,家畜对围栏内植物的啃食能力加强,草地上的植被受牲畜高强度啃食、践踏和排泄物覆盖,不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容易导致草场退化;围场范围较小,植物种子的传播范围受到影响;此外在建设围栏施工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也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11.读下面“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影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的环境因素有( )
A.阳光 B.宗教信仰
C.人口 D.岩石
(2)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50~90年代呈现________趋势,其生活质量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呈________趋势;20世纪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从______相关变为________相关。
(3)根据上述情形,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1)C
(2)上升 下降 正 负
(3)保证经济数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第(1)题,题干中的“人均”是题眼,据此可以判断选项中只有人口才是影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的环境因素。第(2)题,20世纪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质量均不断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继续呈上升趋势,但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第(3)题,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等的全面提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3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较2014年增14天。但2015年北京市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数共42天,其中有22天都发生在11月和12月。因此北京要增加“蓝天”日数,仍然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良好的空气质量不仅靠北京自身治理,更需要周边各省、自治区的配合。近年,北京城区小煤炉完成了“煤改电”,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首钢等多家重污染企业陆续搬迁或停产;在奥运空气质量重点保障区域启用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全天实时监测。北京等六省区市已经统一行动,重点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共创“蓝天”。
(1)北京是“蓝天”日数较少的大城市之一,试从北京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为确保北京有更多的“蓝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有效措施?
【答案】(1)北京人口密集,工业、交通和生活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周边地区干旱区广,植被覆盖率较低,扬沙和沙尘天气较多。
(2)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植树种草,增加植被);③与周边地区加强协作,共同行动。
【解析】第(1)题,“蓝天”日数较少反映大气污染较严重;北京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工业废气、生活废气、交通工具尾气以及沙尘影响。第(2)题,结合上题的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从自身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交通条件,减少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北京周边地区的环境建设等方面分析。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__。
2.分类
(1)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____________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2)社会环境: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____________环境。综合体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人工 如何理解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是指人类的环境?
【答案】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水空气生物人口工业农业 环境因素是如何分类的?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水、空气 、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工业 、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可以改变的,人类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污染影响环境状况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为原因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指数大气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就是“大气质量”吗?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大气质量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但它仅是环境质量的一部分。环境质量还分为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1.下列关于对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环境即自然环境
B.人类环境即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C.人类环境即人类周围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D.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
【答案】D
【解析】人类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包括自然(天然)环境和社会(人工)环境。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区、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
D.阳光、空气、水
【答案】B
【解析】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是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形成的,因此社区、村落、动物园、梯田、水产养殖场属于社会环境,而土地、岩石、矿物、阳光、丘陵缓坡、空气、水属于自然环境。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环境日期间,环境保护部按惯例举办了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据此回答第3~5题。
3.“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友好”强调的重点是( )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具有客观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A.善待林木,防止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
5.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 )
A.大气质量 B.交通
C.水质 D.水土流失
【答案】3.B 4.D 5.A
【解析】第3题,“环境友好”实质是尊重与善待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第4题,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措施应是在北京市区进行绿化建设,而不是到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第5题,首钢会造成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此外,《规划》在水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生态空间建设等多方面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据此回答(1)~(2)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材料中所提及的“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态圈
(2)下列事物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科尔沁沙地 B.上海明珠塔
C.亚马孙的原始丛林 D.三峡水库【思维导图】
【答案】(1)C (2)C环境的分类
【特别提示】 自然环境是否完全不受人类影响?
