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授课类型
文言文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故事情节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趣味性。文中包含的信息丰富,包括语言文化信息,重点需要掌握文言字词的含义。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学生步入初中,文言知识还很欠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很困难,读不懂甚至干脆不读。因此需要教师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与启发。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重点: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1.学生能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了解古人的智慧。
2.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要点。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PPT课件
方 式
方 法
引导启发法 讲授法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导入
朗读
划分故事段落(分成哪几个小故事)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课外迁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小结与作业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练习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反馈】
学生能够找出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教师通过这两个方面,启发学生归纳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过程设计
【从题目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1. 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首先请一名写字漂亮的同学上台书写课题。
2.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理解“期”的含义。
2.启发学生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用地名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特征)
【 自由朗读】
1.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
2.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
1.检查文中通假字“不”的读音是否存在问题。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划分故事段落 】
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这段内容由哪几个小故事构成?
学生自由读。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
1.通过朗读,学生思考,理清文章脉络。
2.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太丘与友”
1.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含义写在小白板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一个故事片段,也就是“太丘与友”的故事。
2.重点字词有:“期、舍、去”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元方与友”
1.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含义写在小白板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一个故事片段,也就是“太丘与友”的故事。
2.重点字词有:“委、引、顾”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1.合作分工,合作学习。
2.在合作中理解文章的含义。
【小组合作,分析友人的形象】
1.请大家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友人性格特点的句子,写在小白板上。
2.看看你们写的内容都是什么?(都是语言,行为)
3.课外迁移
4总结元方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
1.学生写的句子都是语言和行为,由此启发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2.及时迁移,从古文迁移到《背影》,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课我们知道了用地名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特征,
了解了课文含义,知道一些字词的含义。
也知道了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语言和行为入手。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从题目中抓文化信息,由此导入课文,是一个特色。
2.小组合作,小白板记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问题与建议】
时间安排不够,课上做练习的时间几乎很少。
【优点与特色】
1.学生参与度很高,学习具有积极性。
2.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合作,课堂参与度好。
【问题与建议】
结构划分时,可以再多引导学生,在引导学生高度概括文章上还有待提高。
【优点与特色】
1.课堂参与度高,学生积极性强。
2.课上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有兴趣点。
【主要问题反思】
1.文言知识比较难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简单有趣的语言,使学生不惧怕文言文。
2.文言文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要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事情。
3.引导学生高度概括文意。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今后会注重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往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1.引导与启发很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2.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语文学习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练习题(人物形象分析——从语言和动作中找线索)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节选自 朱自清《背影》
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语言、动作)
课件14张PPT。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们要做什么?1.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
2.自由朗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陈太丘与友期行从题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约定陈太丘是谁,原名叫什么? 陈太丘原名叫陈寔(shí),因为当过太丘县的长官,所以人称陈太丘。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特征。一、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二、自由朗读,理解文意1.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思考:本篇由哪几个故事片段组成?(故事层次划分) 太丘与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太丘与友”的故事。 元方与友(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考一考:类推迁移法:
根据古意推断词语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元方入门不顾
左顾右盼
约定回头看三、分析人物形象1.小组合作:友人有什么性格特点?找出文中能够体现友人性格特点的句子。语言行为
“尊君在不”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去后乃至。
友人惭,下车引之。去后乃至。“尊君在不?”“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不讲信用有礼貌粗鲁;容易激动;不会控制情绪。有担当,知错就改通过 ,可以看出友人...... 本课给我们的启示:分析人物形象(行为、语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节选自 朱自清《背影》2.元方是怎样的形象?(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元方入门不顾。本课小结1.关注题目中的文化信息。
2.朗读,并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行为、语言)。1《背影》父亲形象分析,写在作业本上。
2.抄写并背诵课文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