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静电场
填空练习题.
1.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中P1、P2、P3的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图中受力由大到小的三个位置的排序为____________.
2.带正电荷为1.0×10﹣3C的粒子,不计重力,在电场中先后经过A、B两点,飞经A点时动能为10 J,飞经B点时动能为4 J,则带电粒子从A点到B点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 J,AB两点电势差为 V.
3.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900 N/C,在电场内一水平面上作半径为10 cm的圆,圆上取A、B两点,AO沿电场方向,BO⊥OA,另在圆心处放一电荷量为10-9C的正点电荷,则A处场强大小EA=________ N/C,B处场强大小EB=________ N/C.
4.如图所示,ABCD为放在E=1.0×103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BCD部分是直径为20 cm的半圆环,AB=15 cm,今有m=10 g、q=10-4C的小球从静止由A点沿轨道运动,它运动到图中C处时的速度是______ m/s,在C处时对轨道的压力是______ N;要使小球能运动到D点,开始时小球的位置应离B点________m.
5.真空中距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为r的A点处,放一个带电量为q(q远小于Q)的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则A点的场强为 .(写出两种表达式中的任一种)
6.如图所示,两平行板相距10 cm,板间有A、B两点相距 4 cm,现将一带电量q=-3×10-4C的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7.2×10-3J的正功,则A、B两点的电势差UAB=________ V.
7.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__________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8.将一个电荷量为5×10-8C的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3×10-6J,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________ V,A、B两点电势φA________φB(填“>”或“<”).若B点为零电势点,则A点电势为________ V.
9.在电场强度为600 N/C的匀强电场中,A、B两点相距5 cm,若A、B两点连线是沿着电场方向时,则A、B两点的电势差是________ V.若A、B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时,则A、B两点的电势差是________ V;若A、B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垂直时,则A、B两点的电势差是________ V.
10.长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如图所示.当棒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P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
11.如图,A、B、C为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以A点为电势零点,一个质子从A点移到B点和C点静电力分别做功3.2×10-19J和9.6×10-19J,则电场线的方向____________,B、C两点的电势差UBC=__________ V.
12.N(N>1)个电荷量均为q(q>0)的小球,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如图所示.向右移去位于圆周上P点的一个小球,则圆心O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13.电子伏是研究微观粒子时常用的能量单位,1 eV就是在电势差为1 V的两点间移动一个元电荷电场力所做的功,则1 eV=_________ J,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e,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5 000 eV,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 000 eV,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为________ V.
14.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有间距为l的A、B两点,连线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θ,将一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若沿直线AB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的功W1=________;若沿路径ACB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的功W2=________;若沿曲线ADB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的功W3=________.由此可知,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为一直线,线上有A、B、C三个点,电荷q1=10-8C,从B点移到A点时静电力做了10-7J的功;电荷q2=-10-8C,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时大10-7J,那么:
(1)比较A、B、C三点的电势高低,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A、C两点间的电势差是________ V;
(3)若设B点的电势为零,电荷q2在A点的电势能是________ J.
1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1)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①上移左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静电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B.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荷量的变化情况
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17.在真空中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2×10-8C,相距20 cm,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N,在两者连线的中点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N/C.(静电力常量)
18.如图电路中,电源有内阻,开关S1、S2、S3、S4均闭合,在平行板电容器C的极板间悬浮着一带电油滴P,
(1)若只断开S1,则P将________.
(2)若只断开S2,则P将________.
(3)若只断开S3,则P将________.
(4)若只断开S4,则P将________.
19.如图倾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BC长为2L,处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物块恰好能在斜面上匀速下滑,O为底边中点,OD垂直AB,沿OD上方与A等高的位置E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物块在下滑至底端的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不动,当物块在DB之间时,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填“不变”、“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若斜面是光滑的,测得它滑到D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F,则它滑到B处的加速度的大小 .
20.如图是示波管的原理图.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XX′和YY′)、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给电子枪通电后,如果在偏转电极XX′和YY′上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
(1)带电粒子在________区域是加速的,在________区域是偏转的.
(2)若UYY′>0,UXX′=0,则粒子向________板偏移,若UYY′=0,UXX′=0,则粒子打在荧光屏上________点,若UYY′=0,UXX′>0,则粒子向________板偏移.
答案解析
1.【答案】P1、P2、P3
【解析】带电小球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拉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F电=mgtanθ,所以张角越大,电场力越大.
2.【答案】6 -6 000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到,带电粒子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增加等于动能的减小,即Ep=10 J﹣4 J=6 J.电场力做功为W=﹣Ep=﹣6 J,AB两点的电势差UAB==V=-6 000 V.
