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科学二轮专题专项集训 02生物的新陈代谢 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科学二轮专题专项集训 02生物的新陈代谢 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9 09: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中考科学真题专项集训2-生物-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单选题(共10题)
1.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2.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B.?B???????????????????????????????????????????C.?C???????????????????????????????????????????D.?D
3.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学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

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丁????????????????????????????????D.?乙和丙
4.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5.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
D.?胃壁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6.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B.?标注②????????????????????????????????C.?标注③????????????????????????????????D.?标注④
7.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8.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9.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10.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题)
11.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经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填一种生理作用)。???
12.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1)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________。
(2)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3.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__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________(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
14.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________向上运输。
(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
15.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6.小科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________?。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4中________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2中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3中的________。
17.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________过程。
18.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如图)。请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要使镜筒上升,应向________(填“前”或“后”)旋转粗准焦螺旋;
(2)血管2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的名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
19.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 ________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________。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________?。

20.莴苣(如图)含有多种有利人体健康的物质,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1)莴苣中某些物质能促进胰岛素发挥作用,以调节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含量。
(2)将新鲜莴苣密封在保鲜袋中,一段时间后,保鲜袋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这些水分主要来自莴苣的哪项生命活动?________?。
(3)莴苣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为研究光照情况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明选用500粒饱满的莴苣种子,平均分成五组,在黑暗环境中吸足水后,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要使首种子的萌发率接近100%,需要的光照情况是________。
21.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22.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 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________。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________实现。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① 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________能。
② 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________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________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或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12H4O2Cl4)。
① 二恶英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 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重,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减少通入类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23.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血液循环是人体最主要的机能之一。”在人体内,流滴在血管中的血液犹如河流一样,滋润着每一个细胞。血液具有运输、免疫保护、调节等作用。
(1)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可通过“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_______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这一途径,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
(2)如果人体的皮肤破损,病原体就会进入体内,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就能将它们吞噬,血液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为______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发挥作用。如垂体分泌的________?就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在寒冷的冬天,皮肤的血液是如何进行体温调节的?
24.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经传粉受精,图中的________将发育成果实(填序号)。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填一种生理作用)。
(3)很多果实发育成熟后,果皮的颜色变得鲜艳、果肉变软,并散发出香味。试从利于生物繁衍的角度分析,果实这些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
25.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2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26.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C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 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___?(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

27.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
A组 33.6 0.7
B组 38.1 __________
(1)② 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28.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________。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________。
29.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____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A错误;
B.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B错误;
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故C正确;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肯定不包括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2. B
考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即没有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遮光部位不能产生淀粉,而不遮光的部分则会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色,不遮光部分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B。
3. B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在此循环过程中,甲和丁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乙和丙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后与氧结合形成,故较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不易与氧结合。而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消化器官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时与氧分离,故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较丙血管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
故答案为:B。
4. B
考点:心脏和血管,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解答】A、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压到全身,心脏没有改变血液含氧量的功能;故A错误;
B、肾脏形成原尿是滤过作用形成的,而滤过作用滤过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原尿中肯定含有葡萄糖;故B正确;
C、肺呼出的气体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故C错误;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 D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解答】A、胃壁是可以收缩的,从而改变自身的体积,这样利于暂时储存食物;故A正确;
B、胃壁的肌肉不断蠕动,类似搅拌作用,可以让胃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故B正确;
C、胃液的pH约为1,酸性较强,可以杀菌、消毒等;故C正确;
D、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 D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图中①是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大;②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③是房室瓣,能够防止血液倒流;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故D错误;
故选D。
7. B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A、根据荷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进行解答;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
C、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根据植物的生殖发育进行解答。
【解答】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与晚上都进行,故A错误;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故B正确;
C、藕中的丰富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提供的,故C错误;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8. A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为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这两种环境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强弱与温度有关。
【解答】A、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没有了,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故B错误;
C、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故C错误;
D、题目中的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故D错误;
故选A。
9. D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将血液自组织间带回心脏,微血管则连接动脉与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答】A、观察血液流动方向,是通过血细胞来确定的,所以要选择颜色相对浅的地方来观察;故A错误;
B、血液的流动低倍镜即可观察清楚;故B错误;
C、通过观察血细胞流过时的排列情况来分辨动脉、静脉;故C错误;
D、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 B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解答】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除去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短,则酶的活性越高,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除去奶渍所需时间先减少后增大,说明酶的活性是增大后降低;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 (1)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却有多个胚珠。
(2)光合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光合作用.

