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第一小学教案
课 题
盘筑成型
课 型
造型表现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标注)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成陶艺作品。
2、了解陶瓷文化和陶瓷成型的工艺。
3、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
重点:能够用盘泥条的方法制成陶艺作品。
难点:在盘泥条作品中的造型把握。
教学资源
学生:陶泥 泥工具等
教师:媒体课件、教学范作
板书设计
盘筑成型
步骤:
搓 (粗细均匀)
制底 (按、压)
盘 (内部抹平)
装饰
教后反思
主备教师: 张静静
经开区第一小学教案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互动热身
二、导入新课
1.欣赏艺术家作品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播放课件)
师:通过欣赏大家与没有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材质不同;颜色不同;都用了泥条盘起来的。
(教师随机点评)
师: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内容。
板书:盘筑成型
三、展开教学
师:我们中国在制陶技艺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盘筑成型这一方法是最古老的制陶技法之一,早在仰韶文化期间就已经出现,距今已经五、六千年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种技法的魅力,好不好?
预设生:好!
1.游戏
师:在桌面上老师已经为每人准备好了泥块。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师:好,拿出小的这块,展现你们灵巧的小手的时刻到了,看谁能在一分钟时间内,把团胖胖的泥变成一个小瘦子,搓出令自己满意的泥条来,准备好了吗?
开始。
(生进行搓泥条游戏)
师:停,时间到。
师:让我们把泥条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谁搓的比较好呢?
(教师及时点评奖励)
师:同学们,大家搓的都不错,搓泥条就是盘筑成型的最基础环节,在搓泥条时只要你掌握技巧,从中间向两边搓,手掌均匀用力,就会很快的搓出一条粗细均匀的泥条。
师:有了泥条我们就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这就是老师利用泥条盘筑而成的一件作品,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优雅的马蹄莲。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呢?
预设生:想!
2、欣赏微课
师:好,那么请跟随老师来走进一段微课,看的时候,要认真看,仔细想,盘筑成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播放微课)
师:微课看完了,谁来说一下盘筑成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板书以下内容)
预设生:1、搓 (粗细均匀)
2、制底 (按、压)
3、盘 (内部抹平)
4、装饰
(教师补充)
(教师随机点评)
(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全面,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请坐。/你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观看认真)
3、学生作品欣赏
师:概括出四个步骤和具体方法,通过学习,老师学校的孩子们也做了一些作品,让我们来看一下,你们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播放课件)
师:通过创意,作品精彩纷呈,老师相信你们会做的比他们还要好。
师:想不想做?
预设生:想
师: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的创意。
师:请看白板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小组交流,本小组要合力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2.小组长组织成员详细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并组织开始制作。
3.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作品,畅谈创意,并做好展示准备。
(教师随机点评)
注意:泥条不要太细,容易干。
底部做好后放到托板上进行盘筑。
师:好,开始。(四人一小组,前桌转过身)
师:
4、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在必要时可以提问一组同学的创意是什么,如何分工的)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先做到这里,
请同学们面朝老师坐好。
师: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呢?
(教师随机点评,奖励)
(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件这样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创意独特)
师:没有做完也没有关系,老师把泥留给大家课下,一个小组的成员还可以一起做。
五、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你们继承去发扬,看到今天你们富有创意的作品和认真学习的模样,老师很是欣慰,也许在将来陶艺大师就会在你们当中产生。
谢谢大家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40分钟时间。
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理解。
在游戏中感受搓泥条的方法。
学生可以互评,进行评价比较。
学生欣赏教师作品。
欣赏微课,从中自学并总结方法、步骤。
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
学生按照合作要求,进行交流,分工明确、合理,展开有效配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交流作品创意,制作过程。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盘筑作品的魅力,并从中发现作品的特点。
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通过游戏渗透“搓”的方法,在玩中学,使学生自己感受“搓”的要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提炼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使学生在欣赏中,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作灵感。
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培养创作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踊跃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总结升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向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