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16: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杨少虹
一、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细菌》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关于日本731部队利用细菌战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的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3、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五、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播放课件视频。以“日本731部队用细菌战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视频导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老师: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
学生:感冒细菌使人患感冒……
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板书:细菌)www.renjiaoshe.com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
(二)细菌的发现(阅读教材、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学生:阅读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老师:(小结)重大的科学发现,并非科学家的专利;在观察领域,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生阅读课本P82-83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五个问题:
(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
(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6)通过巴斯德的实验,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
(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
(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4)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6)科学家的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3、师总结:
第一阶段: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老师:(复习提问)细菌分布在哪呢?
学生: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上的任何踪迹,如:空气、土壤、水、火山、甚至极地的冰雪中和生物体的内和外。
老师:细菌分布如此广?有谁用肉眼看见过细菌呢?
学生:没有
老师:为什么呢?原因是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
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老师:播放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小结)细菌非常小,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仅1毫米左右,2000---3000个并排能穿过缝衣的针线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弥补了没做实验的不足,又有证据得出结论。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
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
(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学生活动)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3个问题。
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播放细菌细胞结构图,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属于微生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生物具有多样性。
老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播放多媒体课件(夹膜、鞭毛和芽孢)并介绍它们的作用。下面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生物体的营养方式有几种?
学生:两种:一种是自养(例如植物),另一种是异养(例如动物)。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
(四)细菌的生殖(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老师: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等)
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不到30分钟分裂一次。现在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按照30分钟分裂一次,那么4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
学生:100×28 =25600个细菌。(学生活动)填写课本中的技能训练中的细菌数目表。
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回答的很好。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五)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六)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老师: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练习题。
学生:做练习
老师:点评练习
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我了解了细菌的发现史,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
(七)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老师:1、课后要广泛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2、小实验作业,取一个广口瓶放些土,把一个小动物尸体放入土中,把盖去掉放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 
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 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