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中,保持原始特点的纯天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了。所谓的自然环境只是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等基本上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都可以称之为自然环境。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3题。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D 2.A 3.D
【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2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是生物环境。第3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2016年11月15日,电影《深海浩劫》正式在中国上映。该片根据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改编。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致11人遇难、87天石油泄漏,对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了严重损害。据此,完成(1)~(2)题。环境因素及环境质量(1)关于环境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下降只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B.环境质量下降只指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C.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D.近百年来,全球环境质量愈来愈好
(2)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生产活动不会对环境质量有影响
B.所有人类活动都会使环境质量下降
C.本次污染事件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D.本次污染事件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思维导图】
【答案】(1)C (2)D1.环境因素2.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019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 )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从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D
【解析】汽车作为现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无车日”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人们资源紧张的意识,注意资源利用的节约,从而提高环境质量。教材P3 图1-1 北京奥运会期间晴好的天气
解读说明:本图反映了北京市为了实现绿色奥运,从1998年到2008年重点治理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首钢搬迁减轻了北京的大气污染状况。汽车实行单、双号上路措施,对减轻大气污染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才有了北京奥运会期间晴好的天气,实现了绿色奥运。教材P3 活动思考
提示:1.采取的临时减排措施: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企业和行业制定了暂停生产、停工和减排方案,四大燃煤电厂实现污染减排30%的目标,首钢压产行动等。主要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环境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3.略。
4.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该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如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达到4级和5级的环境中,人类易患心肺等疾病。第一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
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4题。
1.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3.D 4.B
【解析】第1、2题,①地震是自然力,它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②大气污染是由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所致;③乱捕滥杀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④计算机显示器等是电子垃圾。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第3题,计算机显示器等是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第4题,工厂的烟囱不仅排放废气,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淹没。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月考)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第5~6题。
5.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酸雨、水土流失
C.寒潮、酸雨
D.土地荒漠化、寒潮
6.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共同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纬度位置 D.降水丰沛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从表中可看出甲在山西最严重,四川、广东都有而新疆最轻;丙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山西较弱;结合这四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而新疆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最严重而水土流失很轻;故甲是水土流失,丙是土地荒漠化,丁是酸雨,乙是寒潮,A项正确。第6题,广东由于纬度低,寒潮到达时已很弱;而四川盆地一方面纬度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入侵,故受寒潮影响小。因此广东和四川寒潮危害程度较低的共同原因是纬度位置,故C项正确。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期末)2017年4月27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省各设区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18.8%,达到近10年最低水平。据此,完成第7~8题。
7.酸雨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分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生态破坏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8.近几年,江苏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变好,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
A.减少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加强监测和管理
D.环保意识提高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酸雨是大气中酸性气体随着大气降水降落地面的现象,是由大气中污染物演化而带来的问题。第8题,江苏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变好,酸雨平均发生率降低,说明江苏省大气中污染物日益减少,得益于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另外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模式,减少了污染性强的生产的发展;与人口规模大小关系不大。
【精炼提升】
9.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反映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图甲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图乙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哪一种?据图甲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答案】(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
(2)环境问题:火山爆发、海啸。
(3)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
10.(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高速公路通过地势较高地段时,常需要开挖山体以使道路平直,由此形成裸露的高边坡, 坡面上的植被自然恢复非常困难。下图为“某市境内某高速公路的一段高边坡植被人工修复图”。
说明高边坡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原因及进行人工修复的可行措施。
【答案】原因:坡面不稳定;坡面缺乏土壤(或土层薄、贫瘠);坡面在多雨季节易被冲刷侵蚀;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等。
措施:加固坡面;坡面进行人工附土;选种对水土条件要求较低的乡土植物等。
11.(2017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今生物能源成为世界投资的焦点。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有些发达国家鼓励以农作物(玉米等)作为生物燃料,用以代替原油。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饲料。联合国粮农组织一些专家发出警告,此举将可能威胁贫穷地区数亿人的生存(下图漫画所示)。
简述利用玉米制成乙醇代替石油可减缓的环境问题,并说明漫画所反映的现象。
【答案】可减缓的环境问题:减缓气候变暖及大气污染。
反映的现象:大量玉米被制成生物燃料,引发玉米和饲料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上涨,非洲等贫困地区的人们买不到足够的玉米等粮食,会出现饥荒;饲料价格上涨,牲畜饲养成本会增加。
