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6分)
东屯北崦①
杜 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②异俗贫。
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 ①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②诛求:强制征收。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6~7题。(6分)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 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于是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铸仙人承露盘。这里代指唐时长安宫殿。④长门:汉宫名。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时值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
C.长门宫中,灯光暗淡,衬托出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状,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6分)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二人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从“诗坛地位无人能比”“诗的思想情趣豪放飘逸、卓异不凡”两方面热烈赞美李白的诗作。
B.颔联以倍受推崇的两位著名诗人来类比李白,既准确提炼出了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又说明了李白在自己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C.尾联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把酒论诗,这是诗人极难忘怀、极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D.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通篇贯穿“忆”字,情感表达得极其真挚。
9.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4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0~11题。(6分)
春 思
李 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这两首诗题材上都属于闺怨诗,都表现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B.李诗前两句采用了起兴的手法,以景寄情,委婉含蓄,有音乐美,富有民歌特色。
C.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不可理喻。
D.金诗的结构独具特色,虽仅有四句,却层层递进,句句相承,句句设疑,句句作答,读来韵味无穷。
1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2~13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①。
从军行七首(其六)
王昌龄
胡瓶②落膊紫薄汗③,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④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 ①龙荒:荒原。②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③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④明敕: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13.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叶梅的散文是一条五彩斑斓的多民族的河流,沿着这条河流,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各民族文学的美丽丰饶。叶梅对各民族文学的关注当中有一种________的东西,她生怕各民族文学的珍珠有遗落,所以,她要热切地通过自己的笔墨,把它们展现给更多的读者。
叶梅在行走中一直保持一种深扎的神态,所以,她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她的行走也是有根的行走。叶梅很少写个人感情,偶尔有之,则如________,令人心动。《昔日重现》是叶梅怀念初恋——那个叫二子的男孩的:“想到你就想到一条透明的小河,淙淙地流淌着,不知疲倦,将一点点晶莹的浪花高高地抛向蔚蓝的天空。河水流过的地方,有碧绿的草地,开满了红、黄、紫各种颜色的小花儿,在轻柔的风儿里摇曳。我仍然是这样切切地思念着你,二子。你就在一片无垠的天地里,微笑着向我走过来了……二十年后我们再见面时,世界在刹那间停止了所有的喧嚣,你在灯光下站起来。你说兰,我知道是你来了……我说我到处寻你,茫茫人海之中偶尔会觉得找见了你,但一看又不是,一看又不是。二子,你就是你,天底下只有一个你啊。”这种________令人泪下的美好情愫,只属于懂得爱的女人。这样敢爱敢恨的豁亮的女人现实中的确是________。( )。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道热肠 惊鸿一瞥 惝恍迷离 屈指可数
B.古貌古心 雪泥鸿爪 扑朔迷离 吉光片羽
C.古道热肠 雪泥鸿爪 惝恍迷离 屈指可数
D.古貌古心 惊鸿一瞥 扑朔迷离 吉光片羽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叶梅在行走中一直保持一种深扎的形态,所以,她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她的行走也是有根的行走。
B.叶梅在行走中一直保持一种深扎的神态,所以,她的行走是有根的行走,她的写作也是有根的写作。
C.叶梅在行走中一直保持一种深扎的状态,所以,她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她的行走也是有根的行走。
D.叶梅在行走中一直保持一种深扎的姿态,所以,她的行走是有根的行走,她的写作也是有根的写作。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惟有多面,才让女人更加饱满丰赡、魅力无限,如多籽多汁的石榴。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叶梅
B.如多籽多汁的石榴,惟有多面,才让女人更加饱满丰赡、魅力无限,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叶梅
C.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叶梅。惟有多面,才让女人更加饱满丰赡、魅力无限,如多籽多汁的石榴
D.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叶梅。如多籽多汁的石榴,女人惟有饱满丰赡,魅力无限,才会有多面
17.春节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小齐收到老家邻居寄过来的家乡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五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6分)
我很高兴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到你家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您一些保健品,请惠存。
18.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内容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四、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画展上,一位女士对一幅中国画情有独钟,流连忘返。这幅画画的是一棵树,此树枝疏叶稀,一只小鸟站在一根树枝上,而这根树枝与其他树枝之间有一大片空白。简洁的画面,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吸引了她。她很想买下这幅画,只是觉得画面上空白的地方似乎多了一点。于是,她问这幅画的作者能否在画上添加一些树枝和叶子。画家答道:“夫人,恕我不能从命!如果这样,不只是影响到画的质量,而且鸟儿也不会有飞翔的空间了。”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则,也应是人生的规律。我们的生活里有飞翔的空间吗?让我们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灵的空间、放松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
