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作文歌诀”看懂图画内容,说清图画内容。在说话时能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
2.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想象,适当补充画面内容,把放风筝讲得更完整生动。?
3.渗透对大自然的热爱,鼓励学生爱表达,会表达。?
教学重点:?
运用歌诀把放风筝的过程讲清楚,讲具体。?
教学难点:?
进行拓展想象,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把图讲生动。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
歌诀:一把审题关过好。?
学生朗读写作要求: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通过审题知道要写清看到的和想到的,比如:人物、事情、动作、语言等。?
二、整体看图?
歌诀:人物关系要理顺,主要人物不能少。?
主要人物是近处的三个小朋友,他们是好朋友。次要人物是远处的三个人,他们是一家三口。?
预设:小明、小刚和小红在放风筝。?
预设:周末上午,小明、小刚和小红在草地上放风筝。?总结:通过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做文章的开头。?
三、具体看图?
歌诀:二把画面仔细瞧。?
(一)风筝?
歌诀:颜色姿态仔细瞧。?
预设:有红色的蜈蚣风筝和金鱼风筝,有棕色的老鹰风筝,还有彩色的屋顶风筝。?
预设:有摇头摆尾的蜈蚣风筝,有凶猛无比的老鹰风筝,还有小巧玲珑的金鱼风筝。?
预设:草地上空飞满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凶猛的老鹰风筝,有长长的蜈蚣风筝,有拖着长尾巴的金鱼风筝......五彩缤纷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美丽。?
人物?
1.看到的?
歌诀:神态动作仔细瞧。?
预设:小刚兴高采烈地举起一只风筝,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向前面跑去。?
预设:小刚欢天喜地地举起一只风筝,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聚精会神地盯着风筝向前面跑去。?
2.想到的?
歌诀:想象头脑能开窍。?
按要求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接下来风筝飞起来了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用思维导图(中心词可以选择“一次成功”或“再试成功”)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用关键词写出来。
(3)对照思维导图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在稿纸上。?
汇报(思维导图+精彩片段)?
预设:一次成功--小刚兴高采烈地举起风筝,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向前面跑去。这时,小明给小刚一个口令:“放!”,小刚把风筝往空中一抛,小明迎着风加速跑起来,只见风筝一摇一摆地飞上天空。风筝越飞越高,在一旁的小红欣喜若狂:“风筝飞起来啦!”?
预设:再试成功--小刚兴高采烈地举起燕子风筝,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向前面跑去。这时,一阵大风吹来,小刚把风筝松开,只见风筝掉了下来。小刚叹了口气说:“唉,出师不利。”小红安慰他们说:“没关系,继续努力,你们一定可以成功!”这次,他们有了经验,趁着风力小一点儿的时候开始放,风筝终于顺利飞上天空。小明一边放线一边收线,让风筝平稳地保持在天空。?
总结:不管是一次成功还是再试成功,把神态、动作和语言写清楚,放风筝的过程就具体了。描写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做文章的中间。?
四、结尾点题?
歌诀:篇末点题是一招。?
自然式结尾、想象式结尾、哲理式结尾?总结: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让我们带着这种美丽的心情,结束本课的学习,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