【解析】利用玉米制成乙醇代替石油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污染物质的排放,进而会减缓气候变暖及大气污染。图示中玉米价格上涨,人和牲畜出现饥荒,因此该题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大量玉米被制成生物燃料,引发玉米和饲料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上涨,非洲等贫困地区的人们买不到足够的玉米等粮食,会出现饥荒;饲料价格上涨,牲畜饲养成本会增加。
12.读下面“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和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分别说出图中A地区和B地区对应的主要环境问题。
(2)分析A地区主要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及治理措施。
(3)图中C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案】(1)A地区:土地荒漠化;B地区:臭氧层破坏。
(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相对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 治理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
课件60张PPT。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_________或?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人类活动 自然原因 原生次生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荒漠化水土流失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因环境恶化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加重了资源短缺;而这三者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自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物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温室效应冰川海平面5.6工业化局地区域性欧洲北美洲四川重庆湖南建筑物人体健康平流层紫外线减少南极上空紫外线氟氯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微生物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有机质养分人类活动养育人口突发大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产生的
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的
D.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只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答案】C
【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重
D.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问题
【答案】D
【解析】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分布上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发展,而环境对废弃物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3.下列环境问题中,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酸雨问题
C.放射性物质泄漏
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答案】D
【解析】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与水汽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酸性气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生产的废气,因此酸雨问题同样属于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泄露,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是环境退化,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4.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
B.热带雨林锐减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噪声污染
【答案】C
【解析】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锐减、噪声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属于环境问题。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不属于环境问题。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答案】A
【解析】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产生的污染物多,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工业化在给人类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 )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破坏 ④全球环境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思维导图】
【答案】C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别提示】 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联系与区别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具体如右图所示。(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月考)对下列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滥伐森林 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④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⑤核泄漏 ⑥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动物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答案】C
【解析】人类的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滥伐森林、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以及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动物属于生态破坏,应归属为一类,故①④⑥可为同一类;大量施用剧毒农药、直接排放工业“三废”和核泄漏属于环境污染,故②③⑤可为同一类,C项正确。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下面两幅图是有关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的统计图,结合资料读图回答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答案】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开垦草原为耕地以增产粮食(或过度农垦);以增加牲畜头数来增加畜产品(或过度放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人口增长燃料需求增加,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的破坏,最终导致草原生态失调,荒漠化日趋严重。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主要原因【特别提示】 环境问题产生的四大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曾出台禁止宾馆和酒店免费提供或鼓励宾馆不提供“六小件”(即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等洗漱用品)的政策。但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多家星级宾馆和酒店无一例外都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
简述酒店和宾馆无偿提供“六小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落实该政策的有效建议。【答案】影响:“六小件”在生产过程中,会带来能源和资源消耗,给环境带来污染;“六小件”属于一次性消费品。用不完便丢弃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垃圾增量。
有效建议: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自觉杜绝使用一次性“六小件”;酒店鼓励客户减少或不使用“六小件”;政府制定严格法令法规,增强执法与处罚力度。
解析:“六小件”这些一次性日用品主要以塑料为原料,甚至有些产品为压低成本,采用不安全的再生塑料,这些材料被填埋后,难以在土壤中被降解,成为城市的又一污染源。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模式相悖。此外,“六小件”用不完便丢弃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垃圾增量。为此我们建议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自觉杜绝使用一次性“六小件”;酒店鼓励客户减少或不使用“六小件”;政府制定严格法令法规,增强执法与处罚力度。下图中数字表示我国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读图分析这些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①是________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②是南方丘陵山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③是________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④是黄淮海平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思维导图】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 土地荒漠化 (2)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4)旱涝、盐碱和风沙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第1~3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我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沿岸海域一带,是海域污染问题。第2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第3题,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1.教材P5 图1-2 工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解读说明:阅读该图时要抓住图中的大烟囱向外排放的浓烟。大多数工厂以消耗化石燃料来制取产品,在燃烧化石燃料时向外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硫氧化合物等污染大气,造成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2.教材P6 图1-3 1804-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示意
