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 北京的春节
同学们,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度过的呢?来说一说你们都是怎么过春节的吧!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你知道北京人怎么过春节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的春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生字认读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万象更新 间断 分外 铺户 空竹
你能读准这些词吗?
空竹,也叫舞铃,是用一根长绳舞耍一个哑铃形状的滚轴,做出各种花式动作的民族体育活动。
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自主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作者写了这么多习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呢?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详)
小年 放鞭炮、吃糖(详)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详)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详)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详)
正月初六、十九 小孩上学、大人做事(略)
时间顺序
探究思考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本文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描绘了一副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图,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主旨概括
作者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腊月二十三这五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就是详细得当。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人印象深刻。
方法提炼
板书设计
开始:忙碌
北京的春节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