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名作欣赏 《阿甘正传》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影视名作欣赏 《阿甘正传》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8 22: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阿甘正传
临汾同盛实验中学 袁春平制
英雄源自凡人
《阿甘正传》剧情介绍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尔斯特?甘的脚下,阿甘把它夹进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他正坐在 萨凡纳Savannah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巴布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巴布,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可是,当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巴布时,巴布却再也没能醒来。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后来,他又迷上了乒乓球,而且技术练得十分精湛。后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电影中删略此段)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实际上是艾滋病,不过由于反映的时代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所以那时还没人了解艾滋病),但阿甘仍然同珍妮结婚并带着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他给儿子的书中落下了那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诚实善良是最大的美德
一、思想内容
电影《阿甘正传》,原名《Forrest Gump》,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的小说改编而成。本片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1994年出品,1995年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金奖。此片名列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榜首。
有人说这是一部浪漫的悲剧爱情故事,有人则被阿甘的个人魅力所征服,有人赞赏导演开掘电影技术新潜力的精致手段,有人则因影片对一切社会世像的冷嘲热讽而心情愉悦,有人认为影片突出了爱与和平,有人则以为它阴险地透露着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味道。《阿甘正传》因为包含了太丰富的信息,使得人们对它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1.时代背景
影片的背景是二战后的美国,此时它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就像腿脚蹒跚的阿甘,走得磕磕碰碰。曾经震惊美国人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文化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中,从种族歧视到反种族隔离,从摇滚音乐到特立独行的嬉皮士,从追求爱与和平到吸毒和性解放,从几任总统被刺杀到水门事件的政府丑闻,从越南战争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中美建交,人类登月,妇女解放,等等。这是美国二战以来最为深刻严肃的历史时期,也是最特别的一个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都在追寻,就像影片开头和结尾出现的那片羽毛,尽管轻,尽管有点儿身不由己,却都有自己的轨迹。
2.传统智慧
阿甘的上司丹中尉很自信。他生在军人世家,从177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到1863年的内战,到1944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家都有人为国作战捐躯。他一直以这些先辈为自己的楷模。但是他在越南战争中受伤致残,似乎并没有找到家族先辈那样的英雄自豪感,反而因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对上帝和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萎靡不振、酗酒放纵。优秀的丹中尉代表着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命中注定的责任和轨迹。但面对物欲横流、争斗不休的现代文明带来的身心伤残,“传统智慧”却束手无策,只有自暴自弃。
3.反叛智慧
聪明的詹妮代表着二战后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不满的青年,她想成为像琼?巴叶兹一样的民谣吉他歌星,她想飞,但感觉到弱小的自己永远飞不过那座桥。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从爵士乐到摇滚乐,从争取民权、反对战争到吸毒、性解放,她的追求是以全面否定传统的方式,以流浪、出离主流社会的方式,甚至不惜以放纵、堕落的方式来表现的。这正是那个时代美国青年的形象,是听着摇滚乐长大的一代,是有着鲜明特点的一代。他们热情、善良,追寻着爱和和平,希望和他人有心灵的交流,但其选择的反叛、流浪的生活方式导致茫然和痛苦。在激烈抗争的同时,拥有“反叛智慧”的詹妮最终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4.平民智慧
