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音频素材(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音频素材(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8 21:08: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革命品质
课 时:2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基于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本课要写的字中,“哼”和“执”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将“亨”多写一横,而漏掉“丸”的一点,教师要及时指导。
基于阅读: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是在第三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第三单元本班学生对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掌握的不错,因此这一块着重复习,不是难点,但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革命者的品质,对于小学生而言,革命者大多数是历史人物,和孩子们生活相去甚远,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有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定难度。
3. 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 -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评价任务
1. 默读课文,能够找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的词句,并简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达成目标一)
2. 全班交流,在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基础上,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革命形象(达成目标一)
3. 在感受到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达成目标一)
4. 能够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段落,说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现手法。(达成目标二)
5. 通过老师的引导,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前后照应的写作好处。(达成目标二)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的词句,感受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革命形象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现手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一. 复习导入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李大钊同志具有怎样的品格呢?【课件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年春天,通过李大钊的外貌、神态、言行来读懂他,同时结合我们上节课查阅的关于他的资料,加深对李大钊的理解,这也是我们这一单元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感知主要内容 二. 教授新课一、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品质S:请同学们拿起笔,打开书,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语言、动作、表情的语句,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批注你的感受,思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间5分钟 [课件2]S: 相信同学们已经批注的差不多了,请将你们的答案发到屏幕区里吧。连麦2人: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和你的批注吧。(学生说哪句话,老师就相应的PPT)【被捕前的言行】 [他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课件3]这说明了什么呢? 早出晚归、工作忙碌再加上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这一切的行为都在提示我们什么呢? 是的,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课件4] 李大钊负责领导北京党组织的革命工作,他早出晚归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他烧掉书籍和文件,表明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了。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很多资料不能留下来,工友被抓预示着敌人已经开始疯狂地镇压革命者,暗示父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父亲和我的对话】 有同学关注到我和父亲的一个对话,请读一读[课件5]”父亲平日对我的态度是耐心的,而现在的态度是含糊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不论……总是……总是”体现了父亲对待我们的慈爱和善,[课件6]但是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由此表明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父亲与母亲的对话】 母亲为什么要劝父亲离开呢? 那父亲知道自己的处境吗? 在明知山有虎情况下,他作出了这样的回应:[课件7]父亲的这段语言描写中,父亲的语气是怎样的呢?从他的话语中,哪儿能读出来坚定的信念? 由此,你感受到了李大钊的精神品质的吗?是什么?(学生交流……)是的,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就在被捕之前,李大钊还在为策应北伐而努力着,坚决以此表明了他的决心。[课件8]我哪能离开?一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和情感。同学们,你们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段话。朗读这段话,语气一定要坚定有力,表现出为革命工作鞠躬尽瘁的决心。[课件9] 【父亲被捕时的表现】[父亲不慌不忙的向外走去]这是对李大钊的什么描写呢?[课件10] 而此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又是谁呢?是敌人,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还纷乱的喊叫。这是敌人的虚张声势。作者通过将两拨人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可以凸显李大钊的什么品质呢? 是的,沉着镇定、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课件10]宪兵、侦探、警察一人倾巢而出,一拥而入,像魔鬼一样。而枪口对着的只有我和父亲。而父亲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你找到了吗?同样,通过对比,我们可见敌人的残暴和对李大钊的重视和恐惧。[课件11]【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这说明了什么呢?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12](这有一段视频,一起来看)[播放视频]同学们在查阅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牺牲的史实资料时,可能会得知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的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食指连心痛,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平静、而慈祥是对他的神态描写。平静说明什么呢?对了,说明李大钊在经历了残酷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这个词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是。那是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当我们都哭喊出来时,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一段话,打动你的有哪些词语呢?[课件13]是的,安定,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课件13] 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课件14]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他对革命工作仍然鞠躬尽瘁。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被捕时才能格外的镇定、从容、处变不惊。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同时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走之前父亲说完话又望了望我们,这一望竟是我们最后的诀别,我想这眼神中一定饱含着太多的心情和嘱托。如果眼睛会说话,他要表达什么呢?同学们想一想,我想这眼神可能在说,我的好女儿,你们懂事了,长大了,爸爸为你们感到自豪、感到欣慰,你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长大后完成我未尽的心愿,争取革命的胜利,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儿女们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嘱托。那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这部分我们通过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我们读懂了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他崇高的品格。所以在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通过外貌、神态、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格。二、 体会表达手法1. 同学们读最后的这三个自然段,[课件15]再和文章的开头来比较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① 是的,这几个自然段按都提到了一个日子,那就是4月28日,[课件16]前面写到的,后面也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也做了铺垫,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如果前后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位置,就叫首尾照应。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课文匆匆,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也是采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同学们想一想,首尾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对了,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突出中心,表现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件17]这篇课文除了在开头和结尾处有之外,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也有前后照应的地方,同学们你能找到吗?[课件 18] 在第几自然段,什么事情呢?画下来文章在烧文件和阎振三两处也进行了前后照应。这两处写法的好处是什么呢?还是让文章的结构紧凑吗?[课件19] 不是的。这样显示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比如如果前面不提到阎振三上街买东西一直不回来,后面在李大钊被捕时,军警中间却出现了阎振三、读者读到这里时,心里就会画许多的小问号,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哪里来的人物?所以在前面做了铺垫之后,就会让读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些。[课件19]三、 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 就让我们记住这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革命先烈吧。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囚歌》[课件20][播放音频]同学们,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呢?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吧。2. 正是这些在烈火与热血中的革命先烈们,正是因为他们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挺起脊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课件21]而现在,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世界强国,中国人的脊梁永远不屈,以前是这样,现在依旧还有那颗奉献的心,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美好品质,这次疫情之下,同样,中国人再次被全世界敬佩,因为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才得以平安在家。他们,同样是英雄。 默读课文,能够找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的词句,并简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达成目标一) 全班交流,在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基础上,感受到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革命形象(达成目标一) 能够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段落,说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现手法。(达成目标二) 通过老师的引导,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前后照应的写作好处。(达成目标二) 在感受到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达成目标一)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去搜集资料有关“疫情之下的英雄”,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歌颂这些英雄们,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与感激吧。形式不限,可以是文章,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美篇,可以是手账,可以是你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自己制作的抖音视频 。【上传形式,可以是链接,可以是图片 可以是word文档 也可以是录音】唯一的要求:真情实感, 用心。[课件22、23]整理课堂笔记
板书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9张PPT)
课前准备
1.上课认真听
2.笔记认真做
3.问题积极答
4.不做无关事
1.准备好学习用品
2.端坐在学习桌前
3.排除掉外在干扰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圈出关键词,思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1927年春天
局势危急
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6年春天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对话
对比


充分表明了父亲对“我们”的慈爱
也表明父亲对革命事业是很慎重的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舍小家,顾大家
反问句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
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父亲对亲人的爱

法庭上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因为
所以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课后第4题)
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前后照应的好处。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
后面揭示答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
到永生!
囚歌
叶挺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
子里爬出!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命者还有哪些?
(课后第5题)
作业:搜集资料有关“疫情之下的英雄”,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歌颂这些英雄们,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与感激吧。

要求: 1. 形式不限,可以是文章,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美篇,可以是手账,可以是你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自己制作的抖音视频 。
2. 上传形式,可以是链接,可以是图片 可以是word文档 也可以是录音
3. 唯一的要求:真情实感, 用心。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___与父亲的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 ,被害后写了 ,展现了革命先烈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
敬仰与怀念
形势险恶、危险
心虚、残暴
处变不惊
镇定、沉着
无比沉痛
忠于革命
写作手法 好处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