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课件(共15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课件(共15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8 15:02:09

文档简介

《散步》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1、《散步》入选教材二十年,经过数代教师的钻研探究,已经有些“新经典”的意味。本文贴近生活,清新隽永,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赏析、思考探究。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初一上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课堂,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小学思维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但仍需要进行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文本。
初中学生目前不具备朗读的能力,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朗读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预设: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知识技能: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程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美。
情感态度:3、领悟文章主旨,家人之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多媒体
方 式
方 法
1、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2、诵读教学法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走进读者、字词积累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如何探究文章主旨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课后读读写写抄三遍
2.朗读课文三遍
3.完成课课测第六课
【评价反馈】
1.通过抄写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陌生字词。
2.检查课课测,查看预习情况。

【主要内容】
1.字词检测
2.学生朗读(老师范读,学生模仿)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赏析文章主旨。
【评价反馈】
1.学生诵读的情况评价,并提出指导,应如何朗读。
2.从分析中提炼出如何进行景物描写的分析。

【主要内容】
1. 1.学生齐读莫怀戚的个人简介。
2.学生齐读字词拼音
3.学生齐读词语解释
4.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5.再度课文,找出文章景物描写并进行分析。
6.模仿例子创造诗歌。
7.赏析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评价反馈】
1.黑板听写检测。
2.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教学过程设计

【散文文体简介】
1. 教师简介散文文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
1.了解文体知识。

【了解作者背景知识】
1.学生齐读莫怀戚的个人简介。
【设计意图】
1.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字词积累】
1.全班齐读读读写写。
【设计意图】
1.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对部分段落进行朗读,老师范读,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学会停顿、声调以及在朗读中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2.
【再读课文】
1.摘出文章写景的句子,进行赏析。
2.分析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
1.学生掌握如何分析景物描写。
2.学生掌握如何分析文章主旨。

1.本次课程,我从培养学生读写综合能力训练的角度出发,且本单元是以培养学生学会朗读为学习目标。结合以上的两点,我在教学设计中也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只是效果不佳,初一的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不够。

课件15张PPT。6、散步 -------读写综合能力训练走进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字词积累初读课文课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课文: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课文: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散步的季节?
2.散步的地点?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5.谁来解决问题?
6.“我” 要如何解决?
7.为什么选择了小路?再读课文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品味景物描写作用。描绘了......场景或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画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知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课文的词句,任选一处改写成诗歌例: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字面理解:
深层理解: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对文学作品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开放的。如何探究文章主旨知道课后作业完成知能训练第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