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制数学一下厘米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五四制数学一下厘米的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22: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厘米的认识,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本课通过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调查摸底,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对尺子的认识很深刻。 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模糊.同时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估测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帮阿福找原因,体会到统一长度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长。 3.认识刻度尺,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尺子画线段。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愿意合作,学会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动画——《阿福的新衣》。
师: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的事事? 学生汇报: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结果闹出了笑话。怎样才能给阿福做一件合适的衣服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给阿福做一件合适的衣服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师小结: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是用尺子。(板书: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动画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尺子
师:同学们的尺子大小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也各种各样。那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以四人为一小组把尺子放一块,仔细观察,找出尺子上的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
学生可能交流:尺子上有数字、小竖线、字母cm等。 教师梳理总结。
教师:(1)这些都是刻度,这时刻度线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进行测量。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1厘米
师:厘米是个新朋友,大家对厘米比较陌生,那么我们就从1 厘米开始来认识它。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学生在自己尺子上找)
教师借助课件适时展示从刻度0到刻度1就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2到3,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尺子找到的1厘米。
师:在尺子上找到了这么多1厘米,你感觉1厘米的的长度怎样? 学生可能交流:1厘米很短,很小。
师小结:正是因为1厘米的长度很短,所以人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提问:刚才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请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是一厘米呢? 学生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手指的宽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1 厘米表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借助尺子直观上感受使孩子对1厘米长度初步建立表象,通过各项活动使孩子在观察、想象、比划、寻找等过程中深刻丰富了表象。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3厘米吗?4厘米?学生利用TRACEBoard4.6直接在课件中的尺子上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后交流,得出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练习题蟋蟀蝗虫跳远。
活动四: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1.尝试测量小棒长度,探讨测量的一般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该怎样用厘米做单位测量呢?请同学们试着测出小棒的长度?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一般的测量方法:
(1)要把测量的物体放平;
(2)将物体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
(3)物体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2.测量一拃的长度,引出对线段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那么我们就来实际操作一下。
师:刚才的故事里老师傅是用拃量衣服的,一拃是把手伸直,拇指与中指使劲岔开之间的距离,现在老师就是老师傅,我想用尺子量一下我的一拃有多长,我在这拇指边点一个点做一个记号,再到中指这点一个点,他俩中间划条直线 ,这就是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师傅一拃的长度。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学生测量自己的一拃的长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想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辨一辨,谁的量法对?
课件出示,探讨怎样用断尺量。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小测,是为了检测目标达成度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