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8单元 第二十二章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8单元 第二十二章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16: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决定》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的男女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使学生理解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入门知识。
学情分析:
性别是种特殊的性状,对于学生来说存在着一种神秘感,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此之前学习过的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部分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初中教材中没有涉及减数分裂的内容,所以两种精子的数量为什么相等不宜深入讨论。课前,学生可能会认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或女性决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决定的。
(2)掌握性染色体的表示方法。
(3)知道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4)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在了解遗传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并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区分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2)通过探究——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科学地认识生男生女的现象,从而走出封建误区。
重点:(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课前准备:
《人的性别决定》课件
自主学习预习案,探究竟
黄豆(X性染色体),黑豆(Y性染色体),信封。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生男生女的奥秘》,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普遍,在我们周围生活中,也会见到类似的现象,只要听说谁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性别决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2、复习旧知,形成新知
设问: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人的高矮、胖瘦在遗传学上称为什么?
追问: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呢?
追问:人的性别是不是一种性状呢?
追问:人的性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DNA存在于?
追问:那么,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认识人的染色体组成。
答:性状
答:基因
答:是/不是
答:基因位于DNA上
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对新的问题充满探究兴趣。
3、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请大家翻到课本37页,思考并完成预习案中的题目。
展示预习案问题:
男、女染色体数目各有多少对?
男、女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的异同。
猜测男、女性别的不同与哪一对(或哪几对)染色体有关?并说出你推测的理由。
如何完整的表示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的组成?
教师点评并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正常人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男、女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2对;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
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完整表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板书:男性染色体组成:22对+XY
女性染色体组成:22对+XX
学生积极参与,对照课本37页的文字和两幅图片,四人一组讨论课件上的问题并依次回答。
学生思考后作答。
4、男、女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差别以及男、女生殖细胞的种类、数目
展示:问题探究
师:我们都是由父母生的吧?
父亲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母亲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如果他们的体细胞简单相加的话,染色体组成应该为?(44对+XXXY),也即46对染色体。
追问:如果再生后代的话,染色体数目应该为多少?
追问:再下一代呢?
追问:这与客观事实相符吗?
师:对,不相符。因为我们早就知道,人的染色体数目为23对。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条数)
师:父亲的染色体数目为23对,母亲的染色体数目也为23对,两者分别形成精子和卵细胞,再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生育了一个新生儿,染色体数目也为23对。
师:想想,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多少?
追问:由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追问:染色体的数目是怎样减半的呢?
追问:由此形成的卵细胞,精子又有几种呢?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追问:有哪位同学愿意来演示一下?
板书演示:
精子有两种:22对+X和22对+Y
卵细胞只有一种:22+X
生:44对+XXXY
生:92对
生:184对
生:不相符
引起学生的注意。
生:精子23条,卵细胞23条
生: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
生:成对的染色体发生分离(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卵细胞或精子中)
生:精子两种,卵细胞一种
5、生男生女的原因
师:那生男生女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生男生女的原因。
师:通过该视频,我们知道当含X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为女孩,当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为男孩。所以,生男生女取决于什么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生: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就决定了性别。
6、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先看一则小资料
师:由这则资料我们知道,两种精子的数量相等吗?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吗?
师:那么,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呢?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几率。(介绍活动规则)
师:先看一下游戏规则,黄豆表示X性染色体,黑豆表示Y性染色体。
规则:
抓:
两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从“精子”中随机抓取一个,另一位同学从“卵细胞”里随机抓取一个。
记:
将“精子”和“卵细胞”放一起,判断受精卵内染色体组成,判断男女(“黄黄”生女,“黄黑”生男),并记录。
归:
每完成一次,将豆子再放回各自的信封中。
摇:
摇匀,重新抓取,每组抓取10次后,算出男女个数及男女比例。
统计:统计“生男”和“生女”的次数,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
性别
生男
(黄黑)
生女
(黄黄)
次数
男女比例
师小结:通过刚刚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当数据比较小的时候,例如第一组家庭男女比例并不接近1:1,但当全班同学的数据统计到一起时(就好比一个村庄)男女比例接近于1:1,同学们,能不能对它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呢?
师: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但与卵细胞结合却是随机的,可能这次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下次还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这样就出现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还是女孩的现象,所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形也是常见的。但是,如果统计众多的家庭,男女比例就会接近1:1,说明只要调查人数够多,范围够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
师:中国有13亿人口,按理论来说,男女比例应该接近1:1,但实际男女比例是不是1:1呢?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历年人口统计图。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男女比例是不是1:1呢?
师:我们发现男女比例并不是1:1,男性多于女性,你能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师:先看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师:男女比例失调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展示性别比例失调危害的PPT
师: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展示:法制法规PPT
师:单靠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消除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此外,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让人们消除“养儿防老”的顾虑,这才是解决性别失调的根本之计。
生男生女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师:最后,我们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学生自己阅读
生:两种精子的数量相等
生:均等
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从“精子”中随机抓取一个,另一位同学从“卵细胞”里随机抓取一个,判断生男还是生女,每完成一次,将豆子再放回各自的信封中,重新抓取,总共抓取10次。
最后,学生派代表把数据统计到excel表格中。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生:不是1:1
生:男性多于女性
生: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生:自主回答
生:重男轻女思想
B超人工选择
课堂小结:这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呢?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担任宣传小使者的角色,通过小报的形式,对我们周围的人进行宣传教育,为降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做一份贡献。
板书设计:
人的性别决定
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男性:22对+XY或44条+XY
女性:22对+XX或44条+XX
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三、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