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选择题解答技巧
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大。
解答时,一定要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确定答案的做法;二要认真审题,明确对选项的要求,如所要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错误)”的,防止由于“眼误”而导致解题错误;三要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直接法
这种解题方法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断。选项常以物理学史、物理单位、物理观象、物理结论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数是识记型选择题。这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题展示】(2019?吉林)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50℃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所以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故D符合实际。选D。
【跟踪训练】
1.(2019?镇江)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河岸 D.山上的树木
2.(2019?东营)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4.(2019?青海)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B.晴朗的夏日,树下出现浓密的树荫
C.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5.(2019?日照)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6.(2019?抚顺)你了解我们的家乡抚顺吗?小明做了如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大伙房水库蓄水量约为1000m3 B.一份麻辣拌的质量约为5kg
C.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7℃ D.市区内车辆限速约为80m/s
7.(2019?扬州)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二物理课本重约为2.5N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8.(2019?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水壶 B.锅炉水位计 C.船闸 D.拦河大坝
9.(2019?莱芜区)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钓鱼竿 C.扳手 D.食品夹
10.(2019?玉林)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某个冲程,它是( )
A.吸气冲程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 D.排气冲程
11.(2019秋?永城市期末)自动照相机的感光元件由光敏电阻制成,它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曝光量,其主要材料是( )
A.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 D.超导体
12.(2019?滨州)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B.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计量
C.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电路发生短路
D.使用试电笔时,为了安全手指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技巧二:排除法
按照题意的要求,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对选项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将与题干无关或缺乏科学性的选项排除。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例题展示】
例题2 (2019?株洲)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
(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 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
【答案】A
【解析】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先读出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即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读出圆柱体浸入水中后的示数,两者的差值即为圆柱体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即浮力),又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且零刻度在底端,通过透明玻璃杯读出圆柱体底面所处的深度,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多组数据,然后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p与深度h的比值,归纳总结得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综上可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液体的密度。选A。
【跟踪训练】
1.(2019?益阳)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2.(2019?呼伦贝尔)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3.(2019?盘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4.(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5.(2019?兰州)对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复兴号”列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列车所受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2019?怀化)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向下吹气,纸会向中间靠拢。下列现象具有上述现象所揭示的科学道理的是( )
A.壁虎紧贴墙面向上爬行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大风把茅草屋顶掀翻
7.(2019?鄂尔多斯)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他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浮力可能大于B所受浮力 B.C所受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浮力
C.B物体所受浮力一定是最大的 D.A下表面所受压力可能大于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8.(2019?南通)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9.(2019?贵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对于我们的生活,机械能有利也有弊,有时要主动利用机械能为我们服务,有时却要防止机械能产生负作用。在如图所列举的事例中,是防止机械能产生负作用的是( )
A.飞机降落时打开减速伞让飞机尽快停止 B.利用撑杆的弹性势能将人弹起
C.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成电能 D.水利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0.(2019?山西)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小
C.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 D.体重越大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
11.(2019?兰州)有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 100W”和“220V 40W”的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灯正常发光时,L1的电阻较大
B.两灯并联接入220V的电路,L1、L2消耗功率之比是2:5
C.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L1消耗的功率小于25W
D.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两灯泡消耗总功率大于40W小于100W
12.(2019?德阳)在图中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
A.灯不亮,电铃响 B.灯不亮,电铃不响
C.灯亮,电铃不响 D.灯亮,电铃响
技巧三:代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选项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展示】
例题3 (2019?常德)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试电笔测试如图的A、B、C、D四处,发现A、C、D这三处都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而B处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线AC段某处断路
C.电线BD段某处断路 D.电灯L短路
【答案】C
【解析】AD、若火线和零线短路或电灯L短路,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烧断,而题中保险丝没有熔断,故AD错误。BC、测电笔接触A、C两处时氖管均发光,说明火线有电,且电线的AC段是完好的;测电笔接触D处时氖管发光,说明灯泡是完好的;而测电笔接触B处时氖管不发光,说明B点与火线是断开的,所以电线BD段某处断路,故B错误,C正确。选C。
【跟踪训练】
1.(2019?东营)如图所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50Ω 1A”,小灯泡规格“2.5V 0.625W”,若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1~0.25A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50Ω
D.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2.5W
2.(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3.(2019?宜昌)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4.(2019?枣庄)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5.(2019?天津)小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的家里,他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
A.9J B.30J C.90J D.300J
6.(2019?阜新)学校的前后门各安装一个开关,传达室内有红、绿两盏灯、电铃和电池组,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电铃响;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电铃响。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7.(2019?天津)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A. B.
