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3.2《心灵手巧——制作篇》习题-大象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3.2《心灵手巧——制作篇》习题-大象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09: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心灵手巧——制作篇》习题

第一课时
一、填空题
1、乐音有三个要素:( )、( )和( ) 。
2、弦乐器是通过弹拨( )、击打( )或用( )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出声音。
3、弦乐器都有一个( ),它的作用是( )。
4、音量的单位是(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
5、一件乐器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使( )发生变化才能演奏音乐。
二、判断题
1、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能调节声音的高低。 ( )
2、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 ( )
3、乐器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行了。 ( )
4、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量增大。 ( )
5、吹口琴的时候用力吹声音就会大些。 ( )
三、选择题
1、弦乐器一般都有一个共鸣箱,这是为了( )
A、让发出的声音更美妙 B、让发出的声音更响亮
C、让发出的声音更低沉 D、让发出的声音更有规则
2、听声音可以辨别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 )不同。
A、音量 B、音质 C、音色 D、音律
四、简答题
1、什么叫音乐疗法?



2、什么是共鸣,简要阐述乐器中共鸣箱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课时
一、填空题
1、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
2、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 ),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3、人们以( )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 )米。
5、( )分贝时人所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二、判断题
1、琴弦振动部分越长,声音越低;振动部分越短,声音越高。 ( )
2、不同的乐器音色都一样。 ( )
3、下课后校园内声音的响度大约在80分贝。 ( )
4、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这是为了使乐器的声音变大。 ( )
5、每一首乐曲,都是由相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 ( )
6、10分贝是人所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 )
7、人即使长期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也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 )
三、简答题
1、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和大小?


2、乐音三要素是什么?简单解释这三要素。



3、简单介绍声音的响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