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19: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概述吸收的概念,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营养物质吸收的常识
通过消化道结构,分析出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差异
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分析出小肠有哪些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解剖小肠,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壁切片,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
学会运用显微镜进行实验的操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形成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认同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加强生物科学素养
养成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平面到立体的观察原则
参与模型的构建,建立对小肠结构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普遍有些消化的前科学概念,但是概念定义不准确,仍然不清楚消化的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此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生物实验有着很大热情,所以本次课程力争让学生对小肠有直观的感知。加强其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
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小肠有哪些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四.难点
小肠环形皱裂
小肠绒毛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前两节食物在口腔和肠胃消化之后。在学生了解营养物质是怎样被消化后,进一步学习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并通过探究实验及模型构建帮助学生分析出小肠适用于吸收的主要结构特点。随后对其进行生活方面的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导入:情景探究
猪爸爸生病了(肠炎)
情景剧
(猪爸爸出差半个月才回到家)
佩奇:爸爸,爸爸。佩奇想你啦,半个月不见,你咋这么瘦了?
猪爸爸: 哦,医生说我得了肠炎。
佩奇:爸爸,我也好想得肠炎啊,这样我就能瘦了。
猪爸爸:傻孩子,肠炎很难受,天天拉肚子。爸爸现在抱你都没有力气了。
佩奇:嗯。这是为什么呢爸爸,为什么肠炎会让猪瘦的没有猪样了?
猪爸爸:我也不知道。
佩奇:爸爸,我知道谁知道。走。我们去问问四班的同学们吧。
猪爸爸:好啊。
师:同学们,我们来回答佩奇的问题吧。猪爸爸得了肠炎为什么会变瘦呢?
生:因为食物没有被很好的消化吸收。都排泄出去了。所以才会瘦。
师:不仅是猪爸爸,人得了肠炎一样会瘦。看来肠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密切相关。
为什么肠这么重要呢?这节课我们就了解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是怎么被吸收和利用的。
大家一起来找找食物都去哪了?
活动二
吸收概念
师:首先我们要知道食物的来龙去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在口腔和胃肠里的消化。
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回答。
师:1.什么是消化呢?
生: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师:2.食物中所有的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吗?
生:不是,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和糖,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
师:3.主要的营养物质被分解成什么呢?
生: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
糖被分解成葡萄糖
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师:4.这些消化完的物质到哪儿去了?
生:被人体吸收利用了。
师:5.是怎样被人体吸收利用的?
这里我们要清楚几个重点
吸收的是什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通过什么途径?--消化道壁
吸收最终结果?--进入循环系统
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道壁,循环系统
师:好,同学们很棒,其实我们已经自己把吸收的概念总结出来了。
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黑板画出消化系统)
三种颜色的磁钉分别代表
蛋白质,淀粉,脂肪
沿着消化系统移动磁钉
表示食物中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过程。
到达各个消化道,被消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变成单糖,脂肪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活动三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了解了吸收的概念,我们接下来看肠为什么在吸收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是不是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有差异呢?
给一分钟同学们看书上12页的表格。回答我的问题
1.消化道各部位吸收功能一样吗?
2哪个器官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生:小肠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寻找答案,首先我们从观察的结构开始。
活动四
实验探究
探究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实验观察
现在同学们桌面上有一段小肠 ,和一些实验器材。接下来大家按步骤进行观察。
1.触摸,
大家带上手套,顺肠管剪开肠壁,
1.观察肠壁表面是否平滑,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2.剪一块小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放大镜观察小肠壁,小肠壁表面有什么?
3.显微镜观察小肠壁切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观察到了什么结构?
1.小肠壁摸起来啥感觉?
2.放大镜下,表面有什么?
3.装片里小肠有什么结构?
师:小肠壁上有很多褶儿,褶儿的专业名词叫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很多绒毛状的突起是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他们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差异大:人体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师:表面积大了,有什么好处呢?
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不仅如此,小肠绒毛内还有肌肉和神经,可使小肠绒毛缩短和伸长。
绒毛缩短时,把绒毛内的血液和淋巴连同吸收的营养物质一起挤压送入小肠壁内的静脉和淋巴管中,起到了唧筒的作用。。绒毛伸长时,又有新的血液和淋巴绒毛内流入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中,继续接受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绒毛的伸缩运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重要的作用。
活动五
模型构建
环形皱裂
大家用桌面上的工具来制作小肠环形皱襞吧。发挥你们的创意。
用桌子上的吸管。套在筷子上。模拟皱裂。
纸套铅笔上,往中间挤。
撸袖子
在准备其他材料。小组展示。比一比,哪组最形象?
构建小肠模型
活动六
归纳总结
小肠适于吸收的主要特点
1.小肠长,5-6厘米
2.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裂,皱裂表面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及其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这层细胞进步循环系统。
我们终于知道小肠为什么这么重要了,因为它的结构决定他的功能。
活动七
营养物质的来龙去脉
不过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又会去向何方呢?其实它的最终的目的地是
-----细胞 最终是人体的细胞需要营养。
营养物质吸收到细胞以后转化。
1.葡萄糖大部分分解释放能量,多余转变为糖和脂肪储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甜食吃多了会胖,因为多余的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了。可能猪爸爸就是糖类储存的太多了。
2.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重新合成蛋白质
3.甘油和脂肪酸被也合成脂肪。
4.剩下的未被吸收的,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外,剩余变成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活动八
与生活的联系
师:整个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我们都了解了。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回答佩奇的问题了呢?
为什么得肠炎会瘦?
生:营养物质没有进入到细胞。
师:看来真是生物得科学知识无处不在。接下来看看营养物质吸收与利用与生活的联系。
科学在身边
1.为什么会便秘
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过长,大肠会吸收水分,导致粪便干硬不易排出。所以不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
2.腹泻不能喝牛奶
腹泻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牛奶是蛋白质,也不容易被消化,所以会加重腹泻
3.喝酒伤胃
胃会吸收少量的酒精,但是大量的酒精吸收不了就会对胃造成刺激,甚至导致胃出血。
活动九
习题巩固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现在来考考大家收获的如何?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题目,给出你们的答案。
1、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其原因是(?? ?)
A.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可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B.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C.让药慢慢在胃中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D.以上几点都对
2、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 )
A.氧增加了 B.二氧化碳减少了
C.养料增多 D.食物残渣增多了
3、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4、在一次手术中,医生从病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流质的内容物,经检验得知,内含大量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分、葡萄糖等物质。你认为这些内容物最可能来自(??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5、一位同学不慎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小肠——小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一—小肠——大肠——肛门
6、你能想象自己的腹腔里藏着篮球场吗?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
A.小肠绒毛壁较薄 B.有肌肉层能蠕动
C.肠腔中有消化酶 D.内壁突起形成皱襞
7、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很长,一般为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小肠内壁有小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8、小肠绒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减缓食物通过小肠的速度
B.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C.可以摆动促进食物快速通过小肠
D.可以起到清扫消化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