解读说明:阅读该图时要注意运用图中的数据总结归纳规律:(1)世界人口在207年间由10亿增加到70亿,总数增长很快;(2)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图示的核心含义是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3.教材P7 图1-4 电子垃圾
解读说明:图中堆积如山的被废弃淘汰的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它们不仅占用了空间,更大的危害是这些电子垃圾中含有多种高科技合成的有毒物质(如镉、汞、铅等重金属),这些将成为生态的隐患。由于处理电子垃圾的设备落后,再加上对电子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现多采用火烧、酸洗,直接手工操作等方式,危害很大。
4.教材P8 图 1-5 全球气候变暖使极地冰川融化
解读说明:图中的冰川已运动到海边,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的冰川已融化得棱角全无,外表十分圆滑,融化量之大可见一斑。5.教材P9 图1-6 2001年我国降水pH等值线
解读说明:目前人们一般将pH低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我国的酸雨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洲的第三大酸雨区。我国的酸雨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重庆、湖北、湖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市。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降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京津、丹东、图们等地区现在也出现了酸性降水。酸雨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巨大,仅南方11个省直接损失就达44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计。为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净燃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6.教材P10 图1-7 南极臭氧层空洞
解读说明:南极臭氧层空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30%~40%,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就像一个洞。南极臭氧层空洞通常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7.教材P12 图1-10 被风沙掩埋的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今中国陕西省靖边县)
解读说明:图示景观沙丘连绵,而图示地区却是历史上繁华的夏国都城——统万城所在地。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夏国的都城被沙丘吞没。以史为鉴,此图警示人们加强植被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教材P4 活动思考(上)
提示:(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
(3)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教材P4 活动思考(下)
提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很直观,很容易让人误认为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要判断什么是环境问题,应该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中找答案。列简明关系式如下:
当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也是有差别的,在当今世界,城市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教材P7 活动实践
略。
教材P9 活动探究
提示:1.酸雨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①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②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④腐蚀建筑物;⑤危害人体健康。
2.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世界酸雨分布区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教材P13 活动实践
提示:组织这样的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认识、理解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进行充分周密的准备,多阅读相关的资料进行题目的准备。通过环境问题相关竞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形成环保就在我身边,保护环境我有责任的意识,争做合格的新一代高素质公民。第一章 第三节
【基础巩固】
读下面“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 )
A.内圆 B.外圆
C.箭头① D.箭头②
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 )
A.废弃物 B.生存空间
C.物质和能量 D.消费活动
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 )
A.全球气候变暖 B.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C.极冰融化 D.海水膨胀
【答案】1.A 2.A 3.B
【解析】第1题,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方向、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圆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表示人类社会的应是内圆。第2题,消费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完成的,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用箭头②表示;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用箭头①表示。第3题,沿海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的结果,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
4.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结果的是( )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地带垦荒,火山喷发,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5.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驯养野兽,种植禾谷”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崇拜自然阶段,“轮作、间种、生态种养”是谋求人地协调阶段,“以粮为纲”体现农业社会改造自然阶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则体现了征服自然的错误心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据此完成第6~7题。
6.我国有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话,说明了( )
A.名山上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充分利用
B.佛教徒非常喜爱和爱护大自然
C.名山上游人多,便于传播佛教
D.名山风景优美,利于居住
7.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儒家思想著述《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思想反映了( )
A.对自然界采取消极态度
B.满足于利用自然的原始状态
C.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
D.过分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6.B 7.C
【解析】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佛教和儒家都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环境伦理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下列选项符合正确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 )
①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③经济发展应尽可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④人类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保持在环境承载量的范围之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
【答案】A
【解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即是可持续发展观。①②③④都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精炼提升】
9.读下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通过哪些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代谢产物?
(2)自然环境能为人类提供什么?
