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8 18: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孩子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孩子与父母相似的特征,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父母。揭示遗传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四组动物的图片。利用图片展现了动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似特征。表现为动物之间也存在遗传。
第三部分:介绍遗传学家孟德尔,利用豌豆图片与表格,展现了植物之间遗传。
第四部分:展示图片,猜测猫爸爸的样子。
(2)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
3、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孩子与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解更多遗传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了解遗传知识。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现象只是知道一些,对于“遗传”这个概念,学生的知识比较少。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课我准备以学生探究研讨法为主,以教师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系统知识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讨论人类、动植物一些相似的特征,有利于他们感知遗传并对遗传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突破教学难点。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 合作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 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方法谈话导入:学们,从小到大有没有人说过你长得很像你的爸爸妈妈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嘛?那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从了解人类外形特征的相似特征来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首先教师让学生们观察我,说说的外貌特征,观察我母亲的图片,猜猜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并说出依据。小组内说说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的特征,出示本班同学父母的照片,辨认是谁的父母,并说说依据。
然后归纳总结什么是人类的遗传现象,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2、认识动物间的遗传现象: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关于动物遗传现象的例子。出示图片,小组讨论猜测猫爸爸的样子,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接下来让同学说说他们知道的关动物遗传的言语。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
3、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关于植物遗传现象的例子。介绍遗传学家孟德尔,出示图片,小组讨论如果谈们去研究植物的遗传现象,他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的遗传现象。接下来让同学说说他们知道的关植物遗传的言语。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
(三)巩固练习 围绕上述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习题,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六、说板书设计:从人类、动物、植物三个方面说明圣物的遗传现象。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对教材和教学结构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