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7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8 14: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2020.3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
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


商业:
商品经济:
是商品的生产、交换、销售的总和。是自然经济的对称
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
古代商业:“末”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在不断发展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

商人及商人群体
城市、市场
商品的种类
货币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
交通
商业活动主体:
商业活动场所:
交易内容:
交易媒介:
交易条件:
交易范围:
交易规则:
管理
(价格、时间、空间)
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金融:
政局稳定,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便利有利于内外贸易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出现了商人和货币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只好走南闯北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
商代货币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西周货币
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食官”指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菲薄的生活资料。“工商食官”即商业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下,控制大量用来交换的商品和集中管理商人及从事商品生产劳动的手工业者。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谋士、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吕不韦,战国时著名商人,政治家,在秦为相十三年。“兼儒墨,合名法”,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白圭,战国时人,有“商祖”之誉。他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
①统一货币
(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统一货币的影响
有利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有利统一市场、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
……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②开辟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了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中国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文明也开始融入中国。促进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3)使中国外交更活跃,范围也更大,中国外交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亚欧大陆的发展,是全球经济理念的最早践行示例,极大推进了世界经济、文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4)“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5)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
(6)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②开辟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①水陆商运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②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场所兴隆;
③柜房、飞钱问世④统一货币(开元通宝)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邸 店 是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机构,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东晋时已出现,唐朝时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
柜 坊 :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的专营货币借贷和存放的场所,这是现代银行的雏形,比地中海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的时间。
车坊:停车场
飞钱: 又称“便换”,
类似酒店
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类似银行
类似现代的汇票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
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
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开元通宝钱,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
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以后各代铜钱标准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②开辟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①水陆商运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②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场所兴隆;③柜房、飞钱问世④统一货币(开元通宝)
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
①海外贸易发达(瓷路) ;
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古代货币的发展演进(结合教材P165 )
金银
明清多使用
天然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交子)



商货币
春秋战国货币
秦朝半两钱
汉代五铢钱
唐朝开元通宝
宋代交子
宋代交子
明清白银
“金融革命”
有利于携带、交换
促进经济交流发展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
②开辟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①水陆商运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②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场所兴隆;③柜房、飞钱问世④统一货币(开元通宝)
①海外贸易发达(瓷路) ;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②会馆和商帮出现(晋商和徽商为典型)
明代:会馆、商帮
1)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商人按地域结成群体,形成商帮。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形成原因:
商帮影响大
“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几乎百业具备
服务对象上达朝廷官宦,下至乡野边关
足迹遍及华夏及周边主要国家
①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既亲密又松散,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②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③与整个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
明清十大商帮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商业道德

商业文化


晋商
晋商代表建筑
—山西王家、乔家大院
晋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令国人瞩目,它们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富可敌国,曾经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曾有“中国威尼斯商人”之称。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乔家大院 ,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
乔家大院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徽商指的是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的商人,因其善于忍辱负重,故称“徽骆驼”。亦贾亦儒是徽商的最大特点。“亦儒”表现为:在教育方面投入大,科举考试成材率高。在商业经营中,徽商在经商方面表现于自觉地用儒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商业行动,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也。
为官须看《曾国藩》
为商必读《胡雪岩》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商人、货币、交通)
远古时代:
商代: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唐朝: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骨贝、铜贝)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设官统一管理
形成商业中心;商人巨富出现;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②开辟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①水陆商运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②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场所兴隆;
③柜房、飞钱问世 ④统一货币(开元通宝)
①海外贸易发达(瓷路) ;
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②会馆和商帮出现(晋商和徽商为典型)
重农抑商政策
二、“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即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夏代出现供商人进行物品交换的“市”,即城市的雏形
战国以前:“城”、“市”呈分离状态
战国以后:“城”“市”开始相结合;且数量增多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
(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度量衡源于我国。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
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官职管理(草市尉)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的特征及出现的意义。
特征:
①远离城镇;
②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③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④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意义:
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官职管理(草市尉)
草市演变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①初期有严格限制
(时间、空间限制;市坊分治;政府严格管理)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景龙元年(707年)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会要》卷86
问:唐朝对市的设置有什么限制?


③当时的市仍有空间限制
①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
②当时仍以日中开市,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官职管理(草市尉)
草市演变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①初期有严格限制
(时间、空间限制;市坊分治;政府严格管理)
②后期“草市”、“夜市”的发展
(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自秦至唐代城市的特点:
材料一: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市设在城中特定位置,用围墙与居民区隔开(“市”与“坊”分开---坊市制)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这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特点:①严格的空间限制(坊市制);
②严格的时间限制;③官府管理严格;
④城市功能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经济功能不显著。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官职管理(草市尉)
草市演变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①初期有严格限制(时间、空间限制;市坊分治;政府严格管理)②后期“草市”、“夜市”的发展(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①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打破市坊分治;草市、夜市更加完善),商业街形成;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如:商业税
③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④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增强(瓦肆)





《清明上河图》局部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唐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不同:唐代坊市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




时间界限被打破
宋代草市



新酒
送外卖
脚店
指点青帘上酒楼
今朝半醉归草市,
陆游: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城市布局: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规模功能: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国内贸易: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总量增加,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④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繁荣
⑤货币:纸币的出现
⑥观念:商人地位提高,社会观念的转变
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源)。
②外因:海外贸易发展。
③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提高。
原因:
拓展:
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原因
(1)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2)政治: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3)文化: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
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
(4)直接原因: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官职管理(草市尉)
草市演变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①初期有严格限制(时间、空间限制;市坊分治;政府严格管理)②后期“草市”、“夜市”的发展(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①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打破市坊分治;草市、夜市更加完善),商业街形成;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如:商业税
③草市已具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④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增强(瓦肆)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皇都胜迹图(明)
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 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①早期的“市” 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日中而市”;坊市分开等。)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朝:
新朝
(王莽):

唐朝:

宋朝:

清朝:
出现商业区“市井”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长安 洛阳(最繁荣)扬州 杭州 湖州
汴京、临安
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定时的庙会集市(相国寺庙会)
(扬一益二)
概念辨析 市、草市、夜市、晓市
①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②“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③“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④“晓市”
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草市”和“夜市” “晓市”的出现分别从地点和时间两个方面冲破了市场的有关限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朝:
新朝
(王莽):

唐朝:

宋朝:

清朝:
出现商业区“市井”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长安 洛阳(最繁荣)扬州 杭州 湖州
汴京、临安
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定时的庙会集市(相国寺庙会)
①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苏州、盛泽镇等);②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③集中于江南地区
(扬一益二)
从战国到清代,城市在功能和分布上总体发展趋势如何?导致变化的主要经济原因有哪些?
趋势:
①功能:经济职能不断加强,直至出现专门的工商业中心
②分布:商业中心分布以北方为主——南方为主
原因:①农业、手工业发展
②江南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
①城市商业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
②“草市”发展更完备
③北宋四川益州开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城市中出现娱乐场所“瓦肆”
⑤边境贸易繁荣,设“榷场”
⑥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为重要财源
① “商帮”“会馆”的产生 ②都市商业区繁华
③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④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⑤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明清
小结
商业革命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内外贸易发达。
2、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之上。
3、商业经济并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
4、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5、经历了自由发展和长期受压制两个阶段。
6、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封建社会中、前期: (春秋---宋元)
——对封建社会起着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社会后期: (明清)
——对封建社会起了一定程度的瓦解作用:
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产生了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
1、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C




2、《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
×
C

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
×
B
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
×
D
5、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C

×

C
7、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
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
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B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6、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B

×
D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