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 “有为”的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那么在在思想上有何表现?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秦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汉初刘邦确立了怎样的治国思想?一、汉初的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人心思定,平民将相励精图治目的恢复经济、安定人心、巩固统治内容休养生息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宽刑薄赋,保养民力和劳动力,增殖人口,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理论依据道家(黄老)思想的治身与治国:强调无为而治,因时制宜即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道生法,清静守法,公正执法;要求帝王按照清心寡欲的原则,克制自身的欲望,力行节俭,避免骄奢,以防上行下效;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刑德并用” 实践常用于新建朝代初期,汉初、唐初、明初影响汉初70年,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矛盾缓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国力增强,出现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但也落下一些积弊。汉朝从无为而治到有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为患边境问题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社会问题方略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保住天命,统治民众)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才董仲舒是个怎样的人?他在当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
唯心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今文经学
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教授《公羊
春秋》。汉武帝时,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保住天命,统治民众)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晚年著《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统治基调为
“天命论”
为前提,提出怎样才能保住天命,怎样才能统治民众以统治基调为
“天命论”
为前提,提出怎样才能保住天命,怎样才能统治民众以统治基调为
“天命论”
为前提,提出怎样才能保住天命,怎样才能统治民众二、新儒学体系概念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内法外儒的新儒学体系,儒学进一步具有经学化、神学化、工具化的时代特色特点以法为骨以儒为皮,独尊儒术,又兼采各家,形成尊儒尚法,内法外儒、王霸(儒家王道,法家霸道)杂用的格局。“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总结汉武帝时汉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哪些?新儒学是如何解决?面临问题新儒学解决之道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诸侯割据边境不宁思想混乱缓和矛盾
制定规范限制兼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纲五常”限田、薄敛、省役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总结:汉武帝时的社会问题及解决之道讨论与思考课文第9页的思考题①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特点?②这是为什么呢?新儒学虽然迎合了时代需要,起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但手段与方法取决于目的,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思想体系也能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治国有补充作用。①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特点?②这是为什么呢?尊儒尚法,内法外儒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积极性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思想统一,维护国家大一统, 汉朝盛世出现提供了指导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儒学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有助于防止暴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有利于建立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古代和现代教育及人才的培养 消极神化皇权和唯心主义神学迷信观使人愚昧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请思儒学思想的演变历程?在汉代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太学是怎样的学校?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黄老之学不适宜,董仲舒改造和发展儒学;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能巩固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尊儒,使儒学成为官方独尊的正统思想和学校教育必学和必考内容表现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起用儒学士人参与国家大政,儒学及儒家道德(孝廉)成为选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教育以儒为教,以博士为师;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郡国县办学);全国用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考试合格者任官影响儒家垄断了教育,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非贵族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太学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性质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儒学的传播和发展③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 ④有利于吏治清明,打击黑暗政治势力 作用 探究与学习延伸(书11页)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为个人品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常抛弃其封建性成分,是中华传统美德组成部分。三纲强调君权和夫权,形成“奴性”文化和等级观念,糟粕性为主,应予以否定。①阅读两段材料,概括其思想体系?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②谈一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课堂探究与巩固知识:1.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的新内容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3、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出的统治思
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布衣为相 中朝 察举制推恩令货币官铸(五铢钱) 抑制富商大贾和豪强: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管理物价,重税工商。治黄河推广代田法大败匈奴张骞通西域(新疆)刺史尊儒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官办太学和郡县学校;以儒为教,以儒生为师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有何表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进军南越和西南课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