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背景知识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地理大发现包括:(1)开辟新航路;(2)发现新陆地(美洲、澳洲等)。
思考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等名称是站在什么视角提出的?体现了怎样的立场?
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视角;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
中国发现世界:是惊天发现,还是一场误读?
英国退役海军中校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首先发现美洲说。
国内商务律师、收藏家和地图史学爱好者刘钢赞成。
《天下全舆总图》
中西旧商路:
从欧洲角度看,中世纪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达东方各地;一条在南部,经埃及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
从中国方面看,古代中国通往西方有两条商路,一条陆上商路,一条海上商路,即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般认为皆开通于西汉。
15世纪中期欧亚旧商路交汇之地
思考题:不管是三条商路,还是两条商路,东方商品要到达欧洲,或者直接到达,或者辗转到达,都必须经过哪一区域?
东地中海地区,东地中海地区是东方商品各路商品到达欧洲的汇合之地、必经之地。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1、原因:
阅读页22课文,从经济、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概况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经济原因:
(1)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求日趋强烈,许多欧洲人沉溺于“寻金热”之中
思考题:
①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对黄金白银需求的增加吗?
②哪些欧洲人会沉溺于“寻金热”之中?
不,对货币需求增加。15世纪欧洲各国货币实行金本位制,黄金成为欧洲各国和欧亚各国间国际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当时欧洲不流行铜币,更没有纸币。
封建主需要黄金购买奢侈品和舶来品;农民需要黄金交纳货币地租(似明朝一条鞭法),商人、手工场主需要黄金扩大资本,新兴的王权需要黄金支付官僚机构的开支和官吏俸禄,因此黄金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各阶层竞相追逐的目标。
经济原因:
(2)欧洲大陆金银产量较少和欧洲对外贸易逆差导致金银恐慌
(3)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造成商业垄断和商业危机,欧洲人渴望分享东方商品贸易的暴利和香料等东方商品
思考题:
①何谓“商业危机”?
②欧洲人为什么特别渴望东方的香料?
商业危机:由于商路不畅,运到西欧的东方商品数量剧减,商路不畅,价格猛涨,商品少而贵,导致商业危机。
欧洲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肉食容易变质、发出怪味,而香料最主要功能是食物防腐、调味。
社会原因:
《马可?波罗行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马可?波罗行记》译本共分四卷:
第一卷记东来途中见闻;
第二卷记忽必烈的事迹和中国各地情况;
第三卷记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状况;
第四卷记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及其相互关系。
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
政治原因:
葡、西王室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扩张活动,渴望海外财富(土地、贵金属、香料等)。
葡、西王室基于自身的优势:
政治优势——强大王权;
地缘优势——处于大西洋沿岸;
技术优势——造船、航海技术高超。
宗教原因:
天主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教化异教徒。
思想原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归纳:
“寻金说” ;
“东西贸易道路阻断说”;
“分享东方商品贸易暴利说”;
“追求东方商品说”;
“获得财富说”(细分为“黄金说”“土地说”“香料说”);
“传教说”等。
也有人概括原因为:
1.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的追求黄金——寻金热
3.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4.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
精神动力
5.政治原因
西葡两国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主观原因
2、客观条件:
(1)物质基础: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提供远航所需的财力、物力。
(2)造船、航海技术:
能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出现多桅(桅: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多帆、快速的大船,快速主要是确保一定时间内必须到达,否则食物、淡水补给不及(速度条件);船上有火炮,火药武器胜过东方,对付海盗、敌方军队。
指南针在海船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是远洋航行最重要的导航仪器(方向条件)。
(3)地理知识:
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多桅帆船
指南针
地圆说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1、表现:
(1)1487年,迪亚士→非洲西海岸→好望角(美好的希望)
(2)1497~1498年,达·伽马→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
(3)1492年,哥伦布→大西洋→美洲
(4)1519~1522年,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迪亚士
发现好望角
葡萄牙
西班牙
哥伦布
发现美洲新大陆
葡萄牙
达·伽马
绕过非洲
到达印度
麦哲伦
完成环球航行
西班牙
结合地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探险家 支持国家 成 就
1487年
1497年
1492~1498年
1519~1522年
新航路的开辟
北美洲
欧 洲
非 洲
南美洲
亚 洲
印度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菲
1492
1487--1488
1498
1497
2、特点:
时间上:有先后
(1)在西欧国家中,葡、西是开辟新航路的急先锋
两国有“牙”,却无“芽”,商品经济不发达,何以领先?原因:①处于大西洋沿岸,便于海上探险;
②掌握了丰实的航海知识,先进的航海技术;③较早建立中央集权制;④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等。而其他国家或者分裂,或者处于战争状态。
(2)在两国中,葡领先
原因:①疆域上,国土面积小,三面为西班牙领土包围,只能向海上发展;②葡人掌握了较多的航海知识和技术,在地理知识方面比西班牙先进。不资助哥伦布“西游”即是明证。③较早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12世纪);④黄金缺乏情况尤为严重;⑤亨利王子的积极推动(页23)。