C. D.
8.(2019?邵阳)在如图中,要使L1与L2串联,在“〇”处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L1两端的电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D.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
技巧四:推理法与反推法
根据题目中的物理问题的条件、原因,按照规律逐步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出最后结果,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或者从问题本身着手,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解决问题必要的条件,从而得到答案。它必须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经过分析,判断才能答题。2
【例题展示】
例题4 (2019?临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小
【答案】A
【解析】A、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A正确;B、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ρ甲液>ρ球,ρ乙液=ρ球.所以ρ甲液>ρ乙液,故B错误;C、由于两球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球的重力,则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等于球的质量,故C错误;D、由于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液>p乙液.故D错误。选A。
【跟踪训练】
1.(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2.(2019?台湾)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桿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的砝码,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及W2公克重的砝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砝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资讯判断W1:W2应为下列何者( )
A.1:2 B.2:1 C.2:3 D.3:2
3.(2019?黄石)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4.(2019?山西)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50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5.(2018?镇江)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象,则( )
A.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 B.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
C.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D.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
6.(2019?湘潭)如图是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其中M是吹风机,R是电热丝。由电路图可知( )
A.只将开关S1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B.M和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C.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D.开关S2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7.(2019?重庆)具有防雾、除露、化霜功能的汽车智能后视镜能保障行车安全,车主可通过旋钮开关实现功能切换。图是模拟加热原理图,其中测试电源的电压为10V,四段电热丝电阻均为10Ω,防雾、除露、化霜所需加热功率依次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旋至“1”档,开启化霜功能 B.开启防雾功能,电路总电阻为5Ω
C.化霜与防雾电路的总功率之差为15W D.从防雾到除露,电路总电流变化1A
8.(2019?荆州)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0.8W;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V.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V B.R1的阻值为20Ω
C.电路前后电流之比为1:3 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1.2W
专题一 选择题解答技巧
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大。
解答时,一定要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确定答案的做法;二要认真审题,明确对选项的要求,如所要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错误)”的,防止由于“眼误”而导致解题错误;三要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直接法
这种解题方法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断。选项常以物理学史、物理单位、物理观象、物理结论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数是识记型选择题。这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题展示】(2019?吉林)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50℃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所以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故D符合实际。选D。
【跟踪训练】
1.(2019?镇江)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河岸 D.山上的树木
【答案】A
【解析】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B、选择参照物时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山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山与树木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选A。
2.(2019?东营)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故AB错误,C正确。而频率是用来描述音调的,所以D也错误。选C。
3.(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解析】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选D。
4.(2019?青海)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B.晴朗的夏日,树下出现浓密的树荫
C.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答案】C
【解析】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B、晴朗的夏日,树下出现浓密的树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雨后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选C。
5.(2019?日照)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答案】C
【解析】A、远视眼(老花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所以,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而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利用了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汽车观后镜则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是光在玻璃上发生反射成虚像,故D错误。选C。
6.(2019?抚顺)你了解我们的家乡抚顺吗?小明做了如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大伙房水库蓄水量约为1000m3 B.一份麻辣拌的质量约为5kg
C.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7℃ D.市区内车辆限速约为80m/s
【答案】C
【解析】A、大伙房水库蓄水量约为21亿立方米左右,即2.1×109m3 左右;故A错误;B、一份麻辣拌的质量约为0.5kg;故B错误;C、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7℃左右;符合实际,故C正确;D、市区内车辆限速约为60km/h,合16.7m/s;故D错误;选C。
7.(2019?扬州)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二物理课本重约为2.5N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答案】A
【解析】A、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50g=0.2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25kg×10N/kg=2.5N.故A符合实际;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此数值。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选A。
8.(2019?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水壶 B.锅炉水位计 C.船闸 D.拦河大坝
【答案】D
【解析】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即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选D。
9.(2019?莱芜区)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钓鱼竿 C.扳手 D.食品夹
【答案】C
