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3《最后一次讲演》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提示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任务二:撰写讲演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1.学习演讲词,理解其作者观点,感受其风格,获取有益的启示,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2.了解写作演讲稿的常见技法,运用阅读所得,学习撰写讲演稿。
3.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演讲的技巧,进行演讲实践,举办演讲比赛,在“演讲—聆听—评议”的综合活动中提高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第四,语言通俗生动,
感情深厚充沛。
结构: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阐述讲演主旨——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我们曾经学过写闻一多的一篇文章,你还记得吗 ?
情境导入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主考官。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臧克家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我们看到治学严谨,“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说”的学者、诗人闻一多,而在公共事务上又是“说了就做”,还要说的大声,做的勇敢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晓得( )卑劣( ) 无耻( )
毒手( ) 污蔑( ) 屠杀( )
悲愤( ) 锤击( ) 恐怖( )
势力( ) 毁灭( ) 卑鄙( )
蛮横( ) 赋予( )
光明正大( ) 挑拨离间( )
miè
bēi liè
xiǎo dé
dú
tú
chuí
fèn
bù
bǐ
huǐ
shì
mán hènɡ
fù yǔ
míng
tiǎo bō lí jiàn
chǐ
读读写写
重点字词
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横
héng( )
hèng( )
横竖
蛮横
间
jiān( )
中间
jiàn( )
间接
挑
tiāo( )
tiǎo( )
挑担
挑逗
召
zhào( )
Shào ( )
召唤
召公
重点字词
诬蔑:捏造事实冤枉人。
卑劣:卑鄙恶劣。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国民党篡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内战。
国民党暗杀了李公朴,第二个目标就是闻一多。
追悼会上特务们破坏会场,闻一多拍案而起。
为什么要演讲?
针对什么问题发表演讲?
整体感知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呼吁和平宣言”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10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李公朴遇害
谁在听?
参加追悼会的爱国人士与青年学生,及混入其中的特务分子。
整体感知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现在,想象你就是当时的闻一多先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演讲词。请注意表情、神态、站姿、动作等。
演讲时,注意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语言特点。
模拟演讲
【脉络梳理】
根据预习和你的模拟演讲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共有几个大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整体感知
脉络梳理
(第1-3段)
第一部分
义正词严地指出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
(1)李公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无罪而遭毒手;
(2)反动派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3)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朗读提示:愤怒、痛恨、痛斥
脉络梳理
第一部分
分析:连用三个“无耻”反衬三个“光荣”,并联系“一二·一?” ?惨案,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赞扬李公朴的斗争精神,痛斥敌人罪行。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脉络梳理
第二部分(第4-5段)
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敌人在恐怖
透过事件揭示本质
历史证明(希特勒、墨索里尼)
预言敌人必亡 人民必胜
揭露其虚弱本质——要读出蔑视
指出其末日来临——要读出信心
“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黑暗:
光明:
指国民党反动派反和平、反民主的黑暗统治和制造的白色恐怖。
比喻
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胜利。
脉络梳理
第一,先指明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接着追述云南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
第二,警告反动派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让特务们这样横蛮下去;
第三,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而努力奋斗。
第三部分(第6-12段)
发出号召
发出号召,表明决心
继承传统、争取胜利
脉络梳理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第三部分(第6-12段)
发出号召,表明决心
作者形象: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以身殉志。
表 明 决 心
重点讲解
梳理本文思路
亮明观点
号召继承传统,争取胜利,并表明自己的决心。
揭露本质
赞扬李公朴的斗争精神,痛斥敌人罪行。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胆怯的本性。
发出号召
听朗读录音,感受演讲语言
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重点讲解
一般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一、 准确性。
二、 简洁性。
三、 通俗性。
重点讲解
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运用多种句式
设问句
重点讲解
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运用多种句式
反问句 感叹句
巧用人称变化,表达了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面对面、毫无畏惧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达愤怒的感情。
你、你们
他们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我们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表达对人民力量的呼唤,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重点讲解
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运用修辞,表达强烈感情
“无耻啊!无耻啊!”反复咏叹,强化了感情。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句式严整,增强了气势。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对比使情感迥异,褒贬鲜明。
反复
排比
对比
重点讲解
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运用褒贬词语,感彩截然不同,表达强烈的爱憎。
表达出对敌人强烈的谴责与控诉。
高度赞颂先烈,颂扬人民的力量。
褒义词
“光荣”“光明”“无限的光荣”
贬义词
“无耻”“卑劣”“疯狂”“末日”“暗杀”
“ 屠杀”“恐怖”“挑拨离间”“蛮横”
重点讲解
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语言特色小结
人称代词不断变换,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 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运用,更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褒贬色彩的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演讲者强烈的爱憎。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随堂检测
(1)文中“你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 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
? 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第一部分(1-3) 痛斥敌人,颂扬英烈。
第二部分(4-5)人民必胜,真理永恒。
第三部分(6-12)继承传统,英勇斗争。
语气铿锵,气势磅礴;语调顿挫,回旋有余;
语意直露,发人深省;语势紧逼,层层递进。
板书设计
声讨反动派的檄文,
赞扬烈士的颂歌,
呼唤斗争的号角。
课堂小结
全文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拓展思考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学法指导:反复读课文,并结合学习和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展思考
。
本课小结
范仲淹《灵乌赋》中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别人劝范仲淹应学报喜之鸟,而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希望他从此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随意吃喝外,不要多事。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本课小结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课后作业 【必做】 1.参见教师授课PPT,整理笔记。
2.完成智能检测。 3.继续阅读《傅雷家书》
【选做】 1.推荐阅读《闻一多评传》,诗集《红烛》《死水》,观看影片《解放》《建国大业》等,感受闻一多的形象。 2.选择你感兴趣的片段,有感情地模拟演讲,并录制一段音频或视频,发在人人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