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6)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8 23: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历史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任课班级:
课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周



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教材,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外
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玄奘西行、唐朝的中外交流给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带来的启示。
教学资源 教学用书 配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拓展延伸  



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内----遣唐使 留学生 留学僧 对外----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中外交往频的原因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片尾曲同学们都听过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史中真实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提问:同学们,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答:日本、天竺,新罗等。师: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去追寻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日本和天竺。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对内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对外,中国的鉴真和玄奘师傅远赴国外弘扬佛法或是求取真经。唐与各国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加强交流与联系,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唐朝逐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2.提问:日本为什么向中国派遣遣唐使。
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遣唐使有什么特点?特点:①持续时间长;来华次数多;③遣唐使规模大;④人员素质高。
4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要数鉴真。
(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鉴真像)
5.图片展示
师: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的总寺院。在这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寺庙里供奉着鉴真的坐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政府为什么会把鉴真像定为国宝?他是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又做出了什么贡献?接下来我们就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鉴真东渡故事。(多媒体展示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扬州江阴人,俗姓浮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这尊坐像是鉴真弟子在他生前为他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6.老师再给大家讲下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鉴真通过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第一次:唐玄宗时期(742年)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第二次:(743年)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四次:因弟子的好心阻拦。第五次:(748年)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六次:(753年)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鉴真六波日本的事迹有所了解,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鉴真百折不挠的精神。
7.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过渡:大家看过《西游记》吗?与今天要说的唐朝中外交流有什么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与新罗的关系】?1.阅读材料了解唐朝对新罗的影响。材料一:新罗于上元二年(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与中国唐朝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县),南至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当时往来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新罗派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最多。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从长庆元年(821年)至唐末,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中举后,有的留在长安做官。
材料二: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巨大。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以研究唐朝医学、天文、历法。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中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上元二年(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贞元四年(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还根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朝鲜原来没有文字,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吏读法",用汉字做音符来标主仪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大和二年(828年)新罗使者带回茶种,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唐玄宗认为"新罗号为天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明确:(1)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3)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可见,在唐朝影响下,新罗文化相当发达。朝鲜文化对唐朝也有一定影响。高丽乐受到唐人欢迎,为太宗十部乐"之一。【玄奘西游】?1.我们先认识一下玄奘,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他曾经说:“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2.《西游记》唐三藏的故事与历史中唐三藏的故事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
相同处: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不同处: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师: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当时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从长安出发,沿汉代的“丝绸之路”进人印度半岛,当时称作“天竺”,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又遍游天竺各地,后返回长安。玄奘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就派了几个人送玄奘到印度。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但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到达印度。他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一直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页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印度史学家阿里就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3.出示问题: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生:途中都经历了千辛万苦,历经磨难。都有不畏艰险,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4.【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唐朝主要交通
学生合作探讨,回答后,教师总结
(1)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5.拓展延伸:
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给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呢?◆我们必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提高自身索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三、课堂小结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