【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B、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C、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选C。
10.(2019?玉林)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某个冲程,它是( )
A.吸气冲程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B
【解析】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并且电火花喷出电火花,这是做功冲程的特点,该冲程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做功冲程。选B。
11.(2019秋?永城市期末)自动照相机的感光元件由光敏电阻制成,它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曝光量,其主要材料是( )
A.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 D.超导体
【答案】C
【解析】自动照相机的感光元件由光敏电阻制成,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其主要材料是半导体。选C。
12.(2019?滨州)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B.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计量
C.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电路发生短路
D.使用试电笔时,为了安全手指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答案】D
【解析】A、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可以保护电路;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使用三线插头,这样外壳能接地,能防止漏电带来的伤害,故A正确;B、消耗电能的多少用电能表来测量,故B正确;C、在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电路发生短路,故C正确;D、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故D错误。选D。
技巧二:排除法
按照题意的要求,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对选项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将与题干无关或缺乏科学性的选项排除。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例题展示】
例题2 (2019?株洲)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 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
【答案】A
【解析】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先读出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即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读出圆柱体浸入水中后的示数,两者的差值即为圆柱体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即浮力),又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且零刻度在底端,通过透明玻璃杯读出圆柱体底面所处的深度,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多组数据,然后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p与深度h的比值,归纳总结得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综上可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液体的密度。选A。
【跟踪训练】
1.(2019?益阳)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答案】D
【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错误;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正确。选D。
2.(2019?呼伦贝尔)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答案】D
【解析】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会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则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D正确。选D。
3.(2019?盘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AB、由图可知,u>v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错误;C、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D、蜡烛不动,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则u=35cm﹣20cm=15cm,因为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的像距是65cm﹣35cm=30cm,则不需要移动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选B。
4.(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当甲、乙质量都为10g时,乙的体积为20cm3,甲的体积为10cm3,则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选D。
5.(2019?兰州)对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复兴号”列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列车所受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A、列车所受的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方向都向下,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C、列车所受的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正确;D、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选C。
6.(2019?怀化)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向下吹气,纸会向中间靠拢。下列现象具有上述现象所揭示的科学道理的是( )
A.壁虎紧贴墙面向上爬行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大风把茅草屋顶掀翻
【答案】D
【解析】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向下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纸压向中间。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当挤压“吸盘”时,排出里面的空气,大气压将脚掌压在墙壁上,使壁虎在墙壁上爬行,是利用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利用的是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利用的是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D、有大风时,屋顶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屋内压强不变,在屋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把茅草屋顶掀翻,故D符合题意。选D。
7.(2019?鄂尔多斯)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他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浮力可能大于B所受浮力 B.C所受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浮力
C.B物体所受浮力一定是最大的 D.A下表面所受压力可能大于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答案】C
【解析】(1)由图可知,A漂浮,B悬浮,则V排A<VA,V排B=VB,由于A与B体积相同,则:V排A<V排B;根据F浮=ρgV排可知:F浮A<F浮B;故A错误;(2)放入水中静止后,B悬浮,C沉底,根据浮沉条件可知:F浮B=GB,F浮C<GC;已知B、C质量相等,则:GB=GC;所以,F浮B>F浮C,由于F浮A<F浮B;F浮B>F浮C。所以,B物体所受浮力一定是最大的,A、C的浮力大小关系无法比较,故B错误,C正确;(3)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知:F浮A=FA下﹣FA上,F浮B=FB下﹣FB上,由图可知:FA上=0,FB上>0,所以,FA下=F浮A,FB下=F浮B+FB上,由(1)中可知:F浮A<F浮B;则:FB下>FA下,即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大,故D错误。选C。
8.(2019?南通)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C
【解析】A、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小球被释放后沿竖直方向加速向上运动,故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小于弹簧弹力。故B错误;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从A点向上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弹力,开始向上运动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向上,速度不断增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其所受合力方向向下,速度不断变小。当离开O点后,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继续减小。故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同时高度升高,故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所以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错误。选C。
