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古诗三首 课件(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9: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 贺知章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考试,获得考取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亲叫李晋肃,考进士与其父名“晋肃”谐音,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那就是冒犯父亲,是大不孝。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所以李贺未能应试,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人称“诗鬼 ”。
,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4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学习古诗小贴士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5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你会读吗?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燕 yàn ( 燕子 )
燕 yān ( 燕京 )luò络chuí 锤záo凿fén 焚7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品悟古诗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品悟古诗“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品悟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石灰吟
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12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1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我会读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品悟古诗 等闲:平常
浑: 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15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品悟古诗《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16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品悟古诗《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17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走进作者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8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入境诵读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猜一猜谜底:风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猜一猜谜底:爆竹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22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学习古诗方法
“三步学习法”
解诗题
知作者
读诗文、明诗意
悟诗情
2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
(2)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一、解诗题 知作者24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25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1)请大家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2)看大家学得认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学生,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二、读诗文 明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竹石》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最打动你?为什么?三、悟诗情竹子他有牙齿吗?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品悟古诗 1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 2、 学懂了诗,背会了诗,请同学们认真地将这首诗背写到展示纸上。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