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认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通过收集证据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证据,如衣物,身高体重,力量等。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师生共同准备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学生收集证据难度不大,关键是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有一定的难度。? ?? ?? ?? ?? ??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认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3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物或数据可以证明我们在成长。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2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探究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搜集资料及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课件?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等能够证明自己成长的证据。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 1、出示本班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在成长。(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四张图片,质疑: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理念: 突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后面的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新课程倡导下的合作学习得以体现。?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并进一步质疑: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引导学生课堂上展示课外搜集到的一件能证明自己成长证据,教师适时板书。(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能力)?
二、制定搜集成长证据的计划
? 1、根据学生刚才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除了我们刚才展示的一件证据,我们还还可以搜集哪些物品或数据作为自己的成长证据?而这些物品你准备去哪里搜集?怎样搜集?带着问题小组讨论,为接下来制定活动计划打下基础。?
2、教师谈话,引出制定活动计划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本次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促使活动计划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3、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全班交流制定计划,教师及时做好评价与指导。?
三、本节课小结?
1、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总体回顾。
?2、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感受及时做好记录,引入课外习题,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
3、分发健康卡片,讲解身高,体重曲线图的画法。(由于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记录卡的方法,在这里教师不必要强调)
?四、课外拓展?
1、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并与以前制作的成长记录卡制作一 套自己的成长简历,下节课做好展示。
? 2、课外根据制定的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计划完成活动,督促活动有目的的落实,教师应温馨提示:注重实物与数据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我在成长
1我们一直在成长着:身高,体重的变化
2证据:衣服、鞋子、照片……
3测量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4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教学反思 :
本课是国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我们长大了》中的第1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的变化,了解人体各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人体有两个生长发育突增期。教学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的。1、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收集了能反映自己在成长的证据,用学生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做成了课件等。2、从一个很有趣的“猜猜我是谁”的活动开始,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己和同学从婴儿——幼儿——现在的身体变化,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3、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测量的重点放在测身高和体重上,但又不局限于测身高和体重,还要求学生在测量身高和体重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测其它项目。这样既有共同测量的项目,又满足了学生对其它项目的好奇心。学生在绘制自己成长曲线图和比较、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情况,同时也掌握了自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4、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游戏、测量、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感觉到对测量的指导还不够。在墙上贴出测身高的尺子这个方法比较巧妙,免去了许多麻烦,也节约了较多的时间。但由于对测量方法指导不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