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8 15: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设立于1990年,“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开发区是( )
A.广东深圳 B.上海浦东 C.福建厦门 D.辽宁大连
2.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3.如下图是当今世界最大贸易组织的徽标图案。中国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的名称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制建设上来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9.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
A.十二大 B.十四大 C.十六大 D.十八大
10.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在十八大后形成的理论指导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判断题
11.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1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三、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强调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2017年春意盎然的时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人评价:雄安新区是点,整个京津冀地区是面,以点带面,可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这对于解决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国青年报》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仔细观察图一、二,二者共同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说:“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说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说“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三,中央开发开放浦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浦东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
(3)综上材料和探究,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着怎样的方法和原则?
1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在视察期间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三:在植物园参观时,看到有一种树叫“发财树”,邓小平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视察”发生在哪一年?这次视察中邓小平的讲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思想在哪次大会上被写入党章。
(3)通过材料三,你感受到邓小平怎样的情感?
(4)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请你用一句话来赞誉邓小平。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
材料二中国梦,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追梦之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最近几年,我国每创造一元财富,消耗的能源是发达国家的数倍;雾霾严重等等。
材料三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概括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的主要原因。
(2)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要保护环境又会限制经济的发展。”试简要评析这一观点。为解决这问题,请你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答案
1.B 2.B 3.C 4.D 5.D 6.B 7.C 8.A 9.C 10.D
11.正确 12.正确
13.(1)地处沿海地区,交通便利。1979年中国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近代上海是我国近代化起步早、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再次实现经济腾飞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
使浦东很快成为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原有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3)先搞试点,并适时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再把成功的经验、模式加以推广普及。
14.(1)1992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3)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感.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5.(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等。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建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加大依法治污力度;帮助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引导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
(3)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