12. (1)左心室
(2)S
考点:心脏和血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解答】(1)心脏中连接主动脉的是左心室;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多出一个硫原子,所以X是S;
故答案为:(1)左心室;(2)S。
13. (1)气孔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韧皮部
(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尿酸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片中的;
(2)二氧化碳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其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 14C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而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根部的;
(4) 14C先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在植物体外的空气中发现了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则说明有机物被分解了,植物体内分解有机物的作用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韧皮部;(4) 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14. (1)导管
(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
(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解答】(1)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
(2)味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传入神经把味觉感受器接收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中,从而味觉;
(3)胰岛素是蛋白质无法被消化吸收器官直接吸收,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而胰岛素必须以蛋白质的形成进入血液中才能降低血糖;
故答案为:(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15. (1)蒸腾
(2)甲
(3)减少
考点: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蒸腾作用,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甲装置在阳光下,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乙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下,发生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解答】(1)在实验的过程中,两个装置中的绿萝都发生了蒸腾作用,水被根吸收,被茎和叶散发出去;
(2)在实验过程中,甲装置在阳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而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甲装置的含氧量较高;
(3)在实验过程中,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有机物总量较实验前会减少;
故答案为:(1)蒸腾;(2)甲;(3)减少。
16. (1)I
(2)②
(3)B
(4)甲
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
【解答】(1)吸气后闭气不动,则胸腔的体积相对较大,即 I 图;
(2)图4是肾单位的结构,而原尿中的葡萄糖是通过 ② 肾小管的重吸收的过程,吸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
(3)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在胃和胰腺的下面,即B;
(4)通过皮下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身体内首先进行的体循环,即胰岛素会先进入到甲右心房中;
故答案为:(1) I ;(2) ② ;(3)B;(4)甲。
17. (1)氨基酸
(2)分化
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分化指非特化的早期胚胎细胞获得特化细胞(如心脏、肝脏或肌肉细胞)特性的过程。
【解答】(1)蛋白质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干细胞能够形成不同的组织,是其分化的能力,但现在干细胞只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说明其分化的方向被控制;故答案为:分化;
故答案为:(1)氨基酸;(2)分化。
18. (1)后
(2)毛细血管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解答】(1)显微镜使镜筒上升,向后旋转粗准焦螺旋即可;(2)红细胞单行通过,则说明血液流速较慢,该血管是毛细血管;故答案为: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后;(2)毛细血管。
三、解答题
19. (1)86(81~88之间均可)
(2)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
(3)C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最高点之间则是心脏跳动一次,约为0.7s,则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60÷0.7=86;
(2)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而左心房血压较低时,方便血液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3) 区间Ⅱ时,是心脏压强最大的时候,即左心室收缩的时候,血液是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故C符合;
故答案为:(1) 86(81~88之间均可) ;(2) 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3)C。
?
20. (1)葡萄糖
(2)蒸腾作用
(3)阳光直射一段时间后立即进行黑暗处理
考点:种子的萌发,蒸腾作用,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解答】(1)胰岛素可以调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 新鲜莴苣密封在保鲜袋中,一段时间后,保鲜袋内壁出现大量水珠,水主要来自蒸腾作用,其次呼吸作用也会产生水,但很少;
(3)由第1组实验可知,一直在黑暗环境中,莴苣种子不会萌发;对第2、3、4、5组可知,阳光直射一段时间后,如果先放置在树荫下一段时间,则莴苣种子不会萌发,但如果光照后立即黑暗处理则莴苣能够萌发;
故答案为:(1)葡萄糖;(2)蒸腾作用;(3)阳光直射一段时间后立即进行黑暗处理。
21. (1)解: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
(2)解: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可知,晴朗的白天甘蔗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低,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说明甘蔗低的地方呼吸作用强,高的地方呼吸作用弱;由于植株高处叶片的遮挡,低的地方不能接受到光照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会依然进行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2)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可以补充土壤中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沃程度,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且有机物会导致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能产生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2) 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
22. (1)B;呼吸作用
(2)化学;77.4;31.0
(3)四;72:71;BD
考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呼吸作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群落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解答】(1)小敏家庭院中含有多种植物,属于群落;由图可知, b、e是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垃圾中含有化学物质,通过焚烧的方式释放其中的化学能;小敏家消耗的电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小敏家一天日用电量为77.4÷30=2.58kw.h,发电厂一天发电80万千瓦时,所以可以供:80万÷2.58=31.0万;
(3) ① 物质二恶英的化学式为(C12H4O2Cl4),可知其由4种元素构成,碳元素与 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② A、二恶英是垃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少二恶英的排放要增加空气的通入量;故A错误;
B、 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可以让垃圾让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恶英的排放;故B正确;
C、 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难以燃烧充分;故C错误;
D、 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可以使较多的垃圾都能燃烧,从而燃烧的更加充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1)B;呼吸作用;(2)化学;77.4;31.0;(3)四;72:71;BD。
?
23. (1)主动脉
(2)非特异性免疫
(3)生长激素
(4)冬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和外界温差减小,热量散失减少。
考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解析:【分析】(1)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进行解答;
(2)非特异性免疫是天生的,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微生物接触获得的;
(3)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根据皮肤的血液对体温的调节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1)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可通过“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这一途径,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
(2)如果人体的皮肤破损,病原体就会进入体内,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就能将它们吞噬,血液的这种生理功能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冬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和外界温差减小,热量散失减少;
故答案为:(1)主动脉;(2)非特异性免疫;(3)生长激素;(4)冬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和外界温差减小,热量散失减少。
24. (1)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2)丙;光合作用
(3)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果实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形成的,即丙;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3)果皮的颜色鲜艳,散发香味都能够吸引动物来食用,从而把种子带到不同的地方,有利于繁衍;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丙;光合作用;(3) 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四、实验探究题
25. (1)右上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


