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7 21: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精神(humanism)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宙斯与赫拉
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结合上图并欣赏古希腊下列神话,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象和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人形化
人性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起源:公元前5C中叶以后,古希
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
公元前7世纪以前: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
宙斯神殿遗址
智慧女神雅典娜
美神维纳斯
宙斯与赫拉
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神话时代,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由关注神到关注身边周围的世界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的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泰勒斯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了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周围世界;
泰勒斯雕像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以下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思考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或人文主义)是什么?
民主政治发展,公民地位提高。
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学派(前5世纪)
①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思想: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马恩选集》
②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1)智者学派产生(人文主义)的背景:
④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 (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
(2)代表人物:
(1)探索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普罗泰格拉(约前481—约前411)
智者:主要指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
(3)思想主张: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材料2:“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材料1:“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
(2)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忽视道德;
(3)思想特点:
③社会道德不强求一律,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普罗泰戈拉悖论
欧提勒士要拜普罗泰戈拉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普罗泰戈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非得付学费不可。”
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请回答: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
(4)对智者学派评价:(学思之窗)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②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 否定制度、法律、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约束力,容易导致道德沦丧,不利于建立正常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
①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具有主观随意性,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容易陷入极端个人主义;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二、人文主义的升华—— 苏格拉底
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美德即知识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苏格拉底的演讲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界定什么样的“人”)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知德合一);(什么样的“人”才有思想)
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使人人是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隐士和熊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去,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上天赐给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四种美德:智慧 正义 勇敢 节制
传世名言:
研究人性本身,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影响: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资料搜集:苏格拉底之死的真正原因?
1、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
2、否定传统的神,而宣扬自己的思想。
问题探究: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之死
小结1: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异同;
相同点:
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点:
智者学派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小结2: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对比;
相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点: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不同的原因
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中国: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哈佛大学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其著作和思想对后世产生十分重要影响。代表作《理想国》。
1.柏拉图
三、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
1.柏拉图:
关注:人类社会;
作品:《理想国》;
主张:
①关注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②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③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传世名言: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
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柏拉图
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入内。
——柏拉图
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懂得哲学,应该是最优秀的哲学家以善治国,所谓的善就像太阳,是创造和推动一世的力量。
——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曾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著作。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前384—前344)
(1)主张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②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③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2)意义:
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上级谦逊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亚里士多德
一个快乐的人应该具有健康、财富、知识、友谊和美德。 ——亚里士多德
传世名言
(补)斯多亚学派:
代表人物芝诺,约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集会广场聚众讲学而得名。
①提出来“逻各斯”思想,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恒存在的理性(普遍法则)。是主宰、产生、统治一切自然形态的本源的实体和动力;
②人生而平等,万物都从逻各斯中产生,所有人和万物都有理性,所有人生而平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
③注重内在生活,把人的精神特征置于首位;
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试题分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D
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试题分析】 据材料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所以古希腊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这是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也说明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久远的传统的宗教神话之中,故B项正确。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雅典人以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法庭,应该说古希腊人(包括雅典人)宗教信仰意识浓厚,故A项不正确。据题干材料诸神也有情欲、重名利,没有体现出理性,而且C项表述与这一时期古希腊的史实不符,故C项不正确。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民主制孕育而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试题分析】 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事实上,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处死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