9.(2019?贵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对于我们的生活,机械能有利也有弊,有时要主动利用机械能为我们服务,有时却要防止机械能产生负作用。在如图所列举的事例中,是防止机械能产生负作用的是( )
A.飞机降落时打开减速伞让飞机尽快停止 B.利用撑杆的弹性势能将人弹起
C.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成电能 D.水利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A
【解析】A、飞机降落时打开减速伞让飞机尽快停止,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防止因机械能过大造成损坏;符合题意;B、利用撑杆的弹性势能将人弹起,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属于利用机械能;不符合题意;C、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属于利用风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利用机械能;不符合题意;D、水利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属于利用水轮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利用机械能;不符合题意。选A。
10.(2019?山西)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小
C.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 D.体重越大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
【答案】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压敏电阻R支路的电流,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人的身高变化即滑片移动时,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由I=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滑片P下方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正确;当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可知,R的阻值越大,由I=可知,通过R的电流越小,即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C错误;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体重越大时电路的总电流越小,由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小,故D错误。选A。
11.(2019?兰州)有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 100W”和“220V 40W”的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灯正常发光时,L1的电阻较大
B.两灯并联接入220V的电路,L1、L2消耗功率之比是2:5
C.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L1消耗的功率小于25W
D.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两灯泡消耗总功率大于40W小于100W
【答案】C
【解析】(1)由P=UI=可得,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分别为:R1===484Ω,R2===1210Ω,则R1<R2,即L1的电阻较小,故A错误;(2)两灯并联接入220V的电路,它们两端的电压等于220V,均能正常发光,则L1、L2消耗功率之比P1:P2=100W:40W=5:2,故B错误;(3)两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A,L1消耗的功率P1′=I2R1=(A)2×484Ω≈8.2W<25W,故C正确;两灯泡消耗总功率P=UI=220V×A≈28.6W<40W,故D错误。选C。
12.(2019?德阳)在图中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
A.灯不亮,电铃响 B.灯不亮,电铃不响
C.灯亮,电铃不响 D.灯亮,电铃响
【答案】A
【解析】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闭合时,控制电路中有电流,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动触头和下面电路接通,电铃工作,和上面的电路断开,所以电灯不亮。选A。
技巧三:代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选项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展示】
例题3 (2019?常德)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试电笔测试如图的A、B、C、D四处,发现A、C、D这三处都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而B处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线AC段某处断
C.电线BD段某处断路 D.电灯L短路
【答案】C
【解析】AD、若火线和零线短路或电灯L短路,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烧断,而题中保险丝没有熔断,故AD错误。BC、测电笔接触A、C两处时氖管均发光,说明火线有电,且电线的AC段是完好的;测电笔接触D处时氖管发光,说明灯泡是完好的;而测电笔接触B处时氖管不发光,说明B点与火线是断开的,所以电线BD段某处断路,故B错误,C正确。选C。
【跟踪训练】
1.(2019?东营)如图所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50Ω 1A”,小灯泡规格“2.5V 0.625W”,若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1~0.25A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50Ω
D.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2.5W
【答案】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根据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A错误;(2)根据P=UI可得,灯的额定电流:IL额===0.25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max=0.25A,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RL===10Ω,电路中的总电阻:Rmin===24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min=Rmin﹣RL=24Ω﹣10Ω=14Ω;故C错误;该电路的最大功率:Pmax=UImax=6V×0.25A=1.5W,故D错误;(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灯泡的功率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min===0.1A,则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A~0.25A,故B正确。选B。
2.(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选C。
3.(2019?宜昌)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答案】D
【解析】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选D。
4.(2019?枣庄)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答案】C
【解析】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所以,F甲=F乙,故AB错误;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故D错误,C正确。选C。
5.(2019?天津)小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的家里,他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
A.9J B.30J C.90J D.300J
【答案】C
【解析】由题知,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则提30个鸡蛋的力大约为F=N=15N;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米,家住3楼,则小华实际爬楼的高度h=3m×2=6m;小华提鸡蛋的力做功约为:W=Fs=15N×6m=90J。选C。
6.(2019?阜新)学校的前后门各安装一个开关,传达室内有红、绿两盏灯、电铃和电池组,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电铃响;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电铃响。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经分析可知,两个灯泡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前门开关控制红灯,后门开关控制绿灯,电铃接在干路中,由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选D。
7.(2019?天津)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丝接入部分变短,连入的阻值变小,符合题意;B、同时接入上方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导线,滑片移动,接入电阻不变,不合题意;C、同时接入下方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定值电阻,滑片移动,接入的电阻值不变,不合题意;D、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丝接入部分变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不符合题意。选A。
8.(2019?邵阳)在如图中,要使L1与L2串联,在“〇”处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L1两端的电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D.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表跟灯泡L1并联,所以a应为电压表;b表串联在电路中,所以b应为电流表,此时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选B。