傻乎乎的阿甘则聆听妈妈的教诲,把复杂的生活当做吃巧克力,微笑平静地面对苦难,虽然无法知道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但只要安静地慢慢品尝,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切就都很简单。这其实是人们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纷纭变化、大事迭出的沉重生活后的向往,向往宁静、简单的生活。同时渐渐形成平民智慧、平民英雄、平民生活的概念,人们不会再轻易相信传统观念下的刻板道德、高尚理想,也不会崇拜所谓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但人们也不会反抗、偏激如昨日,不会以一种暴力反对另一种暴力,以一种堕落逃离另一种堕落。人们怀念诚实、善良、奋斗、爱情、家庭这些传统的美德观念并重新提倡。人们希望自己走向理智、平静,并努力想使一切简单化、淳朴化。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低智商的阿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愚者智慧”成为普通人崇拜的“平民英雄”,成为现代人渴望轻松人生的代言人。简单,宽容,随和,善良,真诚,挚爱,有责任感,这是他征服观众的内在魅力。
阿甘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无意中参与了美国民权运动、越战、中美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重大政治事件,与影响了一个时代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们频频相遇,甚至还充当着重要角色。荒诞中蕴涵着历史的真实本质。这些所谓的历史大事件经阿甘的眼睛就变成了过眼烟云、甚至滑稽搞笑的东西。沉重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生经他“笨拙”的头脑过滤,变得那样简单和纯净。无论遭遇多少苦难,拥有多少名利,他都能简单处之,正如古人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智障经常遭到别人的冷眼,可他并没有因此仇视整个世界,而是更加珍惜难得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当詹妮梦想成为明星的时候,他只想到做自己。如群星灿烂的政治、文化精英们,闪亮登场却又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时候,愚钝的他却悠悠地活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正应了他常说的那句话: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Stupid as stupid dose)(此处也可以翻译成“笨人有笨人的做法”。)。
“愚者智慧”并不是说傻瓜坐等幸福人生的降临。阿甘的另一个秘诀应该是执著。他认真地听取妈妈的教诲,记住她对生活的每一句解释;他痴痴地爱着詹妮,不管她发生任何变化;他不顾一切返回险境救巴伯,只是为了“巴伯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得保证他没事”;他把自己仅有的两万美元全投到捕虾业,只为了曾经答应巴伯要共买一艘捕虾船。面对亲人朋友的去世、爱人的远离,阿甘选择了跑步,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回忆着他们,“妈妈说过,向前走之前必须先放下过去”。执著帮他闯过难关、长大成人,执著使他成为球星和英雄,执著给他带来财富、友谊,更使他赢得了真挚的爱情。执著不仅给他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还使得詹妮和丹中尉感动而警醒,从痛苦和茫然中看到一些光亮。詹妮回到家乡勇敢踏实地面对生活,丹重新振作,与厄运搏击,都是因阿甘的执著而来。尽管人生如同羽毛的风中之舞,但有关命运的答案,我们或许能从阿甘这里得到一些启示。正如美国先哲所云:上帝帮助那些自救的人(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二、艺术特色
(一)象征手法
影片的象征手法几乎无处不在,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情节,每一段音乐,几乎都有它或者明显或者含蓄的象征意义。而这意义又是寄寓在极普通的人物,极平常的话语,极简单的情节中,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或浅或深,或多或少地去捕捉这象征的内涵所在。所以,儿童看有儿童的乐趣,成人看有成人的品味。
1.历史的象征
那一个个穿插在影片中的电视新闻片,一次次政客、文化名人、民主人士的闪现,象征着这个转轮一样的世界的飞速奔跑、疯狂变幻。一个个必然和偶然叠加在一起,掀起轩然大波,然而又转瞬即逝。在政治上有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有越南战争,争取民权的运动,反战集会,中美乒乓外交,水门事件……在其中作为最精英人物的代表──总统们、各个组织的领袖们走马灯般地出场。在文艺方面有新旧文艺交替、综合白人和黑人艺术的“摇滚乐”的迅猛流行……在社会风气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吸毒、性混乱、犯罪……这些重大事件以电视片或其他巧妙的形式嵌在阿甘的生活中。肯尼迪、“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1977):美国摇滚乐歌星,被称为“猫王”。他创作的歌曲音乐为布鲁斯节奏与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具有独特风格。其流传最广的歌曲有《温柔地爱我》《伤心旅馆》《猎狗》等。由于吸毒过量,他于42岁时去世。】、尼克松、约翰?列农等这些曾经影响一个时代甚至改变了历史的人,是时间流逝的感性记录,带着原汁历史的味道,使得影片更具真实性,艺术结构有宏大气势;同时和阿甘慢吞吞的、有点儿滑稽搞笑的“愚人”生活形成映衬对照,显示出阿甘“愚者智慧”的魅力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2.传统美德的象征
妈妈甘夫人是坚强、聪慧的化身,她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带有哲理,以至于在电影放映之后出版的《阿甘语录》也很畅销:“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他们比你强,福雷斯特,如果上帝想让每个人都一样,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带上腿架。”“我也相信你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把上帝赋予你的一切都发挥出来吧。”“(你的命运)要你自己去弄清楚,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块的味道。”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她有时也不得不背离传统道德观念,为了给阿甘争取在正常 人学校上学的机会,她不惜出卖肉体获取校长的首肯。
