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小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铅笔、素描纸等。
教师:课件、白纸、记号笔、炭笔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添画游戏
(1)教师出示城堡范画,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座美丽的城堡,大家喜欢美丽的城堡吗?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堡,通往城堡的路因年久失修毁坏了,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设计出一条通往城堡的路。有哪位同学想来试一试呢?
(2)其他同学请在素描纸上也画出一条“弯弯的小路”。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同学画的小路,第一条呢,是直直的小路,第二条呢?哦~它是近大远小的小路,我们看下一条,第三条是弯弯的小路,
三条小路我们都看过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哪位同学修的路最有纵深感呢?
(3)引出课题
教师:没错,这位同学修的路最有纵深感,想知道为什么吗?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弯弯的小路》这一课,学习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一条路的纵深感与空间感。
板书课题:《弯弯的小路》
欣赏作品
我们先来看一组摄影作品,草地上的木板路,石板路与田间小路,
同学们对比着一下这三天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条草地上的木板路,弯弯的,很长而且看向远方的时候越来越小;
那我们接着看,下一张家乡石板路,他也是弯弯的,而且往远处伸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家乡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小路(田野小路)?。。。
说一说,图中这些通往远方的小路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弯弯的,都很长,近大远小,纵深感与空间感
欣赏作品
欣赏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之路》
油画《树间村道》霍贝玛(荷兰)
(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路的纵深感与空间感)
教师:小组进行讨论,你从这幅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这幅作品里通向远方的路,给了我们一种纵深感。
如《树间村道》中的树林,从近处到远处,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继续回到这幅作品的欣赏。从色彩方面进行讨论。颜色的变化?
板书: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暖远冷
继续欣赏摄影图片,指出图片中的视平线,消失点和消失线等,初步理解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等等
教师示范
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
教师小结: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教师:在画纸,上先画出地平线,并在线上定一个点作为视线的消失点,然后在纸的底边上画路的两个点,这两个点的宽窄、前后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不同视觉效果的路面
欣赏同龄人作品
通过欣赏同龄人作品,找到画面中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生练习
教师提醒学生作画时:注意物体近大远小,小路近宽远窄,近处的景物画细致,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概括;近处的色彩明亮、对比强,远处的色彩灰暗、柔和。加强画面空间感与纵深感的营造。
欣赏摄影作品
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巡视辅导。
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
评价展示交流
欣赏学生作品。
1.学生将作品展示贴于黑板上.
2.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
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如何表现的。你能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画弯弯的小路,知道了要画出路的纵深感。要用到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后,你们要用今天所学过的知识来表现生活中的美。看到大家画的弯弯的小路,者师想到了这弯弯的小路这多像我们的人生之路呀。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也会像我们今天画的小路一样- -波三折, 但在这弯弯的人生路上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作业布置
按照今日所学方法画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板书设计
(共19张PPT)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堡,通往城堡的路因年久失修毁坏了,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设计出一条通往城堡的路。
添画游戏
你觉得哪位同学修的路最有纵深感呢?
弯弯的小路
浙江美术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 欣赏作品
欣赏摄影作品
一、草地上的木板路
二、石板路
三、田野里的小路
欣赏作品
图中这些通往远方的小路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说一说
弯弯的,都很长,近大远小,纵深感与空间感
欣赏作品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之路》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近暖远冷
纵深感与空间感
油画《树间村道》霍贝玛(荷兰)
欣赏作品
第二部分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
这是一排大小、间距相似的木桩。
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
在画纸,上先画出地平线,并在线上定一个点作为视线的消失点,然后在纸的底边上画路的两个点,这两个点的宽窄、前后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不同视觉效果的路面
教师示范(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
欣赏同龄人作品
学生练习
注意物体近大远小,小路近宽远窄,近处的景物画细致,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概括;近处的色彩明亮、对比强,远处的色彩灰暗、柔和。加强画面空间感与纵深感的营造。
第三部分 评价展示
评价展示
欣赏学生作品。
1.学生将作品展示贴于黑板上.
2.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
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如何表现的。
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第四部分 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画弯弯的小路,知道了要画出路的纵深感。要用到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后,你们要用今天所学过的知识来表现生活中的美。看到大家画的弯弯的小路,者师想到了这弯弯的小路这多像我们的人生之路呀。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也会像我们今天画的小路一样一波三折, 但在这弯弯的人生路上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按照今日所学方法画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具有纵深感与空间感)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