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原子核 (一)
考点1 原子核的组成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
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从而发现放射性元素。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另一种命名为镭。
2.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和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定义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2)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1.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也能放出射线;
2.研究表明,元素的放射性与它的存在形式(单质或化合物)无关,也不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3.射线中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放出的,并不是原子核外部的电子放出的,这说明了原子核内部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知识点2 三种射线
1.三种射线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ɑ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ɑ射线:高速粒子流,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即氦原子核,其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10,具有较大的动能,穿透本领弱,但电离作用强,可以使沿途的空气电离,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
(2)β射线:高速电子流,其速度柯达光速的99%。穿透本领强,能穿透黑纸甚至是几毫米的铝板,但电离作用较弱。
(3)γ射线:是一种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m以下。穿透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但电离作用更弱。
2.三种射线的判断方法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而偏转(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而偏转
3.三种射线的性质和本质比较
种类 射线 射线 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2e -e 0
质量 4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场或磁场中 偏转 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
知识点3 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9年做了用ɑ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粒子,经过实验研究证明,这种粒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和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同,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把它叫做质子。以后人们用类似的方法几乎从所有的原子核中都打出了质子,因而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质子的质量为mp=1.67×10-27kg。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预言
?卢瑟福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猜想: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命名为中子。
(2)查德威克的发现
?1932年,查德威克验证了他的老师卢瑟福的预言,发现原子核中确实存在着中性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相同的粒子。
3.原子核的组成
(1)核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的组成:由核子组成, 即质子和中子。
(3)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
的电荷数,用Z表示。
(4)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用A表示。
(5)原子核符号:。核电核数=质子数(Z)=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中子数
4.同位素
(1)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巩固练习
考点1:重大物理实验
【例1】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
A.A为中子,B为质子 B.A为质子,B为中子
C.A为γ射线,B为中子 D.A为中子,B为γ射线
【变式1】(多选)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考点2:三种射线
【例1】(多选)近几年,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等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很好,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 )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
C.γ射线波长很短,具有很高的能量 D.γ射线能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脑肿瘤位置
【变式1】(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就是α粒子流 B.β射线就是高速中子流
C.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流 D.γ射线就是光子
【变式2】(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下图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3:原子核结构
【例1】(多选)是镭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变式1】(多选)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变式2】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考点2 放射性元素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ɑ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核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原子核衰变遵循的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即衰变前质量数之和等于衰变后质量数之和;衰变前的电荷数之和等于衰变后电荷数之和。
3.ɑ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射出ɑ粒子(质量数为4,核电核数为2),成为新元素原子核的过
程:
(1)衰变方程:
(2)ɑ粒子的本质:氮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3)ɑ衰变的实质: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得比较牢固,会作为一个整体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中抛射出来,即为放射性元素发生的ɑ衰变()
4.β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质量数为0,核电核数为-1),成为新元素原子核的过程:
(1)衰变方程:
(2)β粒子的本质:电子
(3)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即
5.γ射线的产生
(1)γ射线产生的机理: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ɑ衰变或β衰变时,会释放能量,使生成新核处于高能量状态(能级),在向低能级跃迁时,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
(2)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因此原子核放射出γ射线,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的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杜撰出生成物;
3.核反应中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4.当放射性物质发生连续性衰变时,原子核可以连续方出三种射线。
5.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确定衰变次数
设放射性元素Z(A)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则衰变方程为,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
7.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
(3)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断时间,常用其测定地质年代、古生物年代等。
4.公式:,其中τ为半衰期.
