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导 体 与 绝 缘 体
———注重孩子们在科学课堂的探究过程
教学基本信息
课时
1课时
年级
四年级
姓名
单位
地址
教 材 说 明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它是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孩子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孩子们在科学课堂的探究过程”。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教材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一块橡皮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都要用到电路检测器检测,所以检测橡皮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而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的一块橡皮检测的过程有以下5个步骤:1、从右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4、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这些检测与分析的活动都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与活动效率。快速检测物体并不代表草率的活动,每次检测都要严格按照“检测检测器——预测——检测——重复检测”的过程进行。知道了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就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教师和家里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教材插图中的孩子们正在讨论:“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强调了安全用电的注事项,同时也强化了孩子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知道。在这一课里,孩子们将会发现导体是电流容易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科学概念。教材要求孩子们在一节课里要检测25种物体,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我就选取了15种有代表性的物体让孩子们在课堂检测,删除了10种物体。
教 学 目 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9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 学 准 备
学生:电路检测器,每组一套材料包含了螺丝钉、钥匙、回形针、铝片、玻璃、铁片、一元硬币、橡皮筋、筷子、纸等15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示 意 图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活动1——探究活动2——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及策略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演示电路检测器的实验: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2: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3:师生共同得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
探究活动一(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如果老师不把导线连接起来而是这中间放一块橡皮擦,他还容易让电流通过吗?
2: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同学们对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
3:教师PPT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1:学生思考并汇报猜想
2:学生观察并可质疑
3:接下来我们每个小组用最快的时间和最科学的方法检测一下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本课的重点是检测橡皮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因此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为的是小组检测15种物体时能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探究活动二(检测9种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的物体,到底哪些是容易导电,哪些是不容易导电呢?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这些物体。老师给大家15分钟时间完成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在实验检测表上猜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
2:学生开始实验探究验证
3: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这个检测实验较花费时间。所以要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如果开展比较快的小组,再鼓励他们再去检测身边的物体
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请小组汇报
2:找找实验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出示插头,为什么这样设计
4:布置课后观察作业
1:其它学生倾听质疑
2:学生汇报
3:学生交流并汇报
4:课后找一下身边的导体与绝缘体,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本环节让孩子明白: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板书设计
?导体???????????? ??绝缘体
↙ ↘
?容易让电流通过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对本教学设计的“教法及学法”自我分析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在教法及学法上有以下两点体会:
体会一:设计本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要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地开展探究活动,就要有科学活动的规则。如:在检测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活动过程中,先让学生制订检测橡皮能不能通过电流的小组活动计划。因要求学生能制订出较完整的活动计划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后,再引导学生读专家提供的研究方法,并讨论专家计划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少了这一步行不行。让学生理解:“橡皮从右边的盒子里拿出,检测后放入左边盘子中”是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
体会二:在科学课堂上,所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倡导小组成员间或组组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感兴趣的事,总是要争着表现自己,活动能力强或好表现自己的同学更是很少考虑到合作。故在小组活动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做不同的工作。如:在检测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活动中,有的同学负责材料工作,把要检测的材料从右盒子里拿出来,递给检测的同学,检测完毕,从检测员手中接过来放进左边的盘子里;有的同学负责检测工作,并把检测到的情况让全组同学看到,然后将检测的结果汇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认真地观察检测过程,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工作;负责汇报的同学在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时,聆听大家的意见,作出汇报的准备。因为检测的材料比较多,有的角色也可以替换,经历不同的操作过程。
《导体与绝缘体》学生检测记录表
四年( )班 第 组
物体
名称
预测
检测
复测
检测结果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导体)
不易导电(绝缘体)
1.螺丝钉
2.木片
3.塑料片
4.一元硬币
5.铅笔芯
6.橡皮筋
7.铁片
8.纸片
9.回形针
10. 钥匙
11. 铝片
12.棉布
13.玻璃
14丝绸
15.皮毛
我们小组的特别发现:
要求:用“√”表示灯泡会亮,用“×”表示灯泡不亮,填入相应物体下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