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先从文体出发。《天下第一楼》是戏剧,这类文体因有表演需求,故受舞台空间、演出时长的限制,因此明确、集中的冲突是戏剧必需的元素。此外,戏剧的情节基本上是在人物台词中推进的,人物的形象也需借助台词塑造,故而对于台词的品味和演绎是一个重点。
再说本文特点。从主题来看,经卢孟实惨淡经营终至天下第一的福聚楼,在新年新开张之际,便遭众人连连拆台。此幕福聚楼已初显颓势,暗示后续情节走向。天下第一的福聚楼何以由盛转衰,底层人物苦心维生何以悲剧落场,显然是编者节选此幕的重要考量,也是本课要学习的重中之重。从内容来看,此幕人物众多,冲突迭起,情节推进极快,需梳理清晰。人物台词富有京味特色,且极为吻合身份特点,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学情分析】
就生活经验而言,社会偏见是至今尚存的,如对农村群众、服务行业、小商小贩等,人们常持有不全面不正确的认识,甚至在学生群体中也不乏见到。这一方面说明树立平等和谐的价值观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也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达到共情效果的。
从语文经验分析,经过《屈原》一课的学习,学生应对戏剧的大致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阅读剧本的策略,如关注舞台说明,梳理主要情节等。文中人物的台词与行动,颇具文化韵味,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可考虑采用表演和评议的方式去学习,这也是单元所建议的。此外,人物较多,关系复杂,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梳理难度较大,教师可设计图表等,帮助学生理清。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台词韵味,分析人物形象;
3.探究福聚楼衰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梳理人物身份、戏剧冲突;
2.演绎、评议人物台词与形象,体会台词韵味。
【教学难点】
探究福聚楼衰败的多方面原因。
【教学创意】
在戏剧中学戏剧,实现文本欣赏与戏剧表演的统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在天涯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深有感触,同大家分享!
楼主(发帖人)今年23岁,在一个小城市的超市做总台,不知道是楼主太脆弱还是如何,感觉现在很多人都看不起我们这个服务行业,是不是我们做任何事没有达到她们的要求就要破口大骂?今天一个中年妇女来补会员卡,要收取工本费,我只是好心提她一下,她就辱骂我,进行人身攻击,还说:“你要是有本事,还来做这个工作?”我现在真的很困惑,是否我的这个行业真的令人不屑,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
读了这则帖子,同学们有何感想?
明确:社会上正规的职业繁多,有的也许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只要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就应该被尊重。瞧,《天下第一楼》里的小人物们也正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演绎着值得被尊重的人生!
二、一个人干
1.品读舞台说明,说说此时的天下第一楼是怎样的?(提示:可从福聚楼环境、伙计们的面貌、开张的准备等方面品味。)
2.拓展阅读《天下第一楼》第一幕和第二幕开场的舞台说明,比较福聚德的变化。
3.阅读注释一,说说卢孟实都做了什么?再谈对卢孟实的印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福聚德的今昔情况,初步感受卢孟实为福聚德事业走向顶峰而做出的努力。教师在课前可要求学生预习,查阅《天下第一楼》前情,了解福聚楼旧况。对于本课舞台说明的阅读,应引导学生体会到福聚德当时的人气、名气、贵气,开张时的红火,伙计们的状态等。)
过渡:文中有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这“一个人”自然是卢孟实,他能将经营不善的福聚德推向巅峰,着实不易,但也架不住“八个人拆”。
三、八个人拆
(一)理人物
咱们来梳理一下,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人,人物之间是何关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中的人物,以了解人物关系,为后续梳理情节,把握戏剧冲突铺垫。教师在教学时,可提示学生列表格,以更清晰地呈现。)
(二)明冲突
其中有几人接连与卢孟实起了冲突。请大家梳理剧本的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看看这些人都是怎么拆台的。
冲突 1 2 3 4 5
具体情节 唐茂昌找卢孟实要钱,王子西应付 ? ? ?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把握戏剧冲突。教师在教学时,也可直接让学生完成教材思考探究第一题。)
四、缘何衰败
福聚德盛装以待,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却迎来了接二连三的矛盾。请大家总结,福聚德的衰败受哪些方面因素影响?