巴伯的家族世代以捕虾为业,妈妈为白人煮虾。他自己的梦想是买一艘捕虾船,做自己的捕虾事业。巴伯因为“他们告诉我越南产好虾”才兴高采烈地来参军打仗。巴伯的黑色皮肤使他和阿甘一样成为表情尴尬、被人拒绝的人,在世代为奴的社会最底层,他保留着质朴、美好的心愿。但战争却连他的生命都不肯保留。丹中尉代表坚持世族的光荣使命的强者,但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后,被社会列入与“傻瓜”一样的被歧视行列──“残废”,他崩溃了,选择了虽生犹死的生活。在这几个普通人身上,都闪烁着美好的传统的品质,但这品质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强烈的冲击,坚持下去并不容易。
3.叛逆、伤痛的象征
善良、有理想的詹妮,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抗争和漂泊不定的艺术形象,体现着人类终极追求的朦胧性、不可言说性,使影片产生了浓郁的感伤和浪漫主义色彩。命运就像那根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荡,不可捉摸。人们不停地追寻自己的命运,詹妮象征着非理性的反叛传统的人生方式,与此相伴的是“垮掉的一代”的粗话连篇的政治抗议集会,是美国嬉皮士野性的流浪经历,是越南战场伤残归来的丹中尉的颓废。
各种有着丰富寓意的人和事又都归统于阿甘的生活中,所以尽管事件繁杂,却杂而不乱,宏观历史的线和微观个人的线同时展现,我们既能看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也能感受每一个个体角色展示给我们的关于人生、命运的解读。尤其是将历史的重大事件以纪录片或电视新闻片的形式嵌接在阿甘的小人物生活中,以小带大,以轻喻重,既简洁连贯、生动感人,又蕴涵丰富、意味深长。
《阿甘正传》观后感
看完《阿甘正传》,感触颇多,主人公阿甘的传奇经历让我感动,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却最终成为全美橄榄球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命运之神对阿甘特别垂青,他好像从来就没有遇到过挫折一样。
挫折人生
2.请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或最近遇到的一次挫折,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何并分析原因。
1.阿甘经历了哪些挫折?
智障、背疾、受人欺负、不能上正常学校、越战、巴布的死、珍妮的离开、捕虾无获、妈妈的去世……
知识聚焦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1.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等,以及由此产生的_______、消极、 _____ 、 ______、 _____等心理反应。
2.造成挫折的原因:
人生难免有挫折
失利 失败

阻碍
烦躁 伤心 气愤
紧张
奔跑人生
2.你认为这里的跑还有其他的含义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电影中有哪些有关阿甘奔跑的情节?跑的结果怎样?
名言赏析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强者是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法)巴尔扎克





挫折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态度应对

挫折孕育着成功

直面挫折
选择坚强
“奔跑”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浓郁的“奔跑”是本片的重头戏。导演用最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简单的奔跑来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认识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深处。以小带大,由浅入深,影片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课文节选的三个片段,都与“奔跑”有关。
1.世界的“奔跑”
整个影片有一个“奔跑”主题,“奔跑”所包含的意义又极丰富复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整个社会在奔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其他各方面,精神、思想、文化等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新旧文明之间的碰撞、矛盾、混乱、斗争,构成那个时代的生活,让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很多人身不由己地跟随这种生活节奏,奔跑着。作为世纪末的影片,导演把这段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都巧妙贯穿在阿甘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纪录中,引导观众回过头去看,或者说看看自己四周,想想依然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不知不觉中引起了心灵的震撼和反思。因为“奔跑”不仅仅可以象征美国这一段的生活,也可以扩展到很多国家,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也可以代表人类整个发展的过程,我们都在奔跑,怎样奔跑,应该怎样奔跑,目的地何在?这一切是所有人关心的事情。影片从一片羽毛在空中飞舞开始,它没有方向,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一阵风可以使它堕地,而一个人不经意的经过也可把它带回空中。它岂不是很像我们的人生,有些渺小,有些茫然,有些飘飘荡荡?
