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42张PPT+3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42张PPT+3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7 19:10:37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重点: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理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和经验教训学习目标010203040102重点: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020303考点: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三


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
工商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温故知新——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本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1966(一)中共八大:(有益探索)2、时间、地点:中共八大
(这是建国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56年,在北京召开3、内容: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问题: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一)中共八大:(有益探索)4、意义:刘少奇主席做政治报告①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②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中共八大胜利闭幕,毛泽东步出会场,受到大会代表和工作人员们热烈欢迎符合国情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人民利益(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1、时间:1958年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思想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高指标、瞎指挥3、表现(行动上):(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1)“大跃进”运动(生产力) (1)“大跃进”的表现:①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大跃进(1)“大跃进”的表现:②农业上浮夸风盛行,虚报产量,高速度,高指标浮夸风超英压美赶苏联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标志:
瞎指挥
高速度
高指标
浮夸风
共产风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影响(危害):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不但会造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国民经济正常发展。3、表现(行动上):(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2)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规模化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共产风人民公社军事化管理,列队下地生产人民公社食堂大锅饭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干多干少晚上食堂都吃的一样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绝对的平均分配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4、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三面红旗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左倾错误的原因①积极:②消极:(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5、结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1958年总路线天灾:三年的自然灾害 人祸: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民多达两千多万人,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问:天灾和人祸分别指的是什么?(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探索失误)5、失误原因及教训:(1)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
②缺乏建设经验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⑤左倾错误(根本原因)(2)教训:①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三)国民经济的调整:(有益调整)1961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我们是如何进行调整的?1961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 二、文化大革命 1966——19761、原因:①根本原因:犯了左倾错误
②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严重
③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
④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用2、时间: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3、文革指挥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中央文革小组组 长副 组 长副 组 长顾 问4、文革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打、砸、抢①红卫兵动乱 ②批斗“走资派”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毁文物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5、文革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九一三事件6、文革危害:(1)政治上: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2)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1966—1968的国民经济状况(3)文化上:科技、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巨大破坏。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伟人千古,英名永存7、文革教训:(1)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注重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文革结束:欢庆粉碎“四人帮”审判席上的“四人帮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的标志)三、建设成就 1956——1976(一)全面建设时期建设成就:1、工业生产:两钢、三油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大庆油田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一)全面建设时期建设成就:2、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3、新兴工业: 电子、原子能、航天(一)全面建设时期建设成就: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枚火箭4、交通运输: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一)全面建设时期建设成就:兰青铁路5、水利建设: 取得很大成绩1958年5月,毛泽东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6、科技教育: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在当时这一领域 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7、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全面建设时期建设成就:(二)模范人物: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党的好干部)雷锋(解放军好战士)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成就:想一想:社会主义建设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原因: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模范人物。
②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坚持工作,纠正错误。
③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党和国家及时调整策略。
课堂检测D1.下面一组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其最主要问题是( )
A.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B.民主法制受到践踏
C.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D.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领导“文化大革命”
B课堂检测3.(2019·甘肃武威)“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BA B C D课堂检测4.(2019·湖北恩施)“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课堂检测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1966—1976年成了中国“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C6.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下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B水稻比天高 肥猪赛大象课堂检测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成
就失



折中共八大
的召开1956-1966年建设成就1966-1976年科技成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运动“文化大革命”三年经济困难调整国民经济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