明确:小伙计不守店规、罗大头居功自傲,唐家二少无理索要,这些是内忧;克五胡搅蛮缠,这是外患。内忧外患的共同逼压,是福聚德衰败的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福聚德面临的问题,初步了解福聚德衰败的直接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总结原因。)
五、作业
利用课下时间,反复演练唐茂昌、唐茂盛、小伙计、罗大头与卢孟实之间起冲突的情节,第二课时选完成度高的小组表演。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重塑经典
课前经各组推荐,我们选了四组来现场表演。请其他同学仔细观看,重点品味人物台词,揣摩人物形象。(四个小组分别表演“唐茂昌要钱,王子西应付”,“卢孟实罚小伙计”,“罗大头要挟羞辱卢孟实”,“唐茂盛要钱要人”片段。)
二、触碰人物
(一)观看的小组合作讨论
1.哪些台词说得最有味道(北京味儿、行业味儿),为什么?
2.哪些人物形象被演绎得最鲜明(怎样的语言、语气、神态、动作等突出了怎样的形象,重点讨论唐茂盛、卢孟实、常贵),为什么?
(二)表演的小组合作讨论
刚才在表演过程中:
1.哪些台词说出了味道?哪些没有,应该如何改进?
2.哪些人物形象演绎得较为鲜明?哪些形象不突出,应如何改进?(重点讨论唐茂盛、卢孟实、常贵)
(三)各组展示
先请表演的小组做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再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表演情况和发言情况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重塑经典”与“触碰人物”环节既是对第一课时课后作业的检测,也是对本单元探究活动“演出与评议”的落实。教师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务必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台词,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等,以准确地演绎出人物形象。在学生发言以及总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卢孟实一心为五子行正名”,“常贵身为五子行的无奈”。只选择四个片段演绎,是考虑到课堂的时间限制,且此四个片段可为后续环节张本。)
三、上品无寒门
通过观看刚才的表演和咱们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咱们要进一步触探人物的内心,先梳理总结人物形象,再进行分组比较。
? 唐茂昌 唐茂盛 卢孟实 常贵
行业 不明 ? ? ?
家庭背景 父亲是福聚德主人 父亲是福聚德主人 ? 不明
性格特点 ? ? ? ?
社会地位 ? ? ? ?
1.唐茂昌与唐茂盛有何共同特点?卢孟实与常贵有何共同特点?
2.唐家两个儿子一组,卢孟实、常贵一组,这两组之间,又有何不同点?
3.唐家两个儿子的拆台,对福聚德衰败有直接影响。结合以上比较,思考卢孟实、常贵在他们面前弱势,只能任由他们胡闹,为什么?
明确:身为五子行的社会地位低下。唐家不会认可卢孟实这个出身卑微的“外姓人”。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部分通过三次比较,帮助学生体会福聚德的衰败与卢孟实等人的社会地位有关。“行业”与“家庭背景”栏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卢孟实、常贵和五子行的关系,教师应提示学生关注这一行业。“性格特点”的设计是为了突显唐家两个儿子的跋扈、蛮横,卢孟实、常贵的弱势无奈等,而这恰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由此可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福聚楼衰败的原因。)
四、下品无士族
过渡:卢常二人既有能力,又费尽心力,却在二位纨绔面前毫无权力,只能任由二人挥霍,所以卢孟实失败,福聚楼衰败。只因他们是五子行。
1.什么是五子行?请大家看看注释。
明确:五子行就是服侍他人,社会地位低下的行业。这很像魏晋时期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便决定了一切。卢孟实的父亲因是五子行,受尽折辱。常贵因为五子行的身份,影响了自己儿子的事业。
2.上节课咱们说到福聚德衰败与众人的拆台有关系。如果唐茂昌、唐茂盛,还有店内的师傅伙计都不拆台了,但是卢孟实等人的身份地位不变,你认为福聚楼可以鼎盛下去吗?请大家结合历史课所学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小组讨论。
明确:民国时期军阀纷争,新旧势力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秩序混乱,文化亦是封闭。即便是社会上的大势力亦处于朝不保夕之际,更不用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了,全无安身立命之本。福聚德就是风雨飘摇的小船,衰败是注定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改变福聚德面临的形势,设置思辨话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福聚德衰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秩序混乱,文化封闭落后。教师可提示学生勾联历史学科知识,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
五、人贵不自贱
(一)教师补充
两节课的时间,咱们由浅入深地探讨了福聚德衰败的原因,大家的认识也比较深刻了。不过老师还有自己的看法,想与大家分享。这是卢孟实赶小伙计时说的话:
卢孟实 初四天乐唱的是落子。下作的东西,店规怎么写的,背!
