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分类与整理
象形统计图
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我是这样摆的,先
分一分,再数一数。
我是这样表示的。
问题: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题: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还可以怎样分?
我是这样表示的。
我是这样摆的,先
分一分,再数一数。
问题: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题: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2.
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9
52
八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
100
小鹿文具店
习本
出/
TAPASI
画画画匯
小熊文具店
小鹿文具店小熊文具店
sHma
--sa-al
BAR
mAalo
属国属
邻留
小熊文具店
WeLcome
园
☆
有这么多气球,可
怎样分类
我边数边
个4个5个
我边数边
蓝色红色黃色
蓝色红色黄色
蓝色红色黄色《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含义和分类整理的价值。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雏形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感受分类和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数据。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两个文具店,小鹿文具店东西排列整齐,小熊文具店东西乱七八糟)
师:你喜欢去哪个文具店买文具?为什么?
生:小鹿文具店,因为比较整齐
师:那我们能不能帮帮小熊文具店的老板,让他的文具店也受同学们欢迎呢?
生:整理一下
师:怎么整理呢?
生:(分类)
师: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出示整理过后的小熊文具店)
师: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把一些东西分类整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师:放假的时候,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了游乐园,看,游乐园里可真热闹啊!小朋友们在玩什么?
生:玩气球
师: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都看到了哪些气球?
生:(说形状)
师:你从形状上看到了这些气球的不同,除了形状不一样外,它们还有哪些不同?
生:(颜色)
师:有这么多气球,小朋友你们会给它们分分类吗?可以怎样分?
生:(按形状和颜色分类)
师:真棒!我们可以按照这两个标准来分类,我想知道你分的气球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能帮帮我吗?请同学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气球图片,来分一分、摆一摆,记住摆出来的结果要让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有多少个。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是按哪个标准进行分类的?
1.按形状分类
生: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可以分为心形的、圆形的和糖葫芦形状的。把气球分成三列,第一列是糖葫芦形状的,第二列是心形的,第三列是圆形的。
请生上台来展示。
师:像这样的图看上去非常的形象直观,我们就把它称为象形统计图。根据这个统计图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每一类气球各有多少个,你能把手中的表格填一填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说一下你填的表格?
形状
个数
生:我填的糖葫芦形状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师:你们同意吗?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题问,并回答。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不仅把这些气球分类整理成了图还整理出了表,这个表也有自己的名字叫简单统计表。
2.按颜色分类
学会汇报分类结果。
师:老师把这种分类也贴在黑板上,为了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要在这底下画一条线,然后分别写上蓝色、红色、黄色。这种分类形式也叫象形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图你能填一下手中的2号表格吗?
颜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个数
学生填表并汇报。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
师:同学们,你看你们多棒呀!不仅把气球进行了分类,还把它们整理成了图或者统计表,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种分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但是总数不变。
师:老师又拿来了一个气球,看,如果按形状分,应该把它放在哪里?总数有什么变化?算式呢?
师:如果按颜色分应该放在哪里?算式怎么变?
师:老师又拿来了一个五角星形状的气球,应该放在哪里?总数有什么变化?算式呢?
师:如果按颜色分应该放在哪里?算式怎么变?
练习巩固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2.
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学生操作,老师巡查,然后请生展示并汇报。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以后请同学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19页。
板书
形状
颜色
3+4+5=12(个)
4+3+5=12(个)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所以在本节课,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文具店入手,一家文具店整齐排列,一家文具店杂乱无章,让学生帮忙把杂乱无章的文具店也变得受欢迎,从而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
通过对气球进行分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掌握分类的方法,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将同一类的放成一堆,个别小组有分开的,但是没有做到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堆放在一起的,问学生如何做能让不知道的同学一眼看出来,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在自己摆的图上进行修改,经过这样一系列操作,学生能较好的摆出图形。接着让学生将象形统计图变成统计表,用统计表记录每种类型气球的个数。最后总结不同分类标准,结果不同,但是总个数不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这节课我做的不足的地方有,提问的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好,学生有时不明白该如何回答,还有就是做练习的时候,没有先将题目题意和同学介绍清楚就让学生开始做,结果做的不理想,最后就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衔接不是很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