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过程与方法: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那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传统节日??
师:这些节日中,哪些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屏幕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更是脍炙人口,经久流传。?
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古诗——《清明》(板书(板书课题)?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它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春节)。?会背这首古诗吗?来,一起背一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季里的一个特殊传统节日--清明。(板书(板书课题)?
二、交流搜集资料?
教师:谁来说说你查阅的有关清明的资料。???(学生:汇报清明资料。?)??
屏幕出示: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注释: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祭祖、放风筝等习俗。??)??
教师:清明佳节这一日子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板书:唐???杜牧(指导写“牧”)。?????
教师:谁来说说你查阅的有关杜牧的资料。???(学生:汇报杜牧资料。)?
出示作者简介。(补充:唐朝是诗人辈出的一个朝代。也是古诗最兴盛的时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把诗归结于唐,也可以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与垄断之势。唐朝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大诗人。?????
(1、李白诗仙、2杜甫诗圣、3白居易诗魔、4李贺诗鬼、5王维诗佛、6苏轼诗神)?
三、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自由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
3、识字写字,指导书写。????????
欲、魂、酒、牧??????
指导书写欲和魂。???
4、师采用各种方式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合读、师生合读、齐读)(课件出示停顿符号)?
四、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1、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用横线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波浪线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理解第一句:理解“雨纷纷”(说明雨不停地下,雨很细)?
教师:春天的雨虽然不停地下,但很细。故我们说:纷纷之雨──细?
比较:春雨:细??????夏雨:大???????秋雨:“淅淅沥沥”?
3、理解第二句:理解“欲断魂”?
4、理解第三句:理解“借问”
?5、理解第四句:理解“遥指”??
6、学生齐读。?
7、情景朗读:??
A、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而此时却是——(男生读前两句诗)??
B、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所以——(齐读后两句诗)??
C、《清明》欲断魂??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而此时却是——(女生读前两句诗)?
D、此刻孤身一人赶路的行人偏逢连阴雨,看到行人匆匆,所以有感而发——(齐背全诗)??
五、总结升华,揭示中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生自由说
?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呢?生自由说?
师补充:纷纷其实不是写雨,更是写“人的心”,写诗人此时悲伤、孤独、凄凉的心,所以他想借酒消愁。?
师过渡:那你能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读一二句,指导读三四句。再次齐读。?
六、拓展练习??想象画面。?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1、生自由说,2-3人汇报。?
2、将你眼前出现的画面写下来。?
3、交流所写作品,生评议,师点评。?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纷纷??????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