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罪行一:日军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罪行二:烧杀掳掠篇之南京城在哭泣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上图是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罪行三之细菌战与毒气战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731部队用的骨锯用于挂人肉的铁钩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汪 伪 政 权伪满洲国罪行四之殖民统治“和平”之犬汪精卫1942年12月汉奸汪精卫(右三)前往东京拜会日本主子东条英机(左三),奴颜婢膝。 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掠 夺 军 需抢 夺 民 财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军官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字母二、中华民族的抗战1、局部抗战(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2、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因素
(2)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过程
(3)1937-1945年的主要军事斗争(两个战场)
(4)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①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安德馨山海关抗战,宋哲元部长城抗战喜峰口失而复得。
③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爱国民主人士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③ 1935年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关内人民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国民党
爱国
官兵①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国
共产党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东北军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爱国力量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重要因素:
◇转折点:
◇实现标志: 上升为主要矛盾 不断高涨的推动 的和平解决国民党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 倡议、主导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国民党政策的转变2、全民族的抗战 (1)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因素(2)全 民 族 抗 战 的 实 现 过 程日本侵华(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八一三事变(3)1937--1945年的主要军事斗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抗日武汉会战反扫荡斗争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
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进入到相持阶段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洛川会议后1940年下半年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种形式的游击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开辟 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如何看待百 团 大 战共产党敌后战场如何看待(4)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全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 在国统 区划分若干战区 在敌占区 开辟敌后战场 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 两者根本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民众。
形成的区别的根本原因:
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5)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领导力量群众基础军事斗争抗战效果没有统一的领导关内外社会各界爱国军民的自发斗争国共合作、共同领导未能阻挡日寇的侵略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成为抗战胜利的基础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国际、国内) 三、抗战的胜利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
1)中国是反侵略的正义反法西斯战争。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重要保证)2、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 1.(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D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