(3)由图看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
(2)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
(3)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或对立统一)。
【解析】第(1)题,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要容纳、清除和改变这些废弃物。第(2)题,人类与环境关系密切,人类占据环境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3)题,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郊约50千米处。50万年前,北京猿人在此定居,男人们持木棍追逐鹿群,女人们带着孩子采集草籽、嫩叶、果实、捡拾柴火。祖先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双手、大脑变发达的基因和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的人类开始了农业生产,周口店应是北京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北部是花岗岩为基底的丘陵地带,由于植被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至今已是严重沙化的劣地和不毛的石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口店相继建起了石油化工厂、小水泥厂、小煤窑,高高的烟囱上浓烟滚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周口河变成了污水河。看到今天的穷山恶水,回忆当年的青山绿水,人们不禁要问,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延续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周口店环境问题引起各方媒体、北京市政府、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2002年以来周口店地区开展了“共建周口店,关爱北京人”系列活动,计划把周口店遗址建成具有良好保护条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古人类遗址公园。
(1)为什么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关系日益紧张,出现了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2)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只顾短期利益。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古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状态。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现在周口店人们逐步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描述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的情况,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和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不加限制地增长会导致人均粮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人口过度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产值发生怎样的变化?
(3)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怎样做?
【答案】(1)减少。
(2)灾难性下降。
(3)减产 提高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由图可知,大约在1970年之前,人口、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污染都是同时增长的,之后人口进一步增长,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自然资源呈下降趋势,污染呈加剧趋势。
12.读下面“可持续发展三种内涵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
(3)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
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4)简要叙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答案】(1)生态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2)D
(3)C
(4)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意思正确即可)
课件49张PPT。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与自然环境?____________、互相影响。
2.环境具有供给?______、?______和消纳?________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__________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恶化。互相依存物质能量废弃物良性生态平衡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依赖改造征服区域性全球性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开始改变,变为善待自然,为什么?
【答案】因为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控制制止生态环境积极动态平衡尊重和善待自然区域当前利益当代人后代人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吗?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从现实意义看,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二是从积极意义上看,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求人类必须尊重与善待自然。 1.导致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下列哪种环境观( )
A.崇拜自然环境观 B.传统征服论环境观
C.人地协调环境观 D.可持续发展观
【答案】B
【解析】传统征服论环境观只知道征服自然,结果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2.(2018年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 )
A.我国北方的夏季暴雨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
B.近年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C.台风频繁登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D.我国强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多天,比上年增加近4倍沙尘量【答案】D
【解析】夏季暴雨、地震、台风都属于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沙尘暴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引起的,属于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D项正确。
3.下列事例反映出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
A.杭州湾赤潮 B.城市热岛
C.低碳出行 D.汽车、住房热销
【答案】C
【解析】低碳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4.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答案】A
【解析】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5.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答案】C
【解析】A、B、D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项表述的人类活动的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协调发展。完成预习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距今大约6 000~7 0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出超出他们家庭需求的食物,他们用剩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及时阻止环境的退化。由于技术停滞以及频繁受到入侵者的袭扰,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煎熬,文明因而走向衰亡。
(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成为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原因是什么?
(2)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农业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再加上热量充足,很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成为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 (2)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因为他们的灌溉技术落后,采用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又由于蒸发旺盛,盐分上升累积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农作物难以生长。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具体关系如右图所示: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人类如果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那么环境就会给人类一个良性的反作用;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那么环境就会给人类一个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学法点拨】 认识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下表所示:读下面“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系统通过社会经济系统提供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关系。
(2)人口子系统通过提供________与社会经济系统产生联系。
(3)环境要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产生影响。
(4)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________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________系统。(5)图中的“状态”指由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对环境自身造成的压力,“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据此将下列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厂 ②水污染
③某种物种消失 ④某地发病率上升
⑤使用清洁能源 ⑥工人
(6)图中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和________。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1)物品和服务 人口子系统
(2)劳动
(3)大气 水 土壤
(4)资源 能源 环境 人类
(5)自上而下填:人类系统为:① ⑥ 环境系统为:② ③ 影响为:④ 反馈为:⑤
(6)污染 资源损耗压力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读下面“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人均收入减少
E.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F.环境退化
G.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H.提高环境质量(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什么?