2.阿甘的奔跑
主人公阿甘幼年的奔跑是他人生一切奇迹的出发点。他的生活跟奔跑联系密切。最初他是一个智商偏低、腿部带矫形支架的男孩,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是不可能跑多快的人。可是在艰难境遇中乐观执著的他却硬是跑出了奇迹。凭着奔跑,他不仅摆脱欺侮,还成了橄榄球队的明星,上了大学,救了战友,成了英雄,最终还凭着奔跑度过了难关,赢得了爱情。他达到了一般人都难以达到的生活境地,出人意料,让聪明人感觉荒诞。可是当我们意识到在他简单的奔跑中所包含的内容时,就开始不断地回味了。在阿甘的奔跑中,有坚强,善良:幼年时的奔跑,不仅让他摆脱了其他男孩的欺侮,还创造了奇迹 ──摆脱矫形支架,成为奔跑如飞的青年;有天真、单纯:橄榄球比赛中,他只管跑,教练一边说“他肯定是这世上最傻的混小子”,一边感叹“不过他可是真快”;有忠诚、勇敢:在战场上,为了救战友,他几次跑回炮火轰鸣的险地;有执著、真诚:对待女友詹妮,无论她怎样变化,而他一如既往地喜欢着她,爱着她,保护着她。有评论说阿甘的双腿象征着二战后美国发展 不平衡的政治、经济,而他的双腿恢复的过程,也正象征着美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恢复平衡的过程。也许导演最初并没有这么刻意的设计,但阿甘能突破先天的不足,用健康有力的“奔跑”来面对生活却的确是导演要表达的意图之一。
3.詹妮的奔跑
詹妮也一直在奔跑,追寻自己的理想。她不停地躲避、流浪,渴望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在流浪中寻找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地方。她渴望自我价值实现,不停地追求,希望能抓住自己的梦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做最“聪明”“成功”的人。阿甘的生命也因为有了她而显得更美丽动人。但是想成为歌星的她却只能在夜总会里受到侮辱,追求妇女解放、参与民权运动,渴望爱情的她却一次次受伤、失望。她反对战争,向往和平,但想拯救生活苦难的她却感觉飞不过那长长的桥,想与黑暗抗争的她却陷入到毒品和疾病的绝望中,茫然不知该去哪里。年轻、美丽、聪明的詹妮有理想,但她的追求是以全面否定传统的偏激方式,甚至不惜以放纵、堕落的方式来表现。
导演安排给她一个因吸毒、疾病而结束年轻生命的结局,一是对那个时代诸多被毁灭的年轻生命的纪录和象征(摇滚歌星猫王死于吸毒;英国摇滚之父约翰?列侬吸毒,死在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乐迷枪下);二是对那个时代年轻的愤怒和混乱的埋葬和反思。尘归于土,大地宁静。
4.回归自然的奔跑
阿甘在巴伯牺牲后,在有了诸多荣誉和金钱后,在妈妈去世,詹妮不辞而别后,再次选择以孤独奔跑的方式面对纷繁沉重的一切。影片在阿甘简单“奔跑”情节中作了一次大杂烩。逃避和执著放在一起,无意识和有意识放在一起(“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你为什么跑”“是为世界和平吗?”),正常人的严肃生活和愚者的平淡轻松放在一起(“不知为什么,我所做的事在别人看起来好像很有意义。”“我是说,我的脑子忽然通了,我对自己说,这个人有目标有想法,他有人生的答案。我要跟随你跑天下”),纯粹的情感和投机的商业放在一起(“我经常会想起妈妈、巴伯,还有丹中尉,不过想得最多的还是詹妮。我好想她。”“我做保险杠招贴纸生意,要想出一条好广告语。既然这么多人都受了你的启发,我想或许你能帮我”)。但在丰富的大杂烩中胜出的仍然是阿甘。和这个复杂世界的纷繁理想相反,他不会刻意装饰自己、美化自己,似乎也没有太高远的理想。但恰恰在这质朴无华的简单奔跑中,我们看到了坚强,“妈妈总说,向前走之前必须先放下过去。我想这就是我跑的原因”;我们看到最高境界的人生活法,他的内心像他在奔跑中看到的河流和牧场一样,美丽而平静,简单却不苍白。提醒我们这些聪明的“智者”,是否我们的心灵也太累了,也需要“回家”呢?象征无处不在,象征又时时被解构。导演正是要这样,使我们感到既轻松,又沉重。
【相关影评】
“傻子”阿甘
一片羽毛,在风中飘曳,它划过汽车,落到某人肩头,最后停在阿甘的脚下,被他夹进书里。   
