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强、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的性格特征。
3.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能够体现“男子汉”性格的故事或细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男子汉”自主自立、刚强坦诚的精神品质,重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历练和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的性格特征。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概括“男子汉”的性格特点,说出“男子汉”的形象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提到“男子汉”,我们也许会联想到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也许会想到敢作敢当、胸襟宽广等品质。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位“小男子汉”,看一看他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他会被作者称为“男子汉”。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唇、尚、嘱”。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生字新词。
(1)多音字。
强
(2)重点词语释义。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潦草:(做事)不仔细,不认真。
沮丧:灰心失望。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每部分内容,使结构层次更清楚;吸引读者,使文章更生动。
2.文章标题中的“我们家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们家的”带有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一家对“男子汉”深深喜爱的感情。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课文“他对食物的兴趣”的部分,回答问题。
(1)“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这句话有何作用?
明确: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从侧面写出他吃饭吃得极有滋味,让人感同身受。
(2)从吃青菜一事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单纯幼稚。
(3)这一段写了很多关于“吃”的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所有的这些细节都说明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
2.阅读课文“他对独立的要求”的部分,回答问题。
(1)本段写了哪两件事来表现他对独立的要求?
明确:不让大人牵手;自己买东西。
(2)“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男子汉的个性初见端倪。
(3)“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一句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失败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理。
(4)你对本段“可怕的狂热”怎么理解?
明确:“可怕的狂热”是一种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
(5)“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我”不想伤了孩子自尊心,想满足他的独立愿望。
3.阅读课文“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的部分,回答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写了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这两件事都是小男孩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
(2)第4自然段的“坦然”“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小男孩勇敢地去面对的态度,也就是“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表现了一个男子汉的刚强、成熟。
(3)第5自然段小男孩爬进窗口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联系前文小男孩“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小男孩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就坚定地去执行的成熟心态。“抓住”“蹬”“攀”体现了他的勇敢有力,“推开”“抓住”“蹿”体现了他的刚强坚定,这些动作都表现出小男孩是一个能沉着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男子汉。
4.本文组织安排材料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是按照人物性格特点来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并利用三个小标题使文章井然有序,眉目分明。这样安排材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男子汉”的性格是怎样逐步显现的。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这是一个“男子汉”在长大,也是一个生命在成长,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在介绍他们家中的一个小小“男子汉”,也是在歌颂一个健康生命的成长。健康成长的生命是最美丽的,作者和老师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同学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我们家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