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8 15: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
选择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2.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一届全国人大 D. 中共八大
3.2017年两会于2017年3月召开。回顾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第一次召开的两会上,分别颁布或制定的重要文件是()
A. 《双十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 《双十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最大成果是(  )
A. 制定了《共同纲领》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7.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8.“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 C. 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
9.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 大跃进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1.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1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建立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1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①点到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开展了“一五计划” 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党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 国家实施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和。1956年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农业实现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社报喜队 ? ? ? ? ? ? ? ? ?公私合营登记
A. 走向社会主义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6.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7.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 农业合作化和农村公社化运动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C. 农业合作化道路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18.下列图片是八年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的学习素材,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其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地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 “大跃进”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0.安徽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1.“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2.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
①疯狂年代? 全面内乱?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A. ①③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23.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2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在我读初中时,当时政治老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这位感动大家的20世纪60年代党的好干部是(  )
A. 孔繁森 B. 雷锋 C. 王进喜 D. 焦裕禄
26.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文革”十年动乱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7. “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28.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9.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30.“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 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1.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非选择题
1.2018年,祖国将迎来69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1)“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依据材料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变化的?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比例(%)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从材料三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请你说一说原因?


材料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
-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2.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新生】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盛典?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保家卫国】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2)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请举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及其事迹


【工业起步】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3)改变了材料三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度了“一五计划”,请指出这一计划中在汽车制造和连接长江南北的铁路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么看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民主法治】
材料四:1954年,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这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五:

图一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申请图三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6)材料五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材料收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图)

(1) 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 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九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不论生产好坏,分配都一样。
(3) 材料三和四反映了当时在我国出现的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请回答:(1)举出材料一提到的“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该行业两项重大成就?

(2)结合料二指出我国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的?

(3)材料二中“急躁冒进的错误”和“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分别指什么?

(4)概括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特点?






5.阅读下列材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请回答:
(1)请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分别写出图中A阶段党和国家在农业上所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这一举措的实质是什么?

(3)在C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4)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教训呢?









答案:
选择题:
1-10:ACBCC;BCACD; 11-20:ABAAA; BCBBB; 21-31:ADDAD; BCCCB; D
非选择题:
1.(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行业:重工业。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开国大典。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严守潜伏记录,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4)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土地改革运动;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②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2)由农民(个人)私有变为集体公有。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①这两大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②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4)启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
4.(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
(2)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在曲折中前进或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存在严重问题。
5.(1)土地改革;
(2)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
(4)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训: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保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符合我国国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