(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_____价值,新的环境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___________。【思维导图】
【答案】(1)左边上为D,下边自左向右为G、F、A,右边上为B,下边自左向右为H、E、C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环境 方式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特别提示】 传统的环境观与新的环境观的区别发达国家正在探索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仅是一种时尚的国际潮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实践,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致力于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的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也变高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D 2.D
【解析】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净增多,造成巨大压力,并非劳动力不足。我国农业资源并非都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特别是光热、土地等。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材P14 图1-11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由图中箭头可知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生存空间;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
教材P14 活动探究
提示:材料一介绍的主题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恰当利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两则材料表明: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教材P15 活动思考
提示:1.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2.如《孟子·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淮南子》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古语都渗透了对大自然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第二章 第一节
【基础巩固】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矿,①错误。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②正确。西北干旱、多风沙、降水少、光照强;西南湿润、纬度低、降水多、光照弱,③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④正确。第2题,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①正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②正确。水资源可以不断循环,但不是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③错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合理利用或开发新的替代资源,④错误。
读下面漫画,回答第3~4题。
3.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
A.荒漠化 B.温室效应
C.水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用茶杯去接雨水,揭示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4题,世界上的水资源数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人口激增引起的生产、生活的大量用水及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导致水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短缺问题日趋严重。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月考)读下图,回第5~6题。
5.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紧张,不能直接减少耕地,①错误;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场退化,加剧荒漠化,是草地的问题,不是耕地减少的原因,②错误;人口不断膨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③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④正确;不合理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耕地减少,⑤正确;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土地肥力丧失,耕地减少,⑥正确。第6题,我国面积广大,但是山地多平地少,导致耕地比重小,B项正确;人口多是人均耕地少的原因,不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A项错误;退耕还林,是将以前开垦的林地恢复,与耕地比重关系不大,C项错误;城建占用耕地,有一定影响,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不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D项错误。
阅读材料,完成第7~8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导致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7.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8.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注意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三项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8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精炼提升】
9.(2018年黑龙江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A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2)土地退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
【答案】(1)从地形上看,地处丘陵山地;从气候上看,该地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从人类活动上看,人口稠密,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环境(三退、植树种草、恢复原生植被);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科学种田、改进耕作方法、优化轮作制度);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护土壤结构、生态农业、促进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10.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不足,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图a示意该地区及南水北调部分线路线分布图,图b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分析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2)南水北调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一剂“良方”。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水调入到华北地区,解决水资源不足。试评价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答案】(1)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科技水平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
(2)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现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利于解决人民生活用水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图文提取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通过图b可分析出自然原因是该地区降水量少并且季节、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用水量大和利用率低。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抓住对本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11.(201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近年来由于开矿,过度开发水资源等掠夺性开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简述采矿业地下采空区给祁连山地区带来的危害。
【答案】地下采空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破坏地表环境;很多地表建筑物出现裂缝或者无法进行建设,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危险和不便;容易引发坍塌事故给矿山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地表水容易下渗到地下采空区,土壤水位下降,加剧区域水资源紧张;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采矿业地下采空区对祁连山地区带来的危害可以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进行分析。地下采空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破坏地表环境;而且地面塌陷,使得很多地表建筑物出现裂缝或者无法进行建设,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危险和不便;容易引发坍塌事故给矿山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地表水容易下渗到地下采空区,土壤水位下降,加剧区域水资源紧张;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2.(2017年贵州省安顺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通称东北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材料二 整个东北现有林木已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大减少。由于毁林速度大于造林速度,森林覆盖率大大减小,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东北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东北林区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要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你认为具体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针对采育失调的现状,宜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积极营造人工林(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解析】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如果东北林业减少则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受西北地区荒漠化影响,土地逐渐荒漠化。第(2)题,对东北林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大力植树造林,增加人工林,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