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8 20: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指导研究方法。?
(3)师生共同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成员跟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周末到图书馆、资料室搜集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找一个时间集中,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一起办手抄报。?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一,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春节童谣》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学生齐背诵)?
听同学们背的这么兴致勃勃,老师感觉大家都还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春节中呢!怪不得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望过年”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春节吧!?
二,最爱春节来回味?
春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又有哪些习俗呢?请看大屏幕。(幻灯片)?谁来带着同学们读大屏幕上的这句话??
明确:春节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有的地方到正月三十结束。?
生:春节是最古老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放鞭炮。?
师:为啥过年要放鞭炮呢??
生1:为了热闹。?
生2: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怪兽。?
生3:为了辞旧迎新。?
师:(下一幅幻灯片)春节里还要做什么呢??
生:贴春联。?
师:请大家一起读这幅春联,感受春的祥和。?
师:你在平常的生活中收集了哪些春联呢?
生1: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生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生3:逐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
生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你们点赞!?(出示下一幅幻灯)一起读。?
生:正月初二回娘家。?
师:谁的娘家??
生:妈妈。?
师:妈妈的娘家就是我们的姥姥家。你们的爸爸每年大年初二带你们姥姥家了吗??
生:回了。?
师:你们每次回姥姥家都是怎么去的呢??
生1:给姥姥带米带油。?
生2:给姥爷带点儿小酒。?
生?3:给姥爷姥姥带营养品。?
……?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孝顺,回家了表扬我们的爸爸妈妈。表扬妈妈不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表扬爸爸对待姥爷姥姥像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好!不过,其实我们回姥姥家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看望他们,有这份孝心就好!?
师:(出示下一幅幻灯)一起读。?
生:接灶神。?
师:你们家接过灶神吗?接它干嘛呢??
生1:祝福自家新年发财。?
生2:祝福我家财源滚滚。?
师:(出示下一张幻灯)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春节说过和做过的。?
生:拜年啦!?
师:为什么要拜年呢??
生1:为了辞旧迎新。?
生2: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
生3:为了增进感情。?
总结:难怪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古老最热闹的节日!难怪春节来临,无论我们在哪儿,无论我们离家多远,无论我们有多忙,我们都会风尘仆仆地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除此以外,你还知道什么传统节日??
三,?传统节日我知道。?
师出示:(老师读节日名字,同学们读节日的时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四月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师:我出示节日的图画,你们能看着图画大声喊出这些节日的名字吗??(……)?
师:香飘粽?
生(齐):端午节?
师:赛龙舟?
生(齐):端午节?
师:牛郎织女?
生(齐):七夕?……?
四,?节日习俗大放送?
师:最近几个周,老师布置同学们分组搜集了传统节日的传说,起源,习俗,
故事,童谣等等。你能跟大家在这儿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节的来历”。重阳节是重耳(晋文公)为了纪念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生2: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重阳节的童谣”。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飘。九月九,重阳节,我和爷爷来登高。我们俩,手拉手……?
生3: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要吃元宵,关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迎紫姑,走百病,逐鼠。?……?……?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们花了时间,费了力气,所以收获了这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现在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
五,?传统文化来继承?
师:你们还记得“中国梦”吗??
生:记得。?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师:想知道习近平爷爷怎么说吗??出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是如何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你们家是怎么过传统节日的?你写过传统节日的作文吗?你背过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请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1:我在过春节的时候跟我姥姥妈妈在家里包包子,包好以后备着春节那几天吃现成的。?
生2:我写过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我给大家念一下:……我的作文主要是叙述我跟爸爸妈妈在阳台赏月的情景,爸爸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3:我会背“二十四节气歌”。里面的“冬至”就属于传统节日,那一天要吃饺子。?
生4:我每年春节都要帮爸爸妈妈写春联,现在我的春联写的越来越好了!?……?……?
师(总结):你们的分享让我深深感受到你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我相信以后大家在与家人共度节日的时候,传统文化的这颗种子一定会在你们心中发芽开花,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六,?结束语。?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叫《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的书,如果你们还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就去书里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