3.【答案】0 1.27×103
【解析】由E=k,得点电荷在A处产生的场强EA=900 N/C,方向向左,所以A处合场强为零.点电荷在B处产生的场强EB=900 N/C,方向向下,所以B处合场强为1.27×103N/C.
4.【答案】 0.4 0.25
【解析】 由Eq(+)-mg=mv可得vC=m/s;在C处由FN-Eq=得FN=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在C处时对轨道的压力为0.4 N;要使小球能运动到D点,vD==1 m/s,由Eq·-mg·=mv,得=0.25 m.
5.【答案】或k
【解析】电场强度等于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其电荷量的比值.由场强的定义式求解电场强度的大小.
Q是场源电荷,q是试探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由Q产生,所以A点的场强.
6.【答案】-24
【解析】UAB==V=-24 V.
7.【答案】减小 增大 控制变量法
【解析】偏角的大小,可以反映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所以可以分析出相互作用力与间距、电荷量的关系.本题考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有两方面,分组测量,所以本题的科学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8.【答案】60,>,60
【解析】根据公式WAB=qUAB,可得A、B两点的电势差为:
UAB==V=60 V
根据UAB=φA-φB=60 V,可知:φA>φB
若φB=0,则有:φA=UAB+φB=60 V
9.【答案】30 15 0
【解析】根据匀强电场中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
若A、B两点连线是沿着电场方向时,d=LAB=0.05 m,所以U=600×0.05 V=30 V.
若A、B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时,d=LABcos 60°=0.05×0.5 m=0.025 m,所以U=600×0.05×0.5 V=15 V.
若A、B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垂直时,A、B两点是等电势点,故A、B间的电势差为零.
10.【答案】 向左
【解析】导体棒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棒中任何一点都有两个电场,即外电场:+q在该点形成的电场E0;附加电场:棒上感应电荷在该点形成的电场E′,达到静电平衡时E′=E0.
题中所求的即为E′,于是我们通过上述等式转化为求E0.于是有E′=E0=.
E′和E0方向相反,方向向左.
11.【答案】从A到C 4
【解析】质子带正电,从A点移到B点和C点静电力分别做功3.2×10-19J和9.6×10-19J,电场力做正功,说明电场线的方向从A到C;
UAB=;UAC=;
所以UBC=UAC-UAB=
==4 V.
12.【答案】k 沿OP指向P
【解析】P点的带电小球在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1=k,方向沿PO指向O;N个小球在O点处电场强度叠加后,合场强为零;移去P点的小球后,则剩余N-1个小球在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与P点的小球在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即E=E1=k,方向沿OP指向P.
13.【答案】1.6×10-19 1500
【解析】根据公式W=qU得:1 eV=1.6×10-19×1 J=1.6×10-19J.
根据动能定理:W其他+W电=ΔEk
得:W电=3 000 eV
又W电=qU,
则:Uab===1 500 V
14.【答案】qElcosθ qElcosθ qElcosθ 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解析】
15.【答案】(1)φC>φB>φA (2)-20 (3)10-7
【解析】从B点移到A点时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电荷的电性可以判断A点电势最低,C点电势最高.
16.【答案】(1)①变大 ②变小 ③变小 (2)A
【解析】(1)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和电容的决定式C=得U=,当上移左极板时,S减小,则U增大,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变大;减小板间距离d时,则U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变小;插入玻璃后,相对介电常数εr增大,则U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变小.
(2)静电计是用来观察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化情况的,不可以用电压表代替,也不可以用电流表代替,因为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构成电流通路时才有示数.
17.【答案】9×10-53.6×104
【解析】已知真空中两点电荷的电量均为q=,距离r=0.2 m,根据库仑定律得电荷间的作用力F=两点电荷在中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均为,方向相同,则在两者连续的中点处,电场强度大小为N/C.
18.【答案】(1)静止 (2)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4)静止
【解析】(1)只断开S1,电容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P将静止.
(2)只断开S2,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大,极板间场强变大,油滴P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只断开S3,电容器将放电,电场逐渐消失,油滴P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4)只断开S4,电容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油滴P将静止.
19.【答案】不变+
【解析】开始时刻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物块恰好能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是竖直向上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压力和滑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合力是竖直向下的;增加电场力后,小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正比例增加,故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仍然是竖直向下的;再对斜面体分析,受重力,故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支持力,不受地面的摩擦力,否则合力不为零;即当物块在DB之间时,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0,保持不变;
在D点,电场力为:F=k=;在B点电场力F为:FB=k=;在B点,电荷q受重力、电场力和支持力,在平行AB杆的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cos30°=ma,解得:a=+.
20.【答案】(1)Ⅰ Ⅱ (2)Y O X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