亨利王子(1394—1460),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三王子,作为王子,他向往历险、战斗的生活。同时,他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到未知的地域探索并把基督教带到那里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他一生奉献给了航海事业,终身未娶,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一生4次海上航行经历,无愧于“航海家”的称号,是他组织和资助了最初持久而系统的探险,也是他将探险与殖民结合起来,使探险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在40年的有组织的航海活动中,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队,拥有第一流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如果没有亨利这一切是不可能出现的。
空间上:分东西——欧洲东行葡支,欧洲西行西支
组织者:封建王室是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资助者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葡、西一度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属于“小国崛起”。
从1503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了总计18600吨注册的白银和200吨注册的黄金。大量金银的流入,引起了物价的昂贵,这使西班牙统治者感到,与其自己生产工业品,还不如向国外购买更为有利;而有成就的商人的志向是获取地产、购买陷入穷困的王室所出卖的爵位,从而抛弃自己的阶级,成为贵族。……1600年以后,当欧洲诸维新国家正在对关于特权、“专制国家”、战斗的教会、公共权力的私人收益享用以及堪称财富的是金银而非产品的观念和做法表示怀疑时,这些惯例和观念却在西班牙和西属美洲扎下新的根。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等
思考题: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分析,西班牙的“财富”为什么没有促进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掠夺来的金银,主要是购买外国工业品,购买爵位,投资地产,没有转化为产业资本;使商人贵族化,巩固了封建贵族的统治。
2、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开辟了新航线:到亚洲,到美洲,到澳洲。
发现了新陆地:美洲,澳洲(17世纪初,荷兰发现,称为新荷兰。)
3、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交往比较
以前 以后
范围 区域性、地方性 全球性
渠道 陆路为主 海路为主
内容 局部交往 全面交往
方式 间接交往(接力式) 直接交往
时间 间歇(时断时续) 频繁(连续不断)
特点 间接、间歇、局部交往 直接、频繁、全面交往
4、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贸易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核心含义:改“地区市场”为“世界市场” 。
主要表现: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贸易范围方面)
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了,除了传统的区域贸易(如地中海贸易、中欧贸易、波罗的海贸易、大西洋沿岸贸易等),还发展了跨洋贸易,即欧洲与亚、非、美的贸易,而且都是直接贸易,跨洋贸易把欧洲、亚洲、美洲连接起来了,初步形成了早期世界市场。
多中心的地区市场→世界市场
思考题:阅读页25第二段和页28第二段,从贸易中心、主要商品、市场主体三个方面,概括当时世界市场的特点。
①以西欧大西洋沿岸为贸易中心;
②以土特产、奢侈品、手工业品、奴隶为主要商品;
③以欧洲商人为市场主体。
(2)商品种类的日益增多
新的商品,如亚洲的茶叶,美洲的玉米、烟草、土豆、甘薯、辣椒、番茄,非洲的象牙、奴隶等。
(3)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伴随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新的商业强国开始崛起: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荷兰、英国和法国成为几大商业强国。意大利地区、奥斯曼帝国的商业地位下降了。
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4)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纷纷出现可以转让股权的股份公司、证劵交易所。
股份公司虽然是合资企业,其经营方式与个体公司或者合伙公司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筹集资金的渠道扩大了,企业规模更大了;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了,股东很多,不是所有股东都直接参与经营,直接经营者很少,间接经营者多,将企业经营置于社会大众的监督之下,当股东认为企业经营不善时,会抛售股票,对公司经营人员产生强大的外部约束力量,企业经营更规范了。
直接经营→间接经营
5、引起了价格革命
特点:上涨幅度高;持续时间长;历史影响大。
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三部分人:
(1)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
(2)城乡的雇佣工人;
(3)一般贫苦农民。
获利最大的人: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的资产阶级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关系:
有人以为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内容之一;有人认为二者是并列关系。教科书持何一观点?
商业革命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市场和原料问题。
价格革命实际上解决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第一要素,即资本原始积累。
6、引起了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活动的高涨
葡支东行,故其扩张的方向和地区主要在非亚,美洲尚有巴西,故曰由欧向东,以亚非为主;
西支西行,故以美洲为主,兼有亚洲之菲律宾,故曰由欧向西,以美洲为主。
“教皇子午线”和殖民地第一次瓜分:
教皇子午线: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整个地球,疯狂进行殖民掠夺。
教皇子午线
7、其他:
(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
(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
(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
如拉伯雷《巨人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里弗游记》等
(4)给欧洲人日常生活带来变化
餐桌:玉米、土豆、西红柿等;饮料: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
(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兰学东渐等。
西班牙的殖民重点:
以美洲为主
葡萄牙的殖民重点:
非洲和亚洲
课 堂 练 习
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2、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3、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答案:C
4、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B
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答案:D
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
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
基督教
答案:A
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