技巧四:推理法与反推法
根据题目中的物理问题的条件、原因,按照规律逐步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出最后结果,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或者从问题本身着手,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解决问题必要的条件,从而得到答案。它必须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经过分析,判断才能答题。2
【例题展示】
例题4 (2019?临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小
【答案】A
【解析】A、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A正确;B、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ρ甲液>ρ球,ρ乙液=ρ球.所以ρ甲液>ρ乙液,故B错误;C、由于两球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球的重力,则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等于球的质量,故C错误;D、由于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液>p乙液.故D错误。选A。
【跟踪训练】
1.(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B
【解析】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错误;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选B。
2.(2019?台湾)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桿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的砝码,丙弹簧悬挂重量为W1公克重及W2公克重的砝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砝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资讯判断W1:W2应为下列何者( )
A.1:2 B.2:1 C.2:3 D.3:2
【答案】B
【解析】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解得:=,故B正确。选B。
3.(2019?黄石)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答案】A
【解析】因为甲、乙、丙都是实心圆柱体,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由图知甲、乙、丙的高度h甲=h乙<h丙,且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由p=ρgh可知,三圆柱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由图知甲、乙的底面积S甲<S乙,高度h甲=h乙,所以V甲<V乙,因为ρ甲=ρ乙,m=ρV,所以甲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甲<m乙;已知乙、丙的底面积S乙=S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由p===可知,乙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乙=m丙;所以三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甲<m乙=m丙;故A正确、BCD错。选A。
4.(2019?山西)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50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在甲中下沉,V甲排=V鸡蛋,在乙中漂浮,V乙排<V鸡蛋;由于是同一个鸡蛋,则鸡蛋的体积相同,则甲排>V乙排:由浮力的公式F浮=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的浮力:F甲>F乙,故A错误;B、根据F浮=G排可知:鸡蛋排开水的重力:G甲排>G乙排,故B正确;C、鸡蛋在乙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D、因为鸡蛋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水,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即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小了,故D错误。选B。
5.(2018?镇江)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象,则( )
A.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 B.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
C.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D.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
【答案】B
【解析】由图知:物体在0~2s内做加速运动,在2s~3s内做匀速运动,且物体在0~2s内图象与2s~3s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同,说明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即物体在0~2s内在区域①上做加速运动,在2s~3s内在区域②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区域①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拉力F,在区域②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F。A、因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的粗糙程度小,故A错误;B、拉力在两个区域上运动的距离相等,做功大小相等,作用时间不同,在区域①上运动时间长,功率小。故B正确;C、物体在区域①上受到的摩擦力小于F=2N.故C错误;D、物块进入区域3时的速度为2m/s,做减速运动,在区域③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2m/s,所以运动时间一定大于1秒。故D错误。选B。
6.(2019?湘潭)如图是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其中M是吹风机,R是电热丝。由电路图可知( )
A.只将开关S1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B.M和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C.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D.开关S2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答案】C
【解析】A、只将开关S1、S2都闭合,吹出的才是热风,不符合题意;B、M和R是并联在电路中的,不符合题意;C、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符合题意;D、开关S2只控制电热丝,不符合题意;选C。
7.(2019?重庆)具有防雾、除露、化霜功能的汽车智能后视镜能保障行车安全,车主可通过旋钮开关实现功能切换。图是模拟加热原理图,其中测试电源的电压为10V,四段电热丝电阻均为10Ω,防雾、除露、化霜所需加热功率依次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旋至“1”档,开启化霜功能 B.开启防雾功能,电路总电阻为5Ω
C.化霜与防雾电路的总功率之差为15W D.从防雾到除露,电路总电流变化1A
【答案】C
【解析】(1)当开关旋至“1”档时,两条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此时电路总电阻最大为2R=2×10Ω=20Ω,根据P=可知,此时电功率最小,开启防雾功能,故AB错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0.5A;此时电路的总功率P1=UI1=10V×0.5A=5W;(2)当开关旋至“2”档时,一条电阻丝单独接入电路,电阻较大(大于并联时的总电阻),电路消耗的功率较小,此时为除露功能;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2===1A;从防雾到除露,电路总电流变化量为:I2﹣I1=1A﹣0.5A=0.5A,故D错误;(3)当开关旋至“3”档时,两条电阻丝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此时为化霜功能,电路的总电阻为R并=R=×10Ω=5Ω,电路的总电流为I3===2A;此时总功率为P3=UI3=10V×2A=20W,则化霜与防雾电路的总功率之差为P3﹣P1=20W﹣5W=15W,故C正确。选C。
8.(2019?荆州)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0.8W;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V.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V B.R1的阻值为20Ω
C.电路前后电流之比为1:3 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1.2W
【答案】D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当滑片在B处时,电路中的电流:I1=,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I1×R2=×R2=4V﹣﹣①; 由图知,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减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即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4V﹣1V=3V,同理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3V﹣﹣②; 用①式比②式可得:=,解得:R2=2R1﹣﹣③; 将③代入①式可得:=4V,解得:U=6V,故A错误;(2)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6V﹣4V=2V,此时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0.8W,即;P1===0.8W,解得:R1=5Ω,则R2=2R1=2×5Ω=10Ω,故B错误;(3)电路前后电流之比为I1:I2=:=:=,故C错误;(4)电路总功率变化了:△P=P2总﹣P1总=﹣=﹣=1.2W,故D正确。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