小伙计 第、第九条,店员不许看落子,听花鼓,不许……
卢孟实 人家为什么看不起“五子行”?不能自己走下流!
其实这些花鼓、落子也是些民间的艺术,是学问。而这些民间艺人更是凭借自己的双手,演绎着人生的智慧。可卢孟实对他们是什么态度?这说明什么?
明确:可见卢孟实自己打心底里也瞧不起这些社会最底层,地位低下的人民。他又如何能为五子行正名?能干出一番事业?人首先要自尊啊!
(二)拓展链接
如咱们上节课分享的那则新闻,像这样因职业不够体面,而影响了社会地位,受人冷眼,遭遇不公的现象,在当今依然常见。但他们显然不该被如此对待。咱们看看作者的想法。
西单南, 一条窄小的胡同里,住着干了60年堂头的李祥寿,见人不笑不开口,一脸慈祥,一脸善良。
半个多世纪迎来送往,他揣摩透了各种人,肚里装着一部心理学。
他纯厚,但不窝囊。李祥寿走宴会,一脸威严。前面服务员,后边厨师,桌上客人,听任他一人指挥,俨然是个将军。
从南城到北城,在那些陋室窄巷中,我寻找着当年被叫作“五子行”的人,他们多数没有文化,满肚子不为人知的学问,像一坛深埋在地下的陈年佳酿,就要随风化为泥土。自古留名皆将相、什么地方有他们的姓名?!
我要为他们立传。
——《<天下第一楼>写作札记》
满肚子学问,却无人问津。作者的想法,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
总结: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将和谐平等铭记于心,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更加和谐。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部分集中体现教者文本。卢孟实最大的问题,便是一心要为五子行正名,希望他人能瞧得起五子行,自身却又瞧不起五子行。此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福聚德衰败的原因,即卢孟实等人的自贱。同时,通过拓展作者的写作札记,帮助学生理解本文主题,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福聚德衰败的原因”。这是在解读“编者文本”、“作者文本”、“学者文本”后,得以确立的。
单元任务与本课“思考探究”是“编者文本”的集中体现。从中可梳理出“把握戏剧冲突”,“品味台词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认识衰败原因”等要求。前两者显然可为后者服务,所以将“认识衰败原因”定为最核心的内容。
在解读“作者文本”时,结合阅读作者的写作札记,可知文本主题,是为社会底层那些没有文化却有满腹学问,终被乱世埋没的“五子行们”正名。再基于此分析福聚楼衰败的原因,从浅层来说,是众人的拆台。从深层来说,是社会形势与文化决定了“五子行们”的弱势与失败。这些解读,让教学内容的呈现层次进一步明晰。
预测性解读“学者文本”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确定以上教学内容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被学生需要的,对于具体的教学实施也有指导价值。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遵循在“戏剧中学戏剧”的思路,指导学生排练,让学生合作排演、评议,为放飞学者文本提供了空间。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突显了文本的价值,提升了学生的素养。但宜针对文本题旨提供更多可探讨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