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探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使学生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复习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由旧引新,激发学生对探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一填:
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演示将1米平均分成10份。 填空:1米=(10)分米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 填空:1分米=( 10 )厘米
将剩下的9分米每一分米都平均分成10份,一共有多少份? 填空:1米=(10)分米=(100)厘米
师:同学们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吗? 量一量:请同学们测量学习任务单一中两条线段的长度。(2分米或20厘米)
3、师:同学们已经会测量长度,那你们会测量面积吗?请同学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了哪些测量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为新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让学生经历从线到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新知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学习任务单二:测量出以下两个图形的面积。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看看哪一小组的方法多。
预测1:用直尺量出来它们的边长后计算,长方形面积是5×4=20(平方厘米),正方形是4×4=16(平方厘米)
预测2:通过摆一摆,横着摆满,竖着摆满,长方形的面积就是5×4=20(平方厘米),正方形是4×4=16(平方厘米)。
2.测量大正方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办法真多,现在难度升级,请同学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测量学具袋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推导结论: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学生汇报:
预设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就是1×1=1(平方分米)。
预设二: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通过摆发现大正方形中摆100个小正方形。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质疑:摆一摆的时候小正方形没有把大正方形铺满呀?你怎么知道能摆100个? 师:同一个正方形,面积出现两种表示方式,那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使学生
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况”,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中质疑,让孩子从难点、重点内容中提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同学们开动脑筋通过摆一摆和算一算的方法都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老师这有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借助刚才的经验,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它的面积?
预设一:利用摆一摆的方法。学生讲述后,学生上来摆一摆。
预设二:利用计算的方法。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或者100平方分米,那你能不能得出第二个结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板书后齐读) 教师:现在,你认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0)师生共同具体说一说。这三个面积单位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那不相邻的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课件演示、总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新知,渗透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
师: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你们想一想,这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否存在这联系呢?观看动画后(同桌相互讨论后请一名学生汇报)。
师:听到他说的你们有没有明白一点?师强调:长度在扩大时只是横向或者纵向扩大,而面积扩大时既要横向扩大还要纵向扩大。面积=长度乘长度,所以面积单位间进率就是10乘10,所以是100。我们知道一个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如果1米、1分米、1厘米的线段同时往高长,分别长成一个1正方形。我们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课堂练习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填空: 请同学们在学习单的背面完成检测题,找两个典型的拍照上传,集体批阅,总结方法。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是怎样换算的。归纳出高级单位换算为低级单位是要乘10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100。
判断对错:
师:同学们真厉害,没能难倒大家,现在我很挑战升级,利用你手中的平板进行抢答。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 )
(2)400平方厘米=4平方分米。 ( )
(3)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 )
(4)7米=700分米。 ( )
3、师: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见的数学问题,小红和小刚发生的争执,同学们赶快帮他们判一判吧。平板板书推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将新知在练习中内化,学生思维得到不断的强化,不断升华。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课前的提问,你还学会了什么?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复习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让学生经历测量长度,体会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进而为测量面积时也可以用不同面积单位来表示面积的大小做铺垫。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先让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测量面积的方法测量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通过计算、摆一摆的方法都得出了结果,为后面测量1平方分米以及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做铺垫。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况”,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中质疑,让孩子从难点、重点内容中提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