  “跑,福雷斯,快跑!”这句话可以说是解释了整个影片,阿甘确实在不停地跑,跑过孩子的追赶,跑过橄榄球,跑过死亡,跑过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同时也给了他一双好腿。跑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战争英雄,明星球员。跑着前进是一种精神,面对命运,他从没担心过自己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所关注的,只是做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有阿甘这样的人生,就必定会有与之对应的角色辅衬,于是珍妮出现了。
珍妮无疑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中失意,落魄的一代的代表。她有个虐待狂的父亲,虽然有理想,却止步现实。面对生活的残酷她不得不去酒吧当一名脱衣歌手,卖弄的是肉体而不是歌声。越南战争期间,嬉皮士运动兴起,珍妮无疑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代表。低头屈服,甘心堕落,同时自己也鄙视自己,就像她打算自杀时,从阳台上下来失声痛哭一样,这么做又能怎么样呢,她还是需要活着。珍妮与阿甘之间的爱情,也注定是悲剧的。虽然影片后半部分阿甘与珍妮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这是悲痛的种子。珍妮与阿甘并排坐在湖边,阿甘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个时候,美丽的烟火出现了。烟火的美转瞬即逝,预示着珍妮与阿甘如同烟火一样的幸福。
嬉皮士运动过去之后,珍妮选择回到了阿甘的身边,他们一起漫步到珍妮以前与父亲居住的老房子面前,她忍不住的大声喊道:“你怎么能够这样!”其实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对于命运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的呐喊,她质问上帝为什么给她这样的一个人生,珍妮用石头发泄心中的愤怒,最后无力的倒在地上哭泣。最后只留下阿甘在她的墓前对她说:“我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导演试图通过珍妮说明到底该以怎样心态面对人生,是面对命运的残酷声嘶力竭,还是自甘堕落,又或者像阿甘一样,把上帝所赐予的做到最好?   
影片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丹中尉。在越南战争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双腿中弹,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荣誉死去,而不是苟延残喘。嗜酒,嫖妓便成了他麻痹自己生活的方式。其实在丹中尉的心里,他想改变自己糟糕的状况,不想被人骂作废物。当他的妓女朋友骂阿甘是傻瓜的时候,他发怒了,但从那句:“阿甘,新年快乐”中,我们也能能体会到他深深地无奈。就在这个时候,丹中尉与阿甘一起捕虾,最后他们幸运的躲过风暴,发了大财。就在这时,丹中尉对阿甘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没有对你说一声谢谢。”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阿甘,使得丹中尉学会了面对自己,他从阿甘那里学来的使他能够微笑着面对上帝,从容地在大海中游泳。   
  其实,阿甘终归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影片只是想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教导人们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像阿甘那样,不管下一步要面对什么,他总能平淡地接受,并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弃,阿甘所做的,其实是最简单,做最好的自己,别停下你的脚步。   
正像影片开始阿甘收藏的那片羽毛一样,最终又飞回了蓝天,继续属于它自己的旅程。
像阿甘一样真诚善良地活着!
永不退缩!
永不自弃!
永不投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