(3)1.52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密度公式的应用,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是8号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实验结论可知,产生的氧气均来自水,所以实验三中氧气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与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氢盐的18O与实验1、2都不相同;
(3)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气密度为:设一瓶氧气的的体积为V,由于这瓶氧气只 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所以其密度为:;
故答案为:(1)右上;(2) 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3)1.52.
?
26. (1)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2)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
(3)a
考点:控制变量法,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通过测量容器内的 氧气含量的数据来反应的;
(2)方案一是在同一个容器内实验,而方案二是在两个容器内实验,且方案二使用了两只蟑螂,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3)蟑螂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所以二氧化碳含量要增加,由丙图可知,其呼吸作用是先快后慢的;故a符合;
故答案为:(1) 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2) 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3)a。
27. (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考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由实验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氧气,因此其他的量要都一样,因此A组试管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没有密封,则A组是研究有氧条件下的分解,则B组一定是无氧条件下的分解,所以B组试管中要各加入5毫升的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B组试管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 44.1克·升?? ,而15分钟后葡糖糖浓度为 38.1克·升?? ;则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为:(44.1-38.6)÷15=0.4 克·(升·分钟)?? ;
(3)A组是有氧条件下的分解,B组是无氧条件下的分解,由其分解速率可知,有氧条件下分解速率更快;
(4)酵母菌的 分解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水浴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 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2)0.4;(3) 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4) 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8. (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俯视图
(2)A
(3)减慢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尿酸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而且是通过测量箱子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改变来反应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弱的,而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无法验证了,所以不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要采用暗箱;
(2)植物的叶片表面存在气孔,气体和水蒸气都是通过气孔进出植物的,图4中的A是气孔,B是保卫细胞;
(3)由图2和图3可知,当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氧气的减少量会变得比较慢,则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在减弱;
故答案为:(1) 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2)A;(3)减慢。
29. (1)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考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实验选择多株,主要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由于偶然性,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故答案为:减少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该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叶绿素含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而其他条件则应该相同,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故答案为:光照强度;
(3)由柱状图可知,光和作用速率是B>C>A;而由表格可知,B的叶绿素含量最高,A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说明叶绿素含量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越大;则结论为 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2)光照强度;(3) 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