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 3 课 宋 明 理 学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年)欧阳厚均重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思考:以上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领域的什么现象?一、历史背景:材料: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
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思考:这反映出唐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 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主要流派程朱
理学陆王
心学世界——理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一)程朱理学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二、宋明理学:②把握“理”的方法(方法论)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二、宋明理学: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材料1: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材料2: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思考:朱熹对天礼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二、宋明理学: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发展(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马上爬上书架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陆王心学代表程朱理学代表 “敌机来了”“理”是世界
的本原“心”即
理也格物致知克服私欲
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内容本质相似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影响
相似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清人戴震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小结:三教并立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① “理”是世界的本原② “格物致知”①“心即理”②“致良知”、
“知行合一”BAD4、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5.(07年全国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6、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BDB宋明理学形成背景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 三教合一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陆王心学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影响积极
消极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