5.注意: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有意义,对少数原子核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但可以确定各个时刻发生衰变的概率,即某时刻衰变的可能性,因此,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
知识点2 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1)原理:粒子在云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2)粒子的径迹:α粒子的径迹直而清晰;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γ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2.气泡室:气泡室装的是过热液体(如液态氢),粒子经过液体时就有气泡形成,显示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知识点3 人工转变核反应
1.核反应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核反应的实质:以基本粒子(α粒子、质子、中子等)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靶核X),从而促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生成了新原子核(Y),并放出某一粒子。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变化。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
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知识点4放射性同位素
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用质子、中子、ɑ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2.典型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核反应过程: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ɑ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核反应方程:.其中就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发生衰变,它衰变时放出正电子,核反应方程为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到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
(1)种类多.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多种,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 000多种。
(2)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3)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4)半衰期短,废料易处理。
(5)虽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因素决定,但可以控制材料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知识点5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1.在工业上可以用γ射线来探测工件内部裂痕,称为γ探伤。也可以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还能用射线照射治疗恶性肿瘤,也就是医生们说的“放疗”。
2.用放射性同位素制成各种化合物,作为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探测其“放射性标记”。如环境检测中用示踪原子“跟踪”污水对海洋的污染;农业上利用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情况;一医学上用示踪原子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等。
3.防护:密封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
巩固练习
考点1:衰变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多选)对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带正电,所以α射线一定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
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
C.γ 粒子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由原子发光产生的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变式1】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有些放出α射线,有些放出β射线,有些在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还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例如核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则( )
A.β衰变,产生的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B.β衰变,产生的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α衰变,产生的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D.α衰变,产生的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考点2:衰变次数的计算
【例1】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ɑ衰变和六次β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减小8 B.质子数减小2 C.质子数增加2 D.核子数减小10
【变式1】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表示为,另一系列衰变:,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 )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 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
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 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
【变式2】(多选)天然放射性元素经过一系列ɑ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衰变过程共有6次ɑ衰变和4次β衰变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 D.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
考点3:半衰期的考察
【例1】(多选)关于放射元素的半衰期(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
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变式1】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1/4,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
A.22920年 B.11460年 C.5730年 D.2865年
【变式2】某放射性元素原为8g,经6天时间已有6g发生了衰变,此后它再衰变1g,还需要几天?
【变式3】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两元素的质量之比mA:mB为多少?
【变式4】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与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课后作业
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
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 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
C.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 D.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
2.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 )
3.放射源放入铅制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分成三束,如图所示.关于这三种射线及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a的电离本领最弱
B.射线b是高速中子流,速度可达光速
C.射线c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而产生的
D.若将放射源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射线强度将不变化
4.原子核与氘核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5.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A∶mB=( )
A.30∶31 B.31∶30
C.1∶2 D.2∶1
6. 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 ,则( )
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
7.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并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 )
A.k=1,d=4 B.k=2,d=2 C.k=1,d=6 D.k=2,d=3
8.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原子核 (一)
考点1 原子核的组成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
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从而发现放射性元素。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另一种命名为镭。
2.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和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定义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2)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1.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也能放出射线;
2.研究表明,元素的放射性与它的存在形式(单质或化合物)无关,也不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3.射线中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放出的,并不是原子核外部的电子放出的,这说明了原子核内部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知识点2 三种射线
1.三种射线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ɑ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ɑ射线:高速粒子流,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即氦原子核,其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10,具有较大的动能,穿透本领弱,但电离作用强,可以使沿途的空气电离,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
(2)β射线:高速电子流,其速度柯达光速的99%。穿透本领强,能穿透黑纸甚至是几毫米的铝板,但电离作用较弱。
(3)γ射线:是一种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m以下。穿透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但电离作用更弱。
2.三种射线的判断方法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而偏转(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而偏转
3.三种射线的性质和本质比较
种类 射线 射线 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2e -e 0
质量 4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场或磁场中 偏转 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
知识点3 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9年做了用ɑ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粒子,经过实验研究证明,这种粒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和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同,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把它叫做质子。以后人们用类似的方法几乎从所有的原子核中都打出了质子,因而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质子的质量为mp=1.67×10-27kg。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预言
?卢瑟福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猜想: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命名为中子。
(2)查德威克的发现
?1932年,查德威克验证了他的老师卢瑟福的预言,发现原子核中确实存在着中性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相同的粒子。
3.原子核的组成
(1)核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的组成:由核子组成, 即质子和中子。
(3)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
的电荷数,用Z表示。
(4)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用A表示。
(5)原子核符号:。核电核数=质子数(Z)=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中子数
4.同位素
(1)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巩固练习
考点1:重大物理实验
【例1】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
A.A为中子,B为质子 B.A为质子,B为中子
C.A为γ射线,B为中子 D.A为中子,B为γ射线
答案:A
【变式1】(多选)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答案:ACE
考点2:三种射线
【例1】(多选)近几年,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等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很好,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 )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
C.γ射线波长很短,具有很高的能量 D.γ射线能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脑肿瘤位置
答案:AC
【变式1】(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就是α粒子流 B.β射线就是高速中子流
C.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流 D.γ射线就是光子
答案:ACD
【变式2】(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下图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D
考点3:原子核结构
【例1】(多选)是镭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AC
【变式1】(多选)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答案:AB
【变式2】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答案:(1)88,138;(2)1.41×10-17C;(3)88
考点2 放射性元素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ɑ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核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原子核衰变遵循的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即衰变前质量数之和等于衰变后质量数之和;衰变前的电荷数之和等于衰变后电荷数之和。
3.ɑ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射出ɑ粒子(质量数为4,核电核数为2),成为新元素原子核的过
程:
(1)衰变方程:
(2)ɑ粒子的本质:氮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3)ɑ衰变的实质: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得比较牢固,会作为一个整体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中抛射出来,即为放射性元素发生的ɑ衰变()
4.β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质量数为0,核电核数为-1),成为新元素原子核的过程:
(1)衰变方程:
(2)β粒子的本质:电子
(3)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即
5.γ射线的产生
(1)γ射线产生的机理: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ɑ衰变或β衰变时,会释放能量,使生成新核处于高能量状态(能级),在向低能级跃迁时,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
(2)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因此原子核放射出γ射线,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的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杜撰出生成物;
3.核反应中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4.当放射性物质发生连续性衰变时,原子核可以连续方出三种射线。
5.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确定衰变次数
设放射性元素Z(A)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则衰变方程为,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
7.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
(3)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断时间,常用其测定地质年代、古生物年代等。
4.公式:,其中τ为半衰期.