请以“飞翔的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单元综合检测二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解析:选B “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可知,文中只是说杜甫吸取了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长处,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的评价。
2.解析:选D “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由原文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他拥有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3.解析:选D A项,“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只是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说杜甫之前的诗人不能二者兼备;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知,杜甫在七言律诗上并不是“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我以为每一位诗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可知,作者对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的态度是不同的。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4.解析:选A B项,颔联用“唯见鸟”“未逢人”表现了乡村荒废的现实以及作者的悲愤之情,这是诗人身处乡村时的所见所感。C项,诗人并未有归隐山林的想法。D项,“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说法错误。尾联是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以景结情),以及“回首(不忍卒看)”这一动作,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5.答案: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②对百姓的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深同情。③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6.解析:选D D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理解错误。诗中征雁象征的是边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颈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的关切和担忧。
7.答案: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则写人;托物言志,借雁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同情。
8.解析:选C C项,尾联不是“回忆过去”,而是以“何时”抒发早日相聚再把酒论诗的愿望。
9.答案:此联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两地景色的描写,表达了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渭北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江东思念自己,此思念之情就像春天的绿树一般深茂,像天边的暮云一样郁积。前句写眼前实景,后句写想象虚貌,虚实结合,平实的景物中融汇着深深的怀想之情。
10.解析:选C C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当。金诗塑造的是一个思妇的形象,看似无理的动作,实际流露的是对丈夫的强烈思念之情。
11.答案:①李白《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两句,春风吹入罗帐是自然平常之事,思妇却斥责这撩人思绪的春风,虽看似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②金昌绪《春怨》中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两句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让她无法梦到丈夫,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并无关系。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
12.解析:选B B项,这一句是用日暮时分像云一样的风沙形容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3.答案: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异:第一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二首则通过描写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4.解析:选A 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古貌古心:指人的外表和内心都有古人风度。根据上下文,这里是指叶梅对各民族文学的关注很真诚,不是说有古人风范,因此用“古道热肠”。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根据上下文,这里是指叶梅作品中偶尔会出现令人心动的写个人感情的内容,而不是指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因此这里应该用“惊鸿一瞥”。惝恍迷离: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根据语境,此处修饰的是情愫,属于抽象的情感,因此用“惝恍迷离”。屈指可数:弯着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形容数目很少。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文中说的是叶梅这种敢爱敢恨又豁亮的女人在现实世界中特别少,因此用“屈指可数”。
15.解析:选D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深扎”与“神态”不搭配,“神态”应改为“姿态”等,行走不是神态,也不属于形态,排除A、B两项。二是语序不当,“所以”后的句子顺序应与前文衔接,应该从“行走”到“写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6.解析:选C C项,“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叶梅”承接上文“懂得爱的女人”和“豁亮的女人”;“多面”是对前文叶梅的性格的进一步解释,应该紧跟在“另一个叶梅”的后面。
17.答案:①“你家”改为“府上”;②“家父”改为“令尊”;③“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④“惠赠”改为“送”;⑤“惠存”改为“笑纳”。
18.答案: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表示不会吸烟了,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四、作文(40分)
19.[写作提示] 本道作文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考生须认真分析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重点,至于所供材料,写作时则可引可不引。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意思是人要心胸开阔,海纳百川。其实,又何尝不可理解为给自己一个空间,让我们放飞心灵呢?文学讲究“想象”,绘画讲究“留白”,这是艺术的规律,也应是人生的规律。学会预留空间,在这里放松、思考、发现与创新……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