5.注意: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有意义,对少数原子核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但可以确定各个时刻发生衰变的概率,即某时刻衰变的可能性,因此,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
知识点2 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
(1)原理:粒子在云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2)粒子的径迹:α粒子的径迹直而清晰;高速β粒子的径迹又细又直,低速β粒子径迹又短又粗而且是弯曲的;γ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2.气泡室:气泡室装的是过热液体(如液态氢),粒子经过液体时就有气泡形成,显示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知识点3 人工转变核反应
1.核反应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核反应的实质:以基本粒子(α粒子、质子、中子等)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靶核X),从而促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生成了新原子核(Y),并放出某一粒子。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变化。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
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知识点4放射性同位素
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用质子、中子、ɑ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2.典型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核反应过程: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ɑ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核反应方程:.其中就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发生衰变,它衰变时放出正电子,核反应方程为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到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
(1)种类多.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多种,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 000多种。
(2)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3)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4)半衰期短,废料易处理。
(5)虽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因素决定,但可以控制材料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知识点5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1.在工业上可以用γ射线来探测工件内部裂痕,称为γ探伤。也可以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还能用射线照射治疗恶性肿瘤,也就是医生们说的“放疗”。
2.用放射性同位素制成各种化合物,作为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探测其“放射性标记”。如环境检测中用示踪原子“跟踪”污水对海洋的污染;农业上利用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情况;一医学上用示踪原子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等。
3.防护:密封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
巩固练习
考点1:衰变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多选)对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带正电,所以α射线一定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
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
C.γ 粒子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由原子发光产生的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答案:AD
【变式1】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有些放出α射线,有些放出β射线,有些在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还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例如核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则( )
A.β衰变,产生的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B.β衰变,产生的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α衰变,产生的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D.α衰变,产生的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答案:A
考点2:衰变次数的计算
【例1】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ɑ衰变和六次β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减小8 B.质子数减小2 C.质子数增加2 D.核子数减小10
答案:C
【变式1】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表示为,另一系列衰变:,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 )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 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
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 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
答案:B
【变式2】(多选)天然放射性元素经过一系列ɑ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衰变过程共有6次ɑ衰变和4次β衰变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 D.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
答案:ABD
考点3:半衰期的考察
【例1】(多选)关于放射元素的半衰期(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
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答案:BD
【变式1】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1/4,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
A.22920年 B.11460年 C.5730年 D.2865年
答案:B
【变式2】某放射性元素原为8g,经6天时间已有6g发生了衰变,此后它再衰变1g,还需要几天?
答案:3天
【变式3】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两元素的质量之比mA:mB为多少?
答案:1:2
【变式4】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与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答案:(1)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2)10个;22个;(3)→+8+6
课后作业
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
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 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
C.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 D.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
答案:C
2.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 )
答案:B
3.放射源放入铅制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分成三束,如图所示.关于这三种射线及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a的电离本领最弱
B.射线b是高速中子流,速度可达光速
C.射线c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而产生的
D.若将放射源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射线强度将不变化
答案:D
4.原子核与氘核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答案:D
5.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A∶mB=( )
A.30∶31 B.31∶30
C.1∶2 D.2∶1
答案:C
6. 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 ,则( )
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
答案:B
7.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并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 )
A.k=1,d=4 B.k=2,d=2 C.k=1,d=6 D